象征著皇權和國家權力的錢幣,是研究一個國家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和歷史的十分重要的載體,也是文物收藏領域除陶瓷之外存世時間最久的收藏品之一。最早的貝幣、骨幣,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它和人類的經(jīng)濟貿易活動密不可分。錢幣歷來是收藏愛好者購藏和追尋的首選品之一,收藏錢幣的人少說也有幾百萬。錢幣雖然劃歸在雜項類,但它的文物價值和歷史價值絲毫不遜于青銅器。
從央視二套舉辦《鑒寶》和《尋寶》以來,錢幣一直沒有進入民間“寶物”行列。最近在西安舉辦的“首屆全國民間博物館藏品博覽會”期間,錢幣首次走進央視二套的《尋寶》節(jié)目,由《收藏界》雜志社名譽主編、錢幣專家董大勇先生擔任錢幣鑒定專家。經(jīng)過央視《尋寶》專家的評審和鑒定,共評出六枚古錢幣為“民間珍寶”,并以“賽寶打擂”的形式,從六枚中決出一枚為“民間國寶”:
“民間國寶”:大清宣統(tǒng)三年金幣
“民間珍寶”:特大型郡國開爐五銖、戰(zhàn)國趙“藺”字圜足布、一刀平五千、“元豐通寶”鐵母、隸書“重和通寶”
下邊將這六枚錢幣加以介紹,以供賞析。
大清宣統(tǒng)三年金幣
清宣統(tǒng)三年長須龍壹圓金質呈樣幣,乃中國現(xiàn)代錢幣計量單位之鼻祖,自此往后,延續(xù)千年的錢幣計量單位“錢”,便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從此為“圓”所替代,并一直沿用至今,中國的錢幣發(fā)展史完成了從具象到抽象的飛躍。長須龍金幣的面世源于此前宣統(tǒng)二年剛剛頒布的制幣法:《國幣則例》。泱泱華夏古國有史以來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將“國幣單位定名為圓”,并且對錢幣的設計、制造、發(fā)行,以及幣面的文字、紋飾、格式,都進行了嚴格規(guī)范。
作為存世僅兩枚的御覽之品——大清長須龍金質呈樣幣彌足珍貴。其中另一枚已成為臺灣鴻禧美術館之寶藏。
長須龍金質呈樣幣的藝術價值之一,在于它自身的精美絕倫。它一度被目光挑剔的世界著名藝術品收藏大家——埃及法魯克國王相中。直至1954年,埃及法魯克王朝被推翻,此幣后被英國伊蘭先生收藏。1989年,伊蘭先生的錢幣藏品中包括此枚長須龍金質呈樣幣,委托英國斯賓克拍賣公司拍賣,被著名的臺灣鴻禧美術館以重金購得,成為該館的鎮(zhèn)館之寶。
特大型郡國開爐五銖
西漢武帝劉徹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廢除了自秦商鞅變法鑄行了二百余年的半兩錢,開鑄五銖錢。當時武帝不知鑄錢為國家命脈,將鑄錢權下放給地方最高的行政單位——郡和諸侯王國,導致錢法大亂,惡錢遍行,兩年后采取桑弘羊之法,實行鹽鐵、鑄錢官營,由上林三官統(tǒng)一管理鑄錢之法。該枚錢幣就是由郡國鑄造,故稱“郡國五銖”。其直徑3厘米,重5.3克?,F(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五銖一般直徑為2.5-2.7厘米,重3.5克左右,像這樣大的五銖是該計重錢自公元前118年至隋末618年鑄行七百余年非常鮮見的,就是在今天網(wǎng)絡發(fā)達的時代,發(fā)現(xiàn)的也僅一兩枚而已。當時大批量鑄錢以前,工匠為求取吉祥,先開鑄一枚特大錢以作開爐紀念,從其文風、錢風看,反映了大漢王朝崛起時的豪氣、英氣和霸氣。
戰(zhàn)國趙“藺”字圜足布
趙國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之后,國力大增,北卻匈奴,西攻魏、秦,擴地千里?!疤A”為今天的山西省呂梁市西部瀕鄰黃河邊上的柳林縣軍渡鎮(zhèn),該地在戰(zhàn)國時為趙、秦、魏三強相互爭奪之地,你爭我棄,如走馬燈一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趙國為了固守此地,就地鑄幣以籌集軍備物資。圜足布是趙國鑄行的一種流通貨幣,面文僅有兩種,即“離石”和“藺”,“藺”字多于“離石”,且又分為大小兩種,背面帶有紀爐次編號。該枚圜足布通長6.4厘米,為大型類,背上紀爐次“一”,銹色純正,為干坑出土,端莊秀美,其存世量應與齊國五字刀等相類,它是足三孔布之前身。為了攜帶儲存方便,在此幣加上下三孔,才形成三孔布,但其形制卻與三孔布相同,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一刀平五千
此幣系西漢王莽所鑄,距今有兩千余年。幣文“一刀平五千”篆書。通長7.6厘米、環(huán)徑3.0厘米?!耙坏丁倍钟檬止た萄辔膊?,再嵌入黃金,用錯石磨平,又稱“金錯刀”,是世界上第一枚雙色幣。
由于此幣造型別致、銅質精良、色彩艷麗、文字上乘,歷來為藏家青睞,被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東漢張衡,唐代李白、杜甫、韓愈,宋代陸游都曾寫詩贊美。
“元豐通寶”鐵母
元豐為宋神宗趙頊之年號,宋神宗是一個銳意改革的皇帝,他任用王安石變法,使疲于奔命的宋王朝得到一絲喘息的機會。為了給國家聚集財物,從神宗朝開始大量鑄造鐵錢,用作翻砂鐵錢的母泉就應運而生。該鐵母為寬緣型鐵母,直徑3.5厘米,一般鐵母直徑在3.2厘米左右,其顏色幽綠,為典型的北宋鐵母銅色,字口清晰,背廓由于流通時間長,磨損平夷,是一枚不可多得的特大型寬緣鐵母泉。鐵錢中該版式尚不多見,其母泉自然更為貴重。
隸書“重和通寶”
“重和”為北宋第九位皇帝宋徽宗趙佶的第五個年號?;兆谑侵袊鴼v史上著名的風流才子皇帝,書法、繪畫獨步天下,但卻不是一個好皇帝。他寵信奸臣童貫、蔡京等所謂的“六賊”,為了滿足自己的一己之私,對天下橫征暴斂,終于引爆了著名的方臘、宋江起義,這兩支農民起義雖被鎮(zhèn)壓下去,但卻動搖了宋王朝的統(tǒng)治基礎。而這時金國崛起于黑龍江流域,宋王朝北境的世仇遼帝國在金國的攻擊下自顧不暇,自動與宋求和?;杪樀内w佶自以為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yè),故于公元1118年改元“重和”,意為國家“合和”之意,并開鑄“重和通寶”?!爸睾汀蹦晏柺褂脙H為一年,鑄造錢幣時間也僅有三個月,鑄量自然不大,并只有篆、隸二體。該枚為隸書,顏色純藍,字口生辣,為“重和”泉中之上品,目前亦為稀罕之物。(責編: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