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壹)誰知讖未真,順天新鑄有重輪,洛陽古寺銅銷盡,都是如來劫后身?!边@是清代的《古泉雜詠》。
《新唐書·食貨志》:“史思明據(jù)東都,亦鑄‘得壹元寶’錢,徑一寸四分,以一當(dāng)開元之百,既而惡‘得壹’非長祚之兆,改其文曰‘順天元寶’”?!暗靡荚獙殹辫T行三個月,“順天元寶”鑄行一年,前者比后者傳世少,故有“順天易得,得壹難求”之說。
唐肅宗李亨乾元二年(759年),安祿山的部下史思明占河南洛陽,稱“燕國”,建元“順天”,鑄“順天元寶”。順天錢體略大于得壹,背有星月紋。筆者收藏一品“順天元寶”背下月錢(見圖)。數(shù)據(jù):直徑28毫米,厚3.2毫米,重23.2克。老生坑,紅綠硬銹牢結(jié)入骨,包漿層次豐富,不見銅色,錢體碩大,片形敦厚,外緣較寬。錢文隸書,字體拙樸,色彩斑斕,古色古香,令人愛不釋手。這枚錢珍貴之處在于背下月紋。順天錢背上月紋最多,下月罕見。如華光普的《中國古錢大集》甲,上刊11枚順天錢拓圖,其中花錢1,背上月5,上月加右月1枚、上月下星1枚、月孕星1枚、素背2枚,唯獨無下月。一些錢譜和報刊也未見刊載背下月錢。
“順天易得,得壹難求”是兩者相對而言,據(jù)說這話是宋朝人講的。元、明、清、民國至今,斗轉(zhuǎn)星移,多少春秋過去了。再說順天錢的鑄行時間不過一年有余,一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彈指一揮間,其存世量能有多少可想而知?,F(xiàn)在市場上難見蹤影,特別是背下月錢。所以說得壹難求,順天亦不易找。
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 (責(zé)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