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年間,攻占景德鎮(zhèn)的太平軍把清朝的御窯廠付之一炬,燃燒了幾百年的窯火凄然熄滅。同治五年(1866年),李鴻章命九江關(guān)監(jiān)督蔡錦青重建御窯廠,珠山上的窯火再次閃耀。與此同時,以程門、金品卿、王少維領(lǐng)軍的新安派畫家把傳統(tǒng)的中國書畫大規(guī)模地引入瓷器,使放逸淺淡的淺絳彩瓷綻放出耀眼的光芒。1875年,即光緒元年,一位飽讀詩書的官員就任江西南康知府。這位官員不僅在任上勵精圖治,而且頻頻光顧御窯廠,和御窯畫師們品茗對弈、談書論道,并親自動手和大師們一起筆繪瓷箋,引出了淺絳瓷史上的一段佳話。這位官員便是王鳳池。
王鳳池(1824-1898年),字兆木,號丹臣、敬庵,別號福云小樵,湖北陽新人。1865年中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1871年授編修。1875年,因親老告養(yǎng),即以知府分發(fā)江右。與御窯廠畫師金品卿、王少維關(guān)系密切,與二人合作淺絳彩瓷多件。經(jīng)過最近幾年的發(fā)掘,王鳳池在金品卿、王少維作品上題款的淺絳彩瓷發(fā)現(xiàn)了多件,其中每一件都深深吸引著淺絳收藏愛好者的眼球。2009年初夏,一套金品卿、王少維、王鳳池合作的八條屏橫空出世,再次震動淺絳收藏界。這套八條屏共50塊,最底下的3塊博古圖缺失,余47塊,創(chuàng)作時間跨度為三年。真實記錄了金、王兩位淺絳大師與四品官員王鳳池在環(huán)翠亭前吟詩作畫的場景,及王鳳池三年的心理歷程。從這條八條屏中,我們不僅可以欣賞金、王兩位大師的繪畫風采,更可貴的是,此套八條屏文字頗多,解讀后解決了許多淺絳研究界長期以來懸而未決的難題。
此屏以八仙故事為主線,輔以山水、人物、花鳥、金石文字,題材非常豐富。其中八仙故事和山水及人物多為王少維所畫,花鳥為金品卿所畫,五塊博古圖沒有文字,從風格看也是金品卿所畫。金石文字板部分為王鳳池所作,其中集古詩詞和臨摹鐘鼎文的瓷板落款名字很多,大多為晚清官員。現(xiàn)分別介紹如下:
八仙故事共四塊,每塊繪兩位仙人。第一塊(圖1)為張果老與鐵拐李,畫面中鐵拐李一手指向遠方,張果老彎腰與鐵拐李交談,上方大片留白,給人無限的遐想。題款為:“張果老憐鐵拐之不趨,而持以步空,仙亦不能不借助于前途。小樵?!庇≌隆吧倬S”。第二塊(圖2)為呂洞賓與韓湘子,畫面上呂洞賓負劍而立,韓湘子橫笛而歌,畫面左上角一松枝傾斜而出,使整幅畫面布局更加平衡。題款為:“呂純陽劍韓湘笛,未免神仙有世情。福云氏選,少維寫。”印章“吳門氏”。第三塊(圖3)為藍采和與漢鐘離,二人席地盤膝,相對而坐,身旁古木參天。題款為:“藍采和與漢鐘離坐語忘機釋仙記之景,少維?!庇≌隆巴跏?、吳人”。第四塊(圖4)為何仙姑與曹國舅。何仙姑倚坡而坐,傾聽天籟之音,如醉如癡。曹國舅背靠古松,擊打檀板,有聲有節(jié)。題款為:“韓姑聽曹國舅之檀板,為天樂初奏。少維臨?!庇≌隆巴跎倬S”。此處疑錯一字,“韓”姑應(yīng)為“何”姑。
還有四塊人物板也是王少維所作,一塊繪童子騎鶴(圖5),一塊繪張果老倒騎驢(圖6),一塊繪福祿圖(圖7),一塊繪麻姑采藥騎獅歸來(圖8)??少F的是前兩塊落款“少維”,而福祿圖和麻姑采藥圖落款為“吳道子”和“吳道人”,王少維這兩個名號為首次發(fā)現(xiàn)。
山水板共五塊,其中四塊橫板山巒蒼郁,氤氳飄渺,茅屋草舍,高士獨行。題款分別為:桃園出路,少維作(圖9);似輞川余景,王氏少維(圖10);一杖萬山子,寫意。印章“少維”(圖11);仿子久意,品卿做(圖12)。四塊板共同描繪了一幅絕世山水,使一千多年前王維筆下的輞川在瓷箋上得以再現(xiàn)。還有一塊大板為王少維所作,繪牧童放牛之景(圖13)。遠方一大山橫亙,近處桃花初綻,綠草盈盈。一牧童于牛背讀書,兩水牛悠然自得,樂趣天成。題款為“花紅草綠春風暖,牧童牛背讀漢書。少維寫,王福云氏選?!庇≌隆巴跏稀?。
文字板共21塊,其中兩塊大板錄王鳳池自撰詩,文學價值極高。一首為《黃鶴樓次韻》(圖14):“第一長江第一樓,濤聲帆影幾經(jīng)秋。鳳凰嶺罩霞千萼,鸚鵡洲籠月半鉤??v有詩人才子筆,難將黃鶴白云留。仙人與我真俏息,玉笛飛聲景上頭?!甭淇顬椤案T粕椒俊保≌隆暗こ肌?。詩情畫意,溢于筆端。另一首為《詠西湖圖湖心平眺》(圖15):“平湖蕩漾不風波,韻繞四圍泛棹歌。白傳詩隨潮到早,黃簽畫入鏡中多。亭前樹色分青靄,橋畔黃蔭映綠蓑。云影天光雙眼豁,催纓狂擬百東坡?!绷韮蓧K大板一錄《金川將軍傳》(圖16),內(nèi)容為:“小倉山房送傳,將軍之金川,天威西討莫離支,有詔將軍匹馬飛。萬種頭顱堆甲帳,九邊風色試征衣。頻教鐵勒驚三箭,不用官兵殺一圍。夜半雪花如掌大,硬弓還射白狼歸。金川難筑受降城,將軍單騎自請行。潑水刀光迎上客,吹燈吊穴聽鼾聲。捧盤香火朝利耳,傳箭江山夜罷兵。椎盡肥牛三百雙,歸來殘月在西營。次選?!币讳洝鹅`飛經(jīng)》(圖17),內(nèi)容為:“常以正月二月甲乙之日,平旦,沐浴齋戒,入室東向,叩齒九通,平坐,思東方東極玉真青帝君,諱云拘,字上伯,衣服如法,乘青云飛輿,從青要玉女十二人,下降齋室之內(nèi),手執(zhí)通靈青精玉符,授與兆身,兆便服符一枚,微祝曰:‘青上帝君,厥諱云拘,錦帔青裙,游回虛無,上晏常陽,洛景九隅,下降我室,授我玉符,通靈致真,五帝齊軀,三靈翼景,太玄扶輿,乘龍駕云,何慮何憂?!R于珠山之敬事軒,改屐從游廬山小樵?!庇≌隆伴浴?。
八塊文字板為集古詩詞碑拓銅鏡銘文。其中兩塊節(jié)錄陸游詩,第一塊(圖18)內(nèi)容為:“陸務(wù)觀詩‘客從謝事歸時散,詩到無人愛處工’之句,何等精致?”印章“仿古”。陸游原詩為:“白盡髭須兩頰紅,頹然自以放名翁。客從謝事歸時散,詩到無人愛處工。高掛蒲帆上黃鶴,獨吹銅笛過垂虹。閑人浪跡由來事,那計猿驚蕙帳空?!边@里節(jié)選的是第三、四句。第二塊(圖19)內(nèi)容為:“宋集陸務(wù)觀之晚盹詩‘云歸每帶雨數(shù)點,不落又添山一峰’之句最新。王臣弼?!庇≌隆俺煎觥?。還有一塊(圖20)節(jié)錄王勃詩,內(nèi)容為:“杜工部春郊問游句‘蘭氣薰山酌,松聲韻野弦’極妙。李沅?!庇≌隆袄钍稀薄_@兩句詩語出王勃《圣泉宴》:“披襟乘石蹬,列籍俯春泉。蘭氣熏山酌,松聲韻野弦。影飄垂葉外,香度落花前。興洽林塘晚,重巖起夕煙?!贝颂帉懚殴げ烤洌姓`。第四塊集句板(圖21)為“節(jié)臨許渾《宿咸宮觀》詩‘步虛聲盡天未曉,露壓桃花月滿宮’。”落款為“丙子秋月,王福保”。第五塊板(圖22)集蘇軾謝劉景文詩:“遠意發(fā)孤鶴,塵心洗長松?!钡诹鶋K集句板(圖23)節(jié)錄《靈臺碑》:“坐明堂而朝群后,登靈臺以望云物,臨拾辟雍之上,尊養(yǎng)三老五更。享身禮華,帝王自講。”第七塊(圖24)集古銅鏡銘文:“增福益壽,清而光肌,辟不羊(養(yǎng)),延年作鏡宜侯王,定當大富樂未央,子孫備具居中央,長保二親世世昌。”第八塊為對某事的考證:“考之上古既如彼,考之漢代又如此。事維細,然先臣之舊式,國家之遺,美不可及也。文山崇琦?!?/p>
臨摹金石文字板七塊。內(nèi)容分別為:“寶尊彝,伯英無所考,見與周叔彝相似,知伯英為周人,無疑矣。易后臨?!庇≌隆昂蟆?圖25);“寶尊彝,伯英于經(jīng)傳無見,大概與周叔彝相似,知伯英為周人,無疑矣。陸光祖臨?!庇≌隆肮庾妗?圖26);“汾陽共宮銘鼎蓋十枝鳳二斤十兩。按前漢地理志,河南郡屬縣有曰汾陽,有曰平陽。而平陽有鐵官,此曰汾陽宮,則宮之在汾宮者也。長安廚孝成廟銅三斗鼎蓋一合第一,集古癡子臨于珠山室?!庇≌隆爸樯健?圖27);“按歐陽文忠公集古錄云,尚書問命序曰:穆王命伯問為周太仆正。則此墩周穆王時器也。按史記云,年表自厲王以上有世次而無年數(shù),共和以后接乎”(圖28);“吉金自作鈴鐘中縣盧,丙子秋臨于昌江珠山東麓。”(圖29);“乙亥秋臨兩漢儒林姓氏:孟喜 楊何程曾 何休服虔款宮許慎京舫 丁寬甄宇 張元 李育 謝該 蔡元。 王先謙。尊經(jīng)堂藏本第三十冊?!庇≌隆耙嫖帷?圖30);“丙子秋臨于昌江珠山之東麓,伯咸父作寶鼎六字。右銘藏全為,吳氏曰伯咸父作寶鼎,而師魁敦亦云,朕剌祖乙伯咸益寶敦與此銘文。”(圖31)
上述七塊集句板和七塊臨摹金石文字板落款復雜,有王臣弼、李沅、王福保、許善長、張盛蔭、李嘉樂、易后、陸光祖、集古癡子、王先謙、崇琦等十人,經(jīng)查,王臣弼、許善長、李嘉樂、王先謙四人均為同光年間官員,其他人不見經(jīng)傳,估計亦為清代官員。王臣弼,字右星,江蘇太倉人。光緒時(1875-1908年)湖北知縣。工篆書,儼然石如真?zhèn)?。許善長,號玉泉樵子,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清德宗光緒初前后在世。嘗守建昌,其他事跡不詳。李嘉樂,字憲之,光州人。同治癸亥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江西布政使。王先謙(1842-1917年),字益吾,號葵袁,室名虛受堂。湖南長沙人。同治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累遷翰林院侍會。歷任國子監(jiān)祭酒、江蘇學政、湖南城南書院院長、岳麓書院主講。從這些人的身份看,他們當時經(jīng)常和王鳳池一起到御窯廠談經(jīng)論道,談笑之余,親自動手在瓷板上臨摹集句,吟詩作畫。
記事板兩塊,一塊內(nèi)容為:“光緒二年丙子夏五月選于昌江珠山南麓之敬事軒,環(huán)翠亭前內(nèi)造。福云堂蘭亭后軒珍藏?!庇≌隆巴跏?、福云”(圖32)。這塊板印證了敬事軒是御窯廠內(nèi)的一間陶室,而非皇宮內(nèi)的敬事軒,解決了一些落款“敬事軒制”淺絳彩瓷的創(chuàng)作地點問題。另一塊內(nèi)容為:“丁丑冬十二月后,昌濱陶室佳瓷片如玉板紙,隨手錄近來所記拙音。福云山房觀棋后樵丹臣氏鳳池自制?!庇≌隆俺肌?圖33)。
從這些文字板中,我們可以看出王鳳池上任三年來的心理歷程:懷古、傷感、憧憬交織在一起,既有吟讀“蘭氣薰山酌,松聲韻野弦”的快樂,又有“遠意發(fā)孤鶴,塵心洗長松”的感慨。還夾雜著中國古代官員出仕與入仕的彷徨與艱辛,以至于借助八仙之口,發(fā)出“仙亦不能不借助于前途”、“未免神仙有世情”的慨嘆。而“縱有詩人才子筆,難將黃鶴白云留”的詩句則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懷念,“萬種頭顱堆甲帳,九邊風色試征衣”又抒發(fā)了衛(wèi)國保家的壯志豪情。“丁丑冬十二月后,昌濱陶室佳瓷片如玉板紙,隨手錄近來所記拙音。福云山房觀棋后樵丹臣氏鳳池自制”的語句可以說是此屏最好的注釋?!案T菩¢浴?、“廬山小樵”、“云樵”、“福云氏”、“詞垣癡客”、“太史氏”等名號同時出現(xiàn)也為研究王鳳池增添了新的內(nèi)容,解決了只落“福云小樵”、“太史氏”的淺絳彩瓷的作者問題。
出仕和入仕,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兩種基本的處世方式,兩者互補,構(gòu)成了他們典型的性格結(jié)構(gòu),也在他們心中形成了一個永遠解不開的結(jié),王鳳池也是如此。但他在受這個心結(jié)束縛之余,情系珠山,以瓷為箋,吟詩明志,和號稱“御窯廠兩枝筆”的金品卿、王少維兩位瓷繪大師一起,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極具文人氣息的淺絳彩瓷,直接推動了淺絳彩瓷作為一種贈賀器在文人雅士、達官貴人之間的傳播,為后人特別是淺絳彩瓷研究界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在這一點上,又超越了傳統(tǒng)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內(nèi)涵。
這套八條屏,山水、人物、花鳥(圖34-41)、博古(圖42-44)、金石俱全,其美學價值、史料價值極高,由于學識有限,本人的考證或許存在很多偏頗,請大家多多指正。(責編:雨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