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玄燁,是大清王朝順治皇帝的接班人。廟號圣祖,年號康熙,在位61年(1662-1722年),享年69歲。“康熙通寶”是康熙年間所鑄制錢。面文“康熙通寶”楷書,直讀。按背文分仿“順治四式”滿文錢和仿“順治五式”滿漢文錢兩大類。計22個鑄錢局。錢幣直徑25~27毫米,重3.8~5.5克。
筆者收藏的“康熙通寶”錢中,有一品背“西”字錢(見圖)。數(shù)據(jù):直徑26.8毫米,重4.9克。開門見山的黃銅質(zhì)傳世品,淺綠銹生根入骨,包漿自然潤澤,滄桑歲月使它嚴重磨損,變得其貌不揚。面文的書寫與眾譜不同,風格獨特?!翱怠弊譃闄M點長撇“康”,“熙”字左邊一豎寫成一長撇,“通”為角頭雙點頓尾“通”,“寶”為圓點省筆冠寬貝“寶”。這種“西”字錢,從一些資料上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一是后鑄(仿鑄)說。如孫仲匯的《簡明錢幣辭典》第370頁,有一錢幣拓圖,注明“后鑄”。孫的另一著作《古錢》第148頁第9期:“……放在一串內(nèi)不協(xié)調(diào),于是就仿鑄了一批黃銅的大型臺字錢,同時也仿鑄了少量的西字、北字錢……”這里講的后鑄(仿鑄)沒有明確具體時間,留有懸念。二是鑄地說。如高漢銘的《簡明古錢辭典》,第511頁第6行“另有甘肅鞏昌局鑄‘鞏’字錢,山西省局鑄‘西’字錢,均甚罕?!比侨徽f,不說何時、何地、是誰鑄的,只給予評說。如張宏明的《錢幣》第132頁第7行,“康熙錢多為小平錢,其中‘鞏’、‘西’局錢極罕見?!笔匪闪氐摹跺X幣學綱要》第118頁,“……外省各局所鑄用滿漢文式,計有22局。以‘鞏’字(圖8~12),‘西’字(圖8~13)為最少?!彼氖欠堑孛f,如丁福保的《歷代古錢圖說》第176頁,馬定祥批注:“背滿漢文西字,吳三桂封平西王時所鑄,非地名,珍?!比A光普的《中國古錢大集》第1183頁,有兩枚“西”字錢拓圖,引用了馬定祥的批注,并在后面加了一句:詳待考。
這就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世上不知道謎底的事情不少,讓你不斷地去猜想、去探究、去破解,以期找到真相。古錢幣這個東西恐怕也不例外。
一孔之見,歡迎討論研究。
(責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