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你最大的“敵人”嗎?
作文江湖讓你感嘆深不可測嗎?
來吧,跟著“作文大俠”曾老怪修煉史上最輕松的作文絕招,笑傲作文江湖吧!
說起心理描寫,這可是學(xué)生作文的老大難,常有老師在作文批語中寫上“人物心理描寫不足”或“再加一段心理活動的描寫就更好了”。學(xué)生也常常很郁悶:“我真的不會寫心理啊!”
唉,也的確難為同學(xué)們啦!十歲左右的孩子,自己都還沒玩夠呢,哪里會想到去關(guān)注別人,探究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呢?
如何幫助同學(xué)們呢?老怪翻來覆去、苦思冥想啊,終于有一天,有了!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通篇不都是典型的心理描寫嗎?
在往下看之前,請先把《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原文找出來讀一讀吧。
(讀原文時間……)
讀完了嗎?是不是覺得心里很沉重?
安徒生的這篇童話寫得太好了!很多白領(lǐng)、骨干、精英們,在結(jié)婚生子后還經(jīng)常對我說,這篇童話他們從小讀到大,從大讀到老,每讀一次就感動一次,年齡越大,感動得越厲害!一個小女孩被凍死的故事,是怎么寫的,竟然經(jīng)久不衰,讓幾代地球人都為之感動呢?
看著人家幸福的情景,小女孩想到了生病的媽媽和死去的奶奶……
馬車把鞋“嚇”飛了,小男孩把鞋當(dāng)球踢走了,她得趕緊找鞋。她想,那是媽媽的拖鞋呀,媽媽還躺在床上呢……小女孩好想回家,可沒賣掉一根火柴,她拿什么錢去給媽媽買藥呢?真冷啊,要是點燃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暖暖身子呀。劃了五根火柴,在微弱的火光中,小女孩又想了五次,想火爐、想燒鵝、想圣誕樹、想星星、想奶奶,一次次地想,一次次地讓人傷心落淚……
噢,明白了:打動我們的,就是小女孩賣火柴時的所思所想!而小女孩賣火柴時的見聞,不過是個引子,是作者大寫特寫小女孩所思所想的引子!
安徒生,您的文字太神奇了!用“一次次地想”這樣的思路結(jié)構(gòu),就讓我們?yōu)樾∨⑿乃崃鳒I!安老啊,您給我們留下財富了——
原來,還可以用內(nèi)心的所思所想,來講述故事,來描繪世界!用“一次次地想”這樣的思路結(jié)構(gòu),就能把內(nèi)心(看見景物時的聯(lián)想,做一件事情時的思考,讀一篇文章時的感想等等)、把故事生動傳神地寫出來啦!
安老,您的思路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地球人呢!
不信,您就來看看后人們收錄到語文課本中的作品吧!
我想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樹枝上。
帶著一串花苞,
牽著萬縷陽光,
悠啊,悠——
悠出聲聲春的歌唱。
我想把腳丫
接在柳樹根上。
伸進濕軟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營養(yǎng),
長啊,長——
長成一座綠色的篷帳。
我想把眼睛
裝在風(fēng)箏上。
看白云多柔軟,
瞧太陽多明亮,
望啊,望——
藍天是我的課堂。
我想把我自己
種在春天的土地上。
變小草,綠得生輝,
變小花,開得漂亮。
成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會飛啊,飛——
飛到遙遠的地方。
不過,飛向遙遠的地方,
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
文章類型:寫人
文章主題:寫一個對生活充滿憧憬和理想的孩子
展開思路:一次次地想
一想:把手安到桃樹枝上開花;
二想:把腳接在柳樹根上,長成綠色大樹;
三想:把眼睛裝在風(fēng)箏上,更多地看世界;
四想:讓自己成為柳絮和蒲公英,飛向遠方。
實際效果:通過一想二想三想四想,一個陽光燦爛、好學(xué)上進、充滿活力、充滿理想的兒童形象就栩栩如生了!如果想透過心理寫人物,“一次次地想”真是個絕好的思路哦!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唐代有個大詩人,名叫王維。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xiāng),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jīng)兩年了。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了。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xiāng)時,每逢重陽節(jié),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王維思緒萬千,提起筆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文章類型:記事
文章主題:王維那首著名的詩是怎么寫成的
展開思路:一次次地想
仔細分析,就能找到《賣火柴的小女孩》那樣的情愫和影子——
都是在節(jié)日里獨自一人,觸景生情,一次次地想。
賣火柴的小女孩饑寒交迫,看到節(jié)日盛景,不由得想媽媽,想火爐,想燒鵝,想圣誕樹,想星星,想奶奶……
才子王維同學(xué)呢,一不饑寒,二不交迫,只是當(dāng)他看到別人舉家歡度節(jié)日時,就倍感孤獨,就無比渴望親情。于是,便同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開始了“一次次地想”。他想親人,想一同登高,想共同挽手,想一起插茱萸……
想到最后,小女孩劃光了火柴,王維同學(xué)留下了流傳千古的詩篇……
不一樣的文章,一樣的思路結(jié)構(gòu)?!耙淮未蔚叵搿?,真乃文章的精髓、不變的真諦!
實際效果: 好多同學(xué)讀后說,有了這篇文章,再讀那首詩,感覺就大不相同了;對那首詩的理解,也比以往深刻多了;對詩歌的記憶,也比以前牢固多了。
很多東西,都是人們通過思考總結(jié)出來的。所以,通過人的思想過程來揭示事物,的確是一個不錯的作文思路!
矛和盾的集合
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fā)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在這緊張危急的關(guān)頭,發(fā)明家忽然產(chǎn)生了一個想法:“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躲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驗觚?。自衛(wèi),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
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dāng)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于是,發(fā)明家發(fā)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沖上戰(zhàn)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10千米!
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文章類型:狀物,這是篇介紹坦克的科普文章
文章主題:介紹坦克的來歷
展開思路:一次次地想
發(fā)明家第一想: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發(fā)明家第二想: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蝸?;驗觚?。自衛(wèi),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
發(fā)明家第三想: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還要裝上輪子,安上履帶。
于是,發(fā)明家發(fā)明了坦克。
實際效果:每每講到這里,總會有人驚嘆,天啊,這篇文章的思路,真的和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模一樣,也是“一次次地想”!
發(fā)明家想三次,坦克就問世!OMG,真是太“恐怖”了!竟然連科普文章、史料性說明文,也能用“一次次地想”這種思路來表達,你說,還有什么樣的作文不能用“一次次地想”來表達呢?
英雄所見,總是略同。
翻開課本,“一次次地想”類的課文,遍布各種版本。安徒生大師終會覺得后繼有人,可以欣欣然于天堂了!
1.心理描寫,其實就是遇到什么事情,心里有什么想法。我們甚至還能以心里的想法為線索,把整個故事講出來。這就是思路“一次次地想”。
2.各版本的《語文》課本,不論年級,不論學(xué)期,每冊都至少有一篇這樣“一次次地想”的課文!這些課文,涵蓋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等各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