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預設沖突及三種語義關系對“卻、但”的句法選擇

        2010-04-10 22:05:08張世濤孫莎琪
        華文教學與研究 2010年4期
        關鍵詞:復句預設語義

        張世濤,孫莎琪

        (1.2.中山大學國際漢語學院,廣東,廣州 510275)

        預設沖突及三種語義關系對“卻、但”的句法選擇

        張世濤1,孫莎琪2

        (1.2.中山大學國際漢語學院,廣東,廣州 510275)

        預設;語義關系;“卻”;“但”

        本文主要從行為、事件是否跟預設產(chǎn)生沖突這個角度,探討語用因素對“卻、但”的選擇。討論了倚變、遞進、補充三種語義對“卻”和“但”的選擇限制,以及這兩個詞語在轉(zhuǎn)折度上的區(qū)別,在多重復句、轉(zhuǎn)折套疊中這兩個詞的常見位置。文章同時結(jié)合留學生使用“卻、但”的相關偏誤進行分析,希望對漢語作為二語教學有所幫助。

        0.研究背景

        研究 “卻”和 “但”的成果很多。如邢福義 (2001)研究了含 “但”的 3種復句,含“卻”的 2種復句。景士俊 (1995),梅力崇(1998)研究過副詞 “卻”。楊月蓉 (2000),劉清平 (2000),王小敏 (2000),彭小川等(2004),岑澤麗 (2007)都辨析過副詞 “卻”和連詞 “但 (但是)” (以下簡稱 “但 ”)的異同。

        這些研究顯示,“但”和 “卻”都有連接作用,區(qū)別在于:“卻”是副詞,只用在謂語前;除一般轉(zhuǎn)折義外,還可表示出乎意料和超出常情?!暗笔沁B詞,可連接詞、短語、分句、句子或段落;在句子中可以放在謂語前,還可以放在主語前;表示轉(zhuǎn)折,引出上下文相對立的意思,或限制、補充上文的意思。

        但是,由于意義、用法復雜,我們認為,有關“卻”和“但”,還有一些問題仍未解決,如:后接分句沒有主語時,放在謂語前的“卻”和“但”并不是都能互換,為什么?語義,篇章,語用等因素哪些在起作用?哪個因素影響更大?

        此外,如何把語言本體研究成果有效地應用于漢語作為外語 /第二語言教學,也是我們關心的問題。請看來華留學生的相關偏誤:

        (1)*你為什么去北京旅行,但不去長城呢 ?(英國 中 4①“英國中 4”指 “中山大學英國留學生,中級 4班”。下同。)

        (2)*雖然會看字,但是連最簡單的字也不會寫。(法國高 1)

        由于句法問題已有不少研究,本文主要從語義、篇章、語用等方面考察 “卻”和 “但”的異同,希望能對漢語本體研究和漢語作為外語教學有所啟發(fā)。

        1.語用預設沖突

        北京大學中文系 1955、1957級語言班(1982)認為:“卻”表示所提出的事情或動作是出乎意外或違反常情、超出常態(tài)的。例如:

        (3)姚志蘭只當他爹爹出了事,空襲過去,氣急敗壞撲著大壩跑來,不見爹爹,卻救起李春三。(《語言學論文》)

        句中 “卻”不能用 “但”替換。

        下面從語用的角度做進一步考察。一般說來,交際雙方都有一些共同知識、共有背景,這樣交際才能繼續(xù)下去,這些共有知識可稱為語用預設。這種共有背景常常隱含在句中,沒有明確表示出來,如例 (3)隱含的常識是子女應當以父母為重,“卻”后邊的意思跟這個常識有沖突。共有知識也可能在上文剛出現(xiàn)過,即剛從新信息轉(zhuǎn)為舊信息。如:

        (4)是他約我來拜訪您的。我來了,他卻沒來。(《讀者 (合訂本)》)

        對聽者來說,“我來拜訪”可以從語境中推出;“是他約我來拜訪您的”原來是新信息,但在說完第一句話后已成為共有知識。因此,在說、聽后兩句話之前,“他比我更應該來”已成為蘊涵的語用預設。使用“卻”,就是為了凸現(xiàn)“他沒來”這一事實跟包含的預設強烈沖突。如果不用“卻”而使用 “但”,這種沖突不但得不到凸現(xiàn),有時連句子的可接受度也成問題。如:

        (4’)?是他約我來拜訪您的。我來了,但他沒來。

        再比較:

        (5)a.張三要來參加會議,但要求機票食宿會議全包。

        b.李四要來參加會議,卻要求機票食宿會議全包。

        用例 (5)中的 a句,表示說話人和聽話人有一個共識:“張三”很可能、有資格提出這個“要求”。用 b句,表示說話人聽話人的共識是:“李四”不太可能、沒有資格提出這一要求。正因為“李四要求……”跟說話人、聽話人的共識沖突,說話人才使用“卻”來凸現(xiàn)這一沖突。盡管例 (5)包含的語用預設可能并未在上文明確出現(xiàn),但由于 “張三”、“李四”的身份地位是說話人、聽話人都知道的,句子是可以接受的。如果這兩句話都成立,那么,在聽說雙方共有知識背景中,a句的 “張三”可能是教授,b句的 “李四”則可能只是講師甚至助教。我們把例 (5)改造一下,標明身份,就更清楚了:

        (6) a.張三是著名教授。他要來參加會議,但要求機票食宿會議全包。

        b.李四是助教。他要來參加會議,卻要求機票食宿會議全包。

        (7) a.?張三是著名教授。他要來參加會議,卻要求機票食宿會議全包。

        b.李四是助教。他要來參加會議,但要求機票食宿會議全包。

        “但”跟語用預設關系不大,因此 (6a)和(7b)都可以接受?!皡s”凸現(xiàn)行為、事件跟語用預設的沖突,如果把 (6b)的 “卻”換成“但”,就不能凸顯這種沖突;(7a)后一分句表現(xiàn)的行為跟語用預設本來沒有沖突,用了“卻”,可接受度就有問題了。

        正反對舉關系的復句,有的只能用 “但”,不能用 “卻”。如:

        (8) a.我們共產(chǎn)黨人反對一切阻礙進步的非正義戰(zhàn)爭,但是不反對進步的正義戰(zhàn)爭。(《毛澤東選集》2版)

        b.*我們共產(chǎn)黨人反對一切阻礙進步的非正義戰(zhàn)爭,卻不反對進步的正義戰(zhàn)爭。

        這種現(xiàn)象與語用預設有關。例 (8)a的后一分句,既不跟前一分句沖突,也不跟語用預設沖突,因此不用 “卻”,例 (8)b不成立。

        (9) a.我有很多話要說,一見面卻說不出來了。(《讀者 (合訂本)》)

        b.我有很多話要說,但一見面說不出來了。

        從第一分句可以推測,“見了面就會說出很多話來”,但實際情況卻相反??梢?從前一分句的表述,可能自然引出某種結(jié)果。如果最后的情況跟這種結(jié)果相反,也需要用 “卻”,而“但”不具備這種功能。再如:

        (10)a.空中傳來陣陣仙樂。眾居民側(cè)耳諦聽,卻又聽不見了。(王朔《癡人》)

        b.*空中傳來陣陣仙樂。眾居民側(cè)耳諦聽,但又聽不見了。

        從例 (10)a可以推測出,眾居民側(cè)耳諦聽,應該聽得更清楚,但最后的情況卻相反:聽不見仙樂了。說話人用“卻”來凸現(xiàn)這種結(jié)果和推測的沖突。

        2.三種語義關系對 “卻”、“但”的選擇

        以往大多研究認為,“但”和 “卻”最突出的語法功能,是表示復句分句之間的轉(zhuǎn)折關系。但是,復句的分句之間除了轉(zhuǎn)折關系,還有其他的語義關系,如相反、倚變、假設、遞進、補充等。這些關系的表達,對 “但”和“卻”的選擇有一定限制。下面先從預設的角度討論前人研究較少涉及的 3種語義關系,接著探討轄域和轉(zhuǎn)折度。

        2.1 倚變關系

        表示反向倚變的復句,可以用“卻”。如:

        (11)a.他愈是想睡,卻愈是睡不著,頭腦反而更清醒了。(羅廣斌、楊益言《紅巖》)

        b.*他愈是想睡,但愈是睡不著,頭腦反而更清醒了。

        (12)a.當富人越來越富的時候,窮人卻越來越窮?!度嗣袢請蟆?996年)

        b.*當富人越來越富的時候,但窮人 (卻)越來越窮。

        在這類反向倚變復句中,后接分句或單句的意義,根據(jù)起始分句或前置狀語意義的變更而變更。這時一般用 “卻”而不用 “但”。原因正如上節(jié)所述,后接分句或單句的意義與語用預設發(fā)生了沖突。如例 (11)a中,前一分句提到很想睡覺,那么正常出現(xiàn)的結(jié)果是很容易睡著,但在后一分句中卻出現(xiàn)了相反的結(jié)果,因此只能用 “卻”。

        2.2 “不但不……”遞進關系

        在“不但不……”的轉(zhuǎn)折遞進復句中,用“卻”不用 “但”。如:

        (13)a.全體船員,不但不試著挽救這條船,卻張惶失措,亂作一團。(《十日談》)

        b.*全體船員,不但不試著挽救這條船,但張惶失措,亂作一團。

        (14)a.歐陽不但不用從口袋里往外掏錢,卻是因為叉麻雀賺錢而去交學費。(老舍《趙子曰》)

        b.*歐陽不但不用從口袋里往外掏錢,但是因為叉麻雀賺錢而去交學費。

        轉(zhuǎn)折遞進復句,有人認為是遞進關系,有人認為是轉(zhuǎn)折關系,還有人認為二者兼有。需要注意的是,句中的 “卻”可以用 “反而”替代;事實上,它出現(xiàn)的上下文環(huán)境也跟“反而”相似。馬真 (1983)討論了“反而”出現(xiàn)的語義環(huán)境:A.出現(xiàn)了一種情況 (如例 13,船出現(xiàn)了險情);B.按照常理,應該出現(xiàn)另一種情況 (船員搶險);C.事實上,另一種情況沒有出現(xiàn) (船員沒有嘗試挽救船);D.出現(xiàn)了跟另一種情況相反的情況 (張惶失措……)。 “反而” (包括這里討論的 “卻”)出現(xiàn)在 D句中;而“不但不”往往出現(xiàn)在 C句中。A和 B所在句子有時出現(xiàn),有時不出現(xiàn)。

        “但”不能出現(xiàn)在這類復句中,有兩個原因:一是前邊出現(xiàn)了“不但不”,避免重復;二是從意義看,這類復句雖有轉(zhuǎn)折義,但轉(zhuǎn)折的前提是前半句出現(xiàn)了與按照常理推出的假設相反的情況,用“卻”正是為了突出實際情況與預設的沖突。

        注意轉(zhuǎn)折遞進復句跟倚變復句的區(qū)別:在倚變復句中,“卻”可用可不用;在轉(zhuǎn)折遞進復句中,“卻”必須用,否則句子不成立。

        2.3 補充關系

        在表示補充關系的復句中,一般用 “但”不用 “卻”。如:

        (15)a.要反對個人主義,但要區(qū)分個人主義和個人利益。(《人民日報》)

        b.*要反對個人主義,卻要區(qū)分個人主義和個人利益。

        (16)a.成人對他們提供支持和幫助是十分必要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方富熹,方格《兒童心理:兒童的心理世界——論兒童的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b.*成人對他們提供支持和幫助是十分必要的,卻要注意方式方法,……

        后一分句對前一分句所陳述事實進行限制、說明、補充,跟前一分句的意思大致是順向的。而“卻”強調(diào)后一分句跟前一分句意義和預設方向相反,因此不能在句子中出現(xiàn)。

        以上三種語義關系對 “卻、但”的選擇主要是由語用因素決定的。在反向倚變關系和“不但不……”遞進關系中,后一分句的意思都顯示出跟語用預設的沖突,因此用 “卻”不用“但”;而表示補充關系時沒有類似的沖突,因此用 “但”不用 “卻”。

        2.4 轄域與轉(zhuǎn)折度

        不少人認為,“卻”跟 “但”的不同,在于它有強調(diào)作用。以下從轄域角度考察這個問題。先看例子:

        (17)a.過程雖然不同,結(jié)果卻是一樣的。

        b.過程雖然不同,但結(jié)果是一樣的。(《讀者》(合訂本))

        “不同”和 “一樣”是反義詞語,“一樣”是整句話的信息焦點,例 (17)a的 “卻”離它很近,管轄范圍小,使之受到強化;例 (17)b的“但”管轄的是整個小句 “結(jié)果是一樣的”,轉(zhuǎn)折力度較弱。再看一例:

        (18)a.他愛 “天仙的美”,不愛 “妖精的美”。他的一個朋友卻欣賞 “妖精的美”。(錢鐘書 《圍城 》)

        b.他愛 “天仙的美”,不愛 “妖精的美”。但他的一個朋友欣賞 “妖精的美”。

        “愛”、“欣賞”是近義詞語;“他”和 “他的一個朋友”是同一語義場的同類詞語;“天仙的美”和“妖精的美”是反義詞語。位于主句(后接分句)后半部的 “妖精的美”不但是新信息,而且是整句話的信息焦點、轉(zhuǎn)折點。例(18)a中“卻”離它很近,使之進一步受到強調(diào)。相對來說,例 (18)b句的 “但”離它較遠,轉(zhuǎn)折力度就弱一些了。還可以從聽話人角度分析。例 (18)b句,聽話人聽到、看到“但”時,就知道要轉(zhuǎn)折了。而例 (18)a句,聽話人聽到、看到“卻”,才知道要轉(zhuǎn)折,轉(zhuǎn)得比 b句要急促得多。從此例還可以看出,“欣賞妖精美”的人比較少,因此有出人意料的效果?!皡s”突出的是,這位朋友的與眾不同,偏偏欣賞 “妖精的美”。

        可見,跟 “但”相比,“卻”管轄范圍小,焦點相對集中,轉(zhuǎn)折比較急促,轉(zhuǎn)折語氣就顯得強一些。一般認為 “卻”有強調(diào)作用,原因在此。

        3.多重復句與轉(zhuǎn)折套疊

        在多重復句中,連詞 “但”后的轉(zhuǎn)折部分可以是多個分句,而 “卻”大多情況后面只有一個分句,如:

        (19)200天后,小袋鼠可以外出活動,但一有危險就立即轉(zhuǎn)入袋中,由媽媽帶著逃走。(《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20)你昨天罵了我,但只要你能完成指標,我還得用你。(《人民日報》1993)

        (21)但是,這個名詞這樣的用法,雖然極其正確,但除非謹慎使用,否則就容易令人誤解。(《經(jīng)濟學原理》)

        (22)知識雖然可以帶來幸福,但假如把它壓縮成藥丸子灌下去,就喪失了樂趣。(《讀書》第 168卷)

        (23)毛澤東未能收到這首詩,但即使如此,他也仍忘不了開慧。(《毛澤東寄情 <蝶戀花 >》)

        這 5例,表示轉(zhuǎn)折的 “但”后邊有兩個分句,它們分別顯示出幾種關系:連貫,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假設,讓步。例 (19)、 (22)、(23)雖然句法允許 (在謂語前而不是在主語前),其中的 “但 (是)”,不能用 “卻”替換。

        另外,轉(zhuǎn)折形式并非只出現(xiàn)在兩個分句中,有時會出現(xiàn)轉(zhuǎn)折的套疊,這時如果出現(xiàn) “卻”,則常常是在最后一個分句,如:

        (24)雖然我進去前再三叮囑自己 (S1),哪怕他們吊打我 (S2),盡可以招供 (S3),但決不能哭 (S4)!可一進門 (S5),人家正眼都沒瞧我一下呢 (S6), (?但)我自己卻先挺不住了 (S7)。(王朔 《動物兇猛》)

        例 (24)的篇章結(jié)構關系是:

        雖然 [S1……叮囑 (〈S2,S3〉,但 S4)],可 [(S5,S6),卻S7]

        此例從篇章看分兩段,之間是轉(zhuǎn)折關系,用 “可”。前段內(nèi)又有轉(zhuǎn)折關系,用了 “但”;后段內(nèi)又有轉(zhuǎn)折關系,用“但”就不是很準確了。此外,S7用 “卻”凸顯跟語用預設 (決不能哭)的沖突。

        這里還涉及一個轉(zhuǎn)折度和核心語段的問題。以往有研究認為,“只是”、“不過”、“卻”的轉(zhuǎn)折語氣比“但是”要弱一些。從核心語段所傳遞的信息來看,“但”后邊的核心語段所傳遞的信息,可以既含有新信息又含有舊信息,也可以是全新信息;“卻”后除了可以是新信息、舊信息之外,還可以是信息焦點。 (郭志良,2005:306)在我們收集的例句中,如果有轉(zhuǎn)折分句的套疊,先后出現(xiàn)幾個表轉(zhuǎn)折的連詞和副詞,一般都是 “卻”在最后;當 “但”和 “卻”同現(xiàn)時,“但”位于舊信息或非焦點信息之前,而“卻”一般位于新信息或焦點信息之前,如:

        (25)假如把一個原子放大到籃球那么大,原子核也比針尖還小,但是原子核卻集中了差不多整個原子的質(zhì)量。(《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例 (25)“但”位于舊信息“原子核”前,“卻”位于焦點信息“集中了差不多整個原子的質(zhì)量”前。再如:

        (26)a.他上課也帶著筆記本,只是不做筆記,卻在本子上亂畫。(《讀者 (合訂本)》)

        b.*他上課也帶著筆記本,只是不做筆記,但在本子上亂畫。

        總之,在多重復句中,“卻”傾向于用在最后一個分句中,“但”可以比較自由地后接多個分句。

        4.結(jié)語

        “卻”和 “但”在語用上有明顯區(qū)別:“卻”凸顯行為、事件跟語用預設的沖突;“但”沒有這種用法。這種區(qū)別,影響了它們在三種不同語義關系中的分布。反向倚變、轉(zhuǎn)折遞進都存在跟某種語用預設的沖突,因此在表達這兩種語義關系的復句中常用“卻”而不用“但”;補充關系由于不存在這種沖突,因此只能用 “但”而不能用 “卻”。在多重復句中,“卻”出現(xiàn)于最后一個分句,更容易凸現(xiàn)跟前邊分句的預設所產(chǎn)生的沖突。

        本文開頭列舉的兩個偏誤,也可以用預設沖突來解釋。例 (1)中,長城是北京最有名的景點之一,去了北京就應該去長城,這是隱含的常識;去北京不去長城,與常識沖突。從語用角度來看,應該用 “卻”。例 (2)中,“會看字”,一般也應該會寫字;“連最簡單的字也不會寫”是出乎人意料的,所以例 (2)應該把“但是”改成 “卻”。

        由上可知,“卻”后句子的意思跟語用預設有沖突,是“卻”使用的重要條件,也是“卻”跟“但”的最大區(qū)別。除去句法限制的區(qū)別,這一點最為重要。如果我們抓住這一點進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可以讓學習者更容易掌握相關知識和能力。

        還有,學習者常常出現(xiàn)用 “但 (是)”誤代“卻”的偏誤,相反的情況比較少。這跟語言的標記性有關。相對而言,“但”標記性弱,使用頻率高,容易習得,較早習得;“卻”標記性強,使用頻率低,不容易習得,較晚習得。用標記性弱的詞語代替標記性強的詞語,是二語習得的普遍規(guī)律。

        從上可知,語用教學在漢語作為外語 /第二語言教學和研究中必不可少。講清楚語言點在語用上的作用和異同,配以適當?shù)木毩?可以促進漢語作為外語/第二語言教學。

        北京大學中文系 1955、1957級語言班 1982 《現(xiàn)代漢語虛詞例釋》,商務印書館。

        岑澤麗 2007 《“卻”、 “倒”及 “但是”比較》,《科教文匯》第 2期。

        郭志良 2005 《現(xiàn)代漢語轉(zhuǎn)折詞語研究》,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景士俊 1995 《析 “卻”》,《內(nèi)蒙古師大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1期。

        劉清平 2000 《“卻”與“但是”的語義、句法和語用比較》,《學術研究》第 10期。

        馬 真 1983 《說 “反而”》,《中國語文》第 3期。

        梅立崇 1998 《關聯(lián)副詞 “卻”試析》,《語言教學與研究》第 3期。

        彭小川 李守紀 王 紅 2004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釋疑 201例》,商務印書館。

        王小敏 2000 《“但卻”與 “但……卻”及關聯(lián)詞作用的再思考》,《甘肅高師學報》第 5期。

        邢福義 2001 《漢語復句研究》,商務印書館。

        楊月蓉 2000 《“但是”與“卻”的相容性和相斥性——兼論轉(zhuǎn)折句的語義關系》,《中國語文》第 2期。

        On the Conflict on Presupposition and Syntactic Selection ofQ ue(卻)and Dan(但)by Three Semantic Relations

        ZHANG Shi-tao1,SUN Sha-qi2
        (1.2.School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275,China)

        presupposition;semantic relation;que(卻);dan(但)

        From the perspective ofwhether the actions and events conflictwith the presupposition,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he pragmatic factors affect the choice ofque(卻 )anddan(但 ). It also discusses how dependent,progressive and supplemental semantic meaning affect the usage of these two word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dversative degree be tween them are also discussed.Then the paper explores the frequent positions of these words in both multiple complex sentences and adversative repetition.By the analysisof the commonly-made errors byoverseas students in China,thispaperaims to benefit the teaching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H146.3

        A

        1674-8174(2010)04-0076-05

        2010-09-03

        張世濤 (1963-),甘肅平?jīng)鋈?廣州中山大學國際漢語學院副教授,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員,菲律賓亞典耀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研究方向:對外漢語教學、現(xiàn)代漢語語法。孫莎琪 (1986-),廣東揭陽人,中山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 胡建剛】

        猜你喜歡
        復句預設語義
        連動結(jié)構“VP1來VP2”的復句化及新興小句連接詞“來”的形成
        漢語復句學說的源流
        韓國語復句結(jié)構的二分說
        東疆學刊(2021年4期)2021-02-12 01:51:18
        語言與語義
        “上”與“下”語義的不對稱性及其認知闡釋
        問題是預設與生成間的橋
        認知范疇模糊與語義模糊
        復句內(nèi)部不應當用句號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fā)語
        預設留白 生成精彩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看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1区2区| 亚洲中文字幕九色日本|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后入| 国产剧情av麻豆香蕉精品| 色婷婷丁香综合激情|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蜜桃|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大全中国|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片毛片| 四虎影视国产884a精品亚洲| 日韩有码在线免费视频| 日本a片大尺度高潮无码| 人成午夜免费大片|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a 无码 |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人人| 911香蕉视频| 91亚洲夫妻视频网站| 亚洲gay片在线gv网站| 丰满人妻在公车被猛烈进入电影| 亚洲嫩草影院久久精品| 亚洲本色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欧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片二片午夜福利在线快|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粤语| 黄色av亚洲在线观看| 西西人体444www大胆无码视频| 91华人在线| sm免费人成虐漫画网站|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福利片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一本无码人妻在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五月七月丁香缴情| 成熟妇女毛茸茸性视频| 无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影院 | japanesehd中国产在线看|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国色天香 | 日本淫片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国产成人肉肉视频大全|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