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囡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管理學院(710055)
鄭州市1995年被納入國家經濟適用房建設計劃試點城市,起初稱為安居房,1998年改稱經濟適用房。近年來由于種種原因,經濟適用房的分配暴露了很多問題,最為重要的是經濟適用房分配對象難以界定,經濟適用房沒有落到真正需要它的那部分人手里,經濟適用房根據(jù)購房者的收入水平的高低來確定是否具有市場的準入資格,但是目前在市場上“開著大奔買經濟適用房”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因此,正視經濟適用房分配帶來的弊端,分析經濟適用房客戶群,具有一定意義。
據(jù)調查顯示,通過正當程序獲得經濟適用房的客戶群只占總客戶群的60%左右,而其余的40%則分配給了那些沒有資格獲得經濟適用房的人。
這類客戶群處于社會的中下層,是經濟適用房應當?shù)氖芤嬲?,是國家提倡經濟適用房制度的原始對象,國家建設經濟適用房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他們的需要,因此他們是合法的客戶群。這類客戶群獲得經濟適用房需要經歷一系列復雜的程序,首先他們要向經濟適用房管理中心提出申請,提交資料,經管理中心核實符合經濟適用房的申請資格,發(fā)放經濟適用房購房證;每年政府在報紙上公布即將建設的經濟適用房小區(qū),他們可攜帶購房證到公布的小區(qū)排隊報名;然后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到管理中心去參加搖號,搖得的號碼就是獲得房子的順序號。而經濟適用房套數(shù)是有限的,比如說,某個經濟適用房小區(qū)共建有521套房子,搖得的號碼在521以后的家庭就被迫出局。
相對于人民大眾來說,經濟適用房開發(fā)公司的內部人員有更多的機會獲得經濟適用房。經濟適用房是政府劃撥土地,經濟適用房開發(fā)公司不為土地買單,因此房屋無論賣給誰,開發(fā)商獲得的利潤是一定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更愿意照顧公司內部員工,給他們經濟適用房,從而提高員工的勞動積極性。
個別官員和領導,在經濟適用房建設時,利用職務之便獲得了一套又一套經濟適用房,安排了一個又一個親戚和朋友。這類人購得經濟適用房并不是為了居住的需要,而是在倒賣房子。他們從開發(fā)商手里低價購得經濟適用房,然后再以高價賣出,從而獲得非法的利潤。目前在鄭州市,經濟適用房開發(fā)公司的上級主管部門獲得的經濟適用房占用了很大的一部分,嚴重損害了中下等家庭的利益,在社會上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對于村霸,大多數(shù)公司選擇與他們合作,給他們一定的好處,同時也借助他們的力量。在具大的利益面前,這些村霸也會擋不住誘惑,因此,他們會向開發(fā)公司要房子,也是以低價買進,一方面安排自己的親戚和朋友,另一方面則以高價賣出,從而獲得高額利潤。
這樣,并沒有完全按照中央的初衷行事,造成了經濟適用房的種種問題,損害了人民大眾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筆者認為應該發(fā)揮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以促進鄭州市經濟適用房的良好發(fā)展。
服務型的政府在管理經濟適用房建設時,要加強對內部官員的管理,既不能無所作為,也要杜絕以權謀私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有效的約束,可以促使政府職能的不斷完善,促進經濟適用房的良好發(fā)展。
經濟適用房開發(fā)公司利用職務之便滿足了其內部員工的需求,但是卻嚴重損害了中下等收入家庭的利益,在社會上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啟動一定的監(jiān)督機制,監(jiān)督開發(fā)公司的動向,從而促使其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建設經濟適用房的初衷是為了滿足中下等收入家庭的需要。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卻嚴重偏離了這一主題,經濟適用房成為各方面利益主體爭奪的對象。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建立一個專門的人民機構,用來監(jiān)督經濟適用房開發(fā)公司和政府,充分發(fā)揮人民輿論的力量,維護屬于他們的利益。
在銷售對象難以界定的情況下,應該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造一種可以將那些不符合資格的客戶拒之門外的機制,使經濟適用房真正落到那些需要的人手中,而不是成為部分人投機的工具。
[1]汪小勤,李翔迅.房地產市場供需聯(lián)動調控模型探討[J].中國流通經濟,2000,(5).
[2]鄭華.中國房地產政策研究[M].北京:機械出版社,2004,22-23.
[3]龔六堂.動態(tài)經濟學[M].北京:機械出版社,2004,75-76.
[4]陳琳.房地產項目投資[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4,53-54.
[5]竇中華.我國經濟適用房銷售機制弊端與對策探討[J].中國物價,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