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玫
(河南科技學院外語系,河南新鄉(xiāng) 453003)
大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的消極思維定勢研究
郭 玫
(河南科技學院外語系,河南新鄉(xiāng) 453003)
詞匯學習是大學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學生在以往的詞匯學習中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也逐漸形成了思維定勢。該文將針對學生詞匯學習中存在的一些消極思維定勢,提出如何幫助學生打破這些思維定勢的方法和途徑,進而使學生形成新的正確的思維,不斷地擴大其詞匯量。
詞匯;思維定勢;附帶詞匯習得;語境
詞匯是語言的三要素之一,是語言的基本材料。英語語言學家威爾金斯 (D.W ilkins)說過,“沒有語法,人們可以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彪x開詞匯,語言就失去了實際意義。如果沒有足夠的詞匯也會影響英語聽說讀寫技能的提高,所以應惠蘭等人就認為:“詞匯能力無論怎樣強調(diào)也不過分”[1]。學習英語詞匯是大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經(jīng)過多年的英語學習,學生實際上已形成自己的思維定勢。所謂思維定勢,就是按照積累的思維活動,經(jīng)驗教訓和已有的思維規(guī)律,在反復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維路線、方式、程序、模式。思維定勢具有雙重作用,比如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構(gòu)詞詞綴知識準確地推測新單詞的詞義,這就是思維定勢的積極作用,它促使學生英語水平的不斷提高。但是有些思維定勢會消極地阻礙英語學習。該文將從學生詞匯學習中常見的消極的思維定勢出發(fā),討論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打破詞匯學習中錯誤的思維定勢。
1.1 孤立的眼光看待詞匯學習 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學習英語就是記單詞。確實一個人詞匯量的多少將影響其英語學習的好壞。所以學生把詞匯當成一項單獨的非常重要的學習任務,每天花不少的時間背課后的所列的單詞表,還有一些學生更是手捧詞匯書,強行記憶。這種詞匯學習的思維定勢必然導致學生死記硬背,不積極地進行思考,更不會主動地利用上下文猜測單詞的意思,背誦也成了詞匯學習的唯一的方法。
1.2 給每個英語單詞找一個“完全對等的”的漢語單詞 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學生在學習詞匯時也習慣地和母語聯(lián)系起來,特別是單詞的漢語意思。比如在學生的思維里“computer”=“電腦”,“apple”=“蘋果”,但是隨著英語學習的深入,特別是在學習多義詞時,上面的思維定勢就暴露出一些弊端。比如有的學生會把“a couple of students”譯成“一對學生”。究其原因就是受思維定勢“couple”等于“一對,一雙”的影響,殊不知“couple”還有“幾個”之意。又如有的學生把“nut”與“堅果”對等起來。凡是遇到“nut”一律譯成“堅果”。但是實際上這個詞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意思。同樣的一句“There are some nuts on the table.”在不同情況下可能意味著桌子上有核桃 、板栗或者花生[2]。
1.3 對詞匯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 學生在努力擴大詞匯量,追求數(shù)量的同時,卻往往忽視了對詞匯質(zhì)量的掌握。很多情況下對詞匯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以致于在讀到一些不包括任何生詞的句子時,學生仍然不知所云。有時學生因為不了解詞的隱含或者附加意思,誤用詞語引起談話一方的不快,進而影響正常交際的進行。比如學生用“skinny”去夸一個長得很苗條漂亮的人,聽話的一方恐怕會很生氣。因為“skinny”與“skin/thin”這三個單詞在字面意思上相同,都是形容“瘦”。但是“skinny”是帶有貶義的感情色彩,常常含有“瘦得只剩下皮包骨頭了,不健康的”隱含意思[3]。
學生詞匯學習中思維定勢的形成有些受教師教學方法與教學步驟潛移默化的影響。許多教師習慣在講授新課之前講解生詞,根據(jù)教材所提供的單詞表,逐個領(lǐng)讀、板書、解釋單詞的意思,有時用單詞造句,作一些舉例說明。久而久之,學生則會形成思維定勢,認為這就是學習詞匯最好的途徑。所以要打破學生詞匯學習的思維定勢,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采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形成積極的思維定勢以提高詞匯習得的效率。
2.1 附帶詞匯學習 詞匯附帶習得是相對于有意學習而言的,有意學習指學生刻意地背記單詞;而附帶習得則是學生在完成其他學習任務的時候,其注意力并非在記背單詞上,卻習得了單詞。這樣習得的可能不是該詞的全部知識,比如只是記住了拼寫形式,或者僅僅知道了詞性,但是多次遇見之后,點滴的知識積累起來也很可觀。
閱讀是擴大詞匯量的一個有效的途徑。學生閱讀的材料越多,遇到英語中某些詞匯的機率就越大,進而很容易地記住這些詞匯,這也就是在進行閱讀活動中,附帶地、自然而然地學習英語單詞,真是一箭雙雕。所以學生在課外時間,可以閱讀“The 21st Century”、“China Daily”或者一些英文雜志小說。但是一定要注意材料不能太難,如果材料太難,學生根本就讀不下去,那么附帶詞匯學習更是無從談起。
學生在欣賞電影和歌曲的時候,也可以附帶地復習和學習日常對話中常用的詞匯,這也會起到不錯的效果。
2.2 復述原文 復述是針對遺忘先快后慢的特點,在第一時間重現(xiàn)瞬時記憶和短時記憶的信息,使之盡可能及時地發(fā)展為常識記憶信息。蓋淑華有關(guān)英語專業(yè)學生詞匯附帶習得的實證研究就是一個例子,其研究結(jié)果證明“閱讀之后復述比閱讀之后回答問題促成了更多更持久的詞匯習得”[4]。所以學生在學習完課文之后,結(jié)合自己對內(nèi)容的理解,盡量地用新詞匯來復述主要內(nèi)容。當然也可以兩個或幾個學生完成這項任務:當?shù)谝粋€學生復述完之后,由第二個接著或者重新開始,依次進行;或當?shù)谝粋€學生復述時,其他學生可以提出疑問,提出的問題可能就涉及生詞。在不斷復述和提問的同時,加深了對詞匯的印象,也附帶習得了詞匯。
2.3 結(jié)合語境學習詞匯 從狹義上來說,語境就是一個詞所在的那句話,那段話就是人們平時所說的“上下文”。學生經(jīng)常有這樣的經(jīng)歷:他們讀到一個不包含任何生詞的句子,但仍然讀不懂這句話的意思,究其原因就是英語中的一詞多義。所以學習詞匯一定要放在某個語境中學習,這樣更能理解單詞多種用法和意義,從而對單詞的記憶更加牢固。比如學生在全新版大學英語第四冊第一單元學習“l(fā)aunch”這個單詞時,利用上下文“In 1941,Hitler,leader ofNazi Germany,launched an attack against the SovietUnion.”,很容易猜測“l(fā)aunch”有“開始“之意。但是在“On October 4,1957,Soviet scientists launched the world’s first artificial satellite.”,顯然“l(fā)aunch”有“發(fā)射”之意。所以學生在學習詞匯時,一定要養(yǎng)成習慣根據(jù)上下文判斷詞義,然后通過查字典來確認。切不可脫離語境,一定要知道單詞在具體句子中的具體語義[5]。
2.4 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學習詞匯 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交流,詞匯學習也最終是為這一目的服務的。在跨文化的言語交際中,若不注重文化上的培養(yǎng),則會造成語言理解上的障礙,從而影響交流、溝通。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英語中有許多文化內(nèi)涵豐富的詞匯。比如 green這一表示綠色的顏色詞,在英語中則常常是和無經(jīng)驗以及嫉妒聯(lián)系在一起的,所以會有 green-eyed,green hand這樣的表達。有比如在看到“He is as strong as a horse”,許多學生更是對其翻譯“力大如?!辈唤?其實“馬”在英國就是犁地拉車,就相當于漢語中的牛扮演的角色了。如果不知道 horse的文化內(nèi)涵在跨文化交際中學生很容易用“as strong as a bull”去夸對方,造成誤解。所以學生要盡可能多了解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特別是對那些在中西文化中有著不同的內(nèi)涵的詞匯,從而更好地提高英語閱讀,翻譯和跨文化交際水平[6]。
總之,英語學習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的思維形成思維定勢,而后又隨著學習的深入,不斷突破舊的思維定勢,形成新的思維定勢,如此反復螺旋式上升,從而使英語學習者的英語水平不斷提高。學生在詞匯學習中既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但同時也存在一些消極的思維定勢,對英語學習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學生只有認識到這些問題,采用多種方法盡量地來打破這種思維定勢,一改過去單調(diào)的背單詞的方法,激發(fā)學習詞匯的興趣,更輕松,更有效率地擴大自己的詞匯量。
[1] 胡鄭輝.《英語學習策略》[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
[2] 肖禮全.《英語教學方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3] 汪榕培,盧曉娟.《英語詞匯學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4] 代小艷.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策略探究[J].重慶工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2009,23(1):185-186.
[5] 蓋淑華.英語專業(yè)學生詞匯附帶習得的實證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35(4):282-286.
[6] 李玉婷.淺談大學英語詞匯教學 [J].煙臺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14(1):22-24.
[7] 王 寧,鐘慶倫.語境理論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24(9):89-83.
R 642.4
B
1008-9276(2010)02-0214-03
2009-10-20
郭 玫 (1984-),女,河南省新鄉(xiāng)市人,碩士,助教,從事大學英語教學工作。
[責任編校:蔡秀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