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喜貴
(山西省陽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 山西陽泉 045000)
患者,女,47歲,2007年 5月 12日就診。3年前曾患帶狀泡疹,病愈后每至黎明之時出現(xiàn)汗出現(xiàn)象,頭面尤甚,晨起即止。多次檢查血沉、胸透、甲狀腺功能等未見異常,曾服谷維素、婦復春、中藥玉屏風散、逍遙散、六味地黃湯等,病情時見反復。近 1個月來,汗出加劇,伴口干咽干,但不欲飲水,時時頭痛尤如針刺一般,舌質黯紫,有瘀點,脈弦細而澀,月事正常。證屬:瘀血內阻、營衛(wèi)失和。治宜活血化瘀、調和營衛(wèi)。方擬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 12g,生地 15g,赤白芍 10g,桃仁 10g,紅花 10g,白芷 9g,川芎 10g,桔梗 10g,葛根 10g,甘草 6g。服 5劑后,汗出銳減,口干咽燥也除。在上方又加丹參 20g,7劑后諸證消除。隨訪 1年,未再復發(fā)。
按王清任在“血府逐瘀湯所治之癥目”曰:“……竟有用補氣、固表、滋陰、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盜汗,用血府逐瘀湯,一兩付而汗止?!备鶕?jù)上述癥狀屬瘀血內阻、營衛(wèi)失和所辨,而筆者平時每見瘀血所見之證,多舉清任方藥,本病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之,以白芷、葛根易原方之牛膝,已圖增強引它藥上行之力,一味丹參功同四物。故上方只服十余劑,使瘀血去,營衛(wèi)和,不用固表表自固,不得汗藥汗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