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趙冬梅 王海寶 戈春雷 滕志陽 徐艷華
子宮腺肌癥又稱子宮內膜異位癥,是由于子宮內膜基底層侵入子宮基層引起的一種良性病變。病因不明,與子宮內膜損傷、雌激素水平持續(xù)增高、炎癥、免疫機制、子宮內膜間質成分變化等相關。發(fā)病年齡主要在30~40歲左右的經產婦,占85.6%。以痛經、月經量增多、經期時間延長、不孕等為主要癥狀,給病人帶來了極大的痛苦。
臨床診斷:主要以痛經為典型表現,為月經前或月經期下腹部持續(xù)性疼痛,進行性加劇,月經結束后減輕消失,月經量增多和經期延長。檢查為子宮增大、表面不規(guī)則。彩超示子宮體積增大、壁厚,宮體肌壁間局灶性囊實行團塊,無明顯包膜,內回聲不均,可見多囊性低回聲暗區(qū)和強回聲結節(jié),病灶內低流速的花色血流。
臨床治療:主要以激素療法和手術治療為主。藥物治療副作用大,停藥后復發(fā)。手術為全子宮或次全子宮切除術以消除癥狀,次全子宮切除如果切緣或殘留部分子宮很容易復發(fā),全切可使子宮丟失,這對沒有孩子或者有生育要求的女性病人難以接受。
我院自2007年8月~2009年12月共對26例患子宮腺肌癥的病人進行了介入微創(chuàng)治療,現報告如下:資料與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26例子宮腺肌癥患者,年齡在30~40歲之間,均為已婚,生育24例,未育2例,病程1~12年,26例病人均采用過藥物治療。主要癥狀為痛經、經期延長、量大,其中1例病人輕度貧血。26例病人均經彩超及婦科醫(yī)生檢查確診,所有病人均經3個月以上服藥治療,效果不佳或者無療效,不愿意婦科手術治療。
2.1 術前準備 心電圖、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凝血四項、宮頸涂片,術前均取下節(jié)育環(huán)。術前3天給予抗生素和下陰清洗。
2.2 適應證 無絕對禁忌證,凡是診斷明確,3個月以上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不愿意婦科手術切除的病人均可作為介入治療適應證。婦科炎癥較大未控制者,疑有子宮腺肌病惡變者,造影劑過敏者視為相對禁忌證。
2.3 栓塞劑 聚乙烯醇顆粒(PVA)、明膠海綿、平陽霉素、碘化油乳劑。
2.4 插管及栓塞技術 局麻下采用股動脈穿刺插管技術,經鞘送入5F子宮動脈專用導管,導管分別至左右側髂內動脈造影顯示子宮動脈開口,分析走行情況,用手法或者超滑導絲將導管超選擇至子宮動脈,造影觀察子宮動脈對病灶的顯示和分布情況,同時觀察卵巢和陰道分支情況,導管頭端盡量至病灶附近,為防止子宮動脈因導管操作和造影劑刺激而引起痙攣,術前20分鐘給予法舒地爾60mg、0.9%生理鹽水100ml靜點。造影證實病灶情況后,在DSA監(jiān)視下經導管緩慢注入栓塞材料或者碘油(6~10ml)與平陽霉素(8mg)配制成的乳劑,主要以子宮動脈分支閉塞,保留主干,避免栓塞劑進入卵巢支和陰道支,防止卵巢功能受損和陰道潰瘍,栓塞前經導管注射抗生素和利多卡因對預防術后感染和減輕疼痛有一定幫助。治療結束后抗感染治療一周,疼痛和嘔吐對癥治療即可,觀察臨床癥狀,定期隨訪。
三 結果
我們對26例子宮腺肌癥進行子宮動脈栓塞術,此項技術是現在婦科疾病治療中一項重要的手段,目前已廣泛應用婦科,成為子宮腺肌癥的全新的治療方法。26例子宮腺肌癥病人中有23例采用聚乙烯醇微粒(PVA,微粒直徑350-550m)進行雙側子宮動脈栓塞治療,3例采用碘化油5-10ml+平陽霉素8mg乳劑進行雙側子宮動脈栓塞技術,術后隨訪1~3年,16例病人3個月痛經消失,9例6個月消失,1例1年后部分緩解,所有病例月經量恢復正?;蛘邷p少,貧血病人血像恢復正常,26例有22例術后1年彩超復查子宮體積基本接近正常子宮大小,病灶大小明顯縮小壞死。
四 討論
子宮腺肌癥的介入治療主要是栓塞子宮雙側供血動脈,造成病灶的壞死吸收,我們通過子宮動脈供血血管將不同性質的栓塞材料通過介入栓塞技術來阻斷病灶供血動脈,利用平陽霉素破壞病灶血管床并抑制血管再生,這樣異位的內膜發(fā)生壞死,使其閉合,子宮肌層因體積減小而壓迫關閉原來的微小通道,正常的子宮內膜失去了進入肌層的通道,從而大大減低了復發(fā)的可能性,子宮動脈栓塞后,雖然正常的子宮內膜功能層也會出現輕度壞死,但在血管側支循環(huán)建立后可重新生長并恢復正常功能。而異位的內膜由于缺少基底層的支持,這種壞死是不可逆的,已壞死的肌層病灶不能重新生長而達到治療目的。
子宮腺肌癥屬良性病,治療上我們要遵循以下原則,不論病灶大小、多少、年齡多大,不論長在什么位置和有無生育要求,我們盡量采用介入治療技術,況且該治療具有創(chuàng)傷小、痛苦少、恢復快、并發(fā)癥少、復發(fā)率極低等特點,即保住了人類最重要的器官也保住了人類的搖籃,也保住了女性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育功能。
綜上所述,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腺肌癥,可以使子宮體積縮小,病灶縮小和壞死,使之增厚的子宮壁變薄,痛經、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明顯改善或消失,這對維持患者的內分泌功能及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傳統(tǒng)的治療基礎上開辟了一條新的治療途徑,筆者認為此項技術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1] 謝宗貴、程永德、婦產科介入治療學[M],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ISBN7-5331-3290-4.
[2] 倪虹、郭杰等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腺癥的臨床應用[J].中國介入放射學雜志2007.1(1):27-29.
[3] 王毅堂、徐惟、吳瑜,子宮腺肌癥介入治療128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09,3(2):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