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 王麗
室性期前收縮、心房顫動是臨床上常見的心律失常疾病,治療上頗為棘手。筆者對2005年~2007年被確診為心律失?;颊哂枰灾烁什轀湮楣谛蘑蛱柤訙p治療,獲得了較好的療效?,F(xiàn)報告如下。
1.1 病例1 李某,女,32歲,2006年8月22日初診,2007年1月患病毒性心肌炎,經(jīng)內(nèi)科對癥治療,好轉(zhuǎn)出院,卻遺留有頻發(fā)性室性期前收縮,平時易感冒。近幾天,自訴胸悶、心慌、氣短、乏力、納差。查體:舌質(zhì)暗紅少津,苔薄白,脈結(jié)代。證屬氣虛血少,心脈瘀阻,心失所養(yǎng),治宜益氣養(yǎng)血,活血化瘀,予炙甘草湯配冠心Ⅱ號加減:炙甘草30g、生地黃30g、黨參15g、麥門冬15g、阿膠(烊化)10g、桂枝10g、生姜3片、炒白扁豆20g、焦三仙各20g、降香15g、丹參15g、赤芍15g、大棗6枚,水煎服,每日一劑,一日二次。十劑后,胸悶、胸痛、心慌、氣短大減,乏力、納差消失。舌質(zhì)淡暗少津、苔薄白、脈結(jié)代。又予方:炙甘草30g、生地黃30g、黨參15g、麥門冬15g、阿膠(烊化)10g、桂枝10g、生姜3片、大棗6枚、降香15g、丹參15g、赤芍15g,水煎服,每日一劑,一日二次。連服40劑后,上癥完全消失。隨訪一年,未見復發(fā)。
1.2 病例2 王某,男,42歲,2005年2月初診,自述:胸悶、胸痛、心慌、氣短、乏力、納差、便秘,平時易感冒。查體:心前區(qū)可聞及Ⅰ~Ⅱ級柔和收縮期雜音、心律不齊。證屬氣虛血少,心脈瘀阻。予以炙甘草湯配伍冠心Ⅱ號加減:炙甘草30g、生地30g、阿膠(烊化)10g、桂枝10g、生姜3片、大棗6枚、降香15g、丹參15g、赤芍15g、川芎15g、紅花15g、火麻仁15g、黨參15g、麥門冬15g、瓜蔞皮20g、枳實15g、桃仁15g,水煎服,每日一劑,一日二次。10余劑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心電圖檢查正常,一年內(nèi)未見復發(fā)。
2.1 室性期前收縮的發(fā)病機制 (1)異位起搏點自律性增強,因而在竇性激動尚未出現(xiàn)前,提前發(fā)出激動;(2)由折返激動而形成;(3)并行心律所致。
2.2 心房顫動的發(fā)病機制 由于心房異位起搏點的頻率超過陣發(fā)性心動過速范圍,達到350次/分以上,且轉(zhuǎn)為不規(guī)則時則形成心房顫動。
室性期前收縮、心房顫動多屬于中醫(yī)學“胸痹、心悸”范疇,其主要機制為本虛標實、臟氣衰弱。氣血虧損為其本,瘀血阻脈為其標。
炙甘草湯為益氣養(yǎng)血,滋陰復脈之劑,現(xiàn)代藥理證明炙甘草湯富含鎂、鋅、硒、錳等微量元素。其中鎂可直接強心復脈,鋅、硒、錳可滋陰補腎,有間接復脈作用,不僅可用于治療心律不齊,也可改善機體功能,增強免疫力,提高生命活力,可降低心肌對氧和能量的消耗,提高心肌對缺氧的耐受性,延長心臟存活時間。冠心Ⅱ號能增加心肌冠脈流量、減慢心率、延緩舒張期,增加冠脈灌流時間,降低心肌耗氧量。二方合用則可益氣養(yǎng)血,活血化瘀,滋陰復脈,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方中炙甘草甘溫益氣通陽,緩急養(yǎng)心,止悸復脈。以脈結(jié)代、心悸動為證治要點。目前,臨床主要用于治療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等多種疾病。生地黃重用取其滋陰養(yǎng)血為君藥;黨參、大棗益氣補脾養(yǎng)心,以資氣血生化之源;生地、麥門冬、火麻仁、阿膠甘潤之品,滋養(yǎng)陰血,通血脈共為臣藥;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溫通,溫心陽通血脈。諸藥合用滋而不膩,溫而不燥,使氣血充足,陰陽調(diào)和,則心悸動、脈結(jié)代,皆得其平。冠心Ⅱ號活血化瘀,理氣止痛,合主藥以益心氣、養(yǎng)心血、行心脈之瘀血,共為輔藥;佐以辛溫的桂枝、生姜、冠心Ⅱ號溫陽通脈,活血化瘀,使血氣流通,則脈始復常。諸藥合用,有益心氣,養(yǎng)心血,振心陽,活血化瘀,復血脈的作用。
室性期前收縮、心房顫動是臨床常見的心律失常,其病勢緩慢,病程綿延,因此,在臨床,要在錯綜復雜的病因病機中,重點抓住本虛標實這一主要環(huán)節(jié),運用炙甘草湯聯(lián)合冠心Ⅱ號,辯證加減,往往可獲得滿意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