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冠
(重慶工商大學(xué) 外語學(xué)院,重慶 400067)
夸張是英語、漢語中常常用到的一種修辭格。英語的夸張(Hyperbole)與漢語的夸張在表達方式、修辭特點及使用目的上完全相同。漢語的夸張又稱“夸飾”、“飾辭”、“揚厲”、“增語”、“倍寫”、“甚言”等,是“為了表達上的需要,故意言過其實,對客觀的人、事、物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保ǔ蓚ゾ?03)漢語《辭?!范x夸張為:“修辭格上詞格之一,運用豐富的想象,廓大事物的特征,把話說得張皇鋪飾,以增強表達效果?!鄙鲜鰞煞N定義都把夸張辭格的涵義解釋得清楚而全面。而英語辭書下的定義有:The Cassell Dictionary of Literary and Language Terms(Ruse et al.143):a figure of speech that deliberately uses exaggeration in order to give emphasis;TheWebster’s Ninth New World Dictionary:exaggeration for effect ,notmean to be taken literally;Classical Rhetoric for the Modern student (Corbett 307): the use of exaggerated terms for the purpose of emphasis or heightened effect.英語夸張的定義顯得較簡潔,基本上闡釋了Hyperbole的涵義。
我們在談話或?qū)懽鲿r應(yīng)實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張也不縮小。譬如,某人身高一米九,你對別人說他身高兩米,這便是說了謊話,不符合事實。但在我們的語言中經(jīng)常聽到一些言過其實的說法,不是夸大事實就是縮小事實,對方不但不覺得那是假話,反而還覺得生動形象,印象深刻。如前邊提到的身高一米九的那個人,你對別人說:“他長得很高,一米九的個子。”這樣聽起來很平淡,給人的印象不深。如果換個說法:“他長得比電線桿還高?!碑?dāng)然別人也不會信以為真,但卻獲得了一個又高又細的形象。因此,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夸張辭格就是作者憑借豐富的想象,在客觀事實的基礎(chǔ)上抓住事物的某一特征,把實際事物合情入理地夸大或縮小,以揭示事物本質(zhì),表達作者強烈的感情,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
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形式和特點,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我們可以把夸張分為不同的類型。若從表現(xiàn)形式上劃分,夸張可分為直接夸張和間接夸張。而從其內(nèi)容和語用特點上又可以分為擴大夸張、縮小夸張和超前夸張。
1.直接夸張
直截了當(dāng)?shù)匕咽挛锏那闋钣幸庾R地突出擴大,并不通過其它的修辭方式。例如:
(1)Bob loves running risks ,and he once dived from the overhanging cliff of ten thousand feet high into the sea.
鮑勃喜歡冒險,他曾從萬丈懸崖上跳入海中。
此句直接用數(shù)字ten thousand進行夸張,以襯托鮑勃的膽識過人和冒險精神。這樣的夸張手法使得被描述的事物更生動,更具感染力。再如:
(2)在這一時期,我們在新區(qū)的普及工作確實大大展開,用一個爛熟的形容成語就是“一日千里”。
(茅盾:《文藝創(chuàng)作問題》)
這句話中的“一日千里”就是直接的夸張手法,它突出強調(diào)了其發(fā)展速度之快,但并非真的“一日”就能走千里。
2.間接夸張
又叫融合夸張或借助夸張。它往往借助于其它一些修辭方式來進行,如比喻、擬人、借代、排比等形式。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修辭格融合在一起,相輔相成,互為補充,達到更好的藝術(shù)效果。例如:
(3) It was so hot a noon that the leaves had to gasp for breath.
那天中午,天氣熱得連樹上的葉子也在喘氣。
“樹上的葉子也在喘氣”是將葉子人格化了,生動地表達了當(dāng)時人們悶熱難耐的感受。再看一例:
(4)昨天給情人甩了,今天給丈夫攆了,失戀繼以失業(yè),失戀以致失業(yè),真是摔了仰天跤還會跌破鼻子!“沒興一齊來”,來就是了……
(錢鐘書:《圍城》)
句中的“摔了仰天跤還會跌破鼻子”既是比喻又是夸張,它深刻而形象地描繪了主人翁方鴻漸被唐小姐拋棄,又被周太太攆出家門的慘狀。由于使用了兩種修辭手法,句子自然增色不少。
1.?dāng)U大夸張
把事物的數(shù)量、特征、性質(zhì)、程度、形象、作用等有意地向大、多、快、高長、強、好等方面進行夸大。這也是夸張辭格中最常見的一種。例(5):
To get a decent apartment these days in New York you have to pay an arm and a leg.
今天,要在紐約住棟高級公寓,必須付出極高的價錢。
作者用pay an arm and a leg形容昂貴的房租。語言深刻有力,又不失諷刺意味。同時讓讀者也體會到夸張辭格的修辭效果。
2.縮小夸張
與擴大夸張相對。就是對事物的特征、性質(zhì)、程度、作用等進行有意識地收
斂縮小。例如:
(6)Hamlet: God, Iwould be bounded in a nutshell and countmyself a king of infinite space,were it not that Ihave bad dreams.
(William Shakespeare: Hamlet)
哈姆萊特:上帝??!倘不是因為我總做噩夢,那么即使把我關(guān)在一個果殼里,我也會把自己當(dāng)作一個擁有著無限空間的君王的。(朱生豪 譯)
Be bounded in a nutshell,這樣的縮小夸張與a king of infinite space的擴大夸張相對照,表現(xiàn)了哈姆萊特強烈的內(nèi)心感受:即使在如此小的果殼里,也會感到在其內(nèi)擁有自己無限的、美好的空間。
3.超前夸張
有意識地把尚未發(fā)生的事情說出來,其特點是將事情發(fā)生的時間進行調(diào)換。
例(7)This drug gives instantaneous relief.
這藥藥到病除。
句中的“病除”被提前到與“服藥”同時了。這種超前夸張突出了此藥療效奇好。
美國的語言哲學(xué)家格賴斯(H.P.Grice)提出了“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他認為,人們的言語交際總是相互合作的,交際雙方都懷著一個共同的目標(biāo):雙方話語都能被相互理解。因此,雙方為達到特定的目標(biāo)都遵守著某些合作原則。這些合作原則及會話準則是(Grice 308-309):
1.量的準則(Quantitymaxim)
(1)使自己所說的話達到所要求的詳盡程度
(2)不能使自己所說的話比所要求的更詳盡
2.質(zhì)的準則(Qualitymaxim)
(1)不要說自己認為是不真實的話
(2)不要說自己缺乏足夠證據(jù)的話
3.關(guān)聯(lián)準則(Relevantmaxim)
(1)說話要貼切
4.方式準則(Mannermaxim)
(1)避免晦澀
(2)避免歧義
(3)說話要簡要(避免羅嗦)
(4)說話要有條理
夸張辭格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言過其實”,不忠于客觀事實。這種辭格明顯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質(zhì)準則(Qualitymaxim):說話者不要說自己認為不真實的話;不要說自己認為缺乏足夠證據(jù)的話。而在我們?nèi)粘=浑H中,這種言過其實的語言卻能存在并為人們所接受。從語用學(xué)的角度看,夸張辭格在違反會話合作原則的情況下,交際雙方之所以還能維持會話是基于交際雙方共有的生活常識、背景知識和認知能力,即聽話者利用語境和自己掌握的知識,從說話者的話語中揣摩推斷出“會話含義”。若沒有這個語用前提,他們的交際必然會出現(xiàn)障礙,甚至?xí)捯矡o法進行下去。例如:
(8)He was indulged in luxury and extravagance,having ameal of dozens of dishes at times.
他生活奢侈,時時一頓飯就是幾十道菜。
這個例句的語用前提是He was rich and indulged in luxury。交際雙方是知道他的財力和奢侈的生活習(xí)慣。即使說話人夸張地說出“一頓飯就是幾十道菜”這樣的話語,也不會影響交際的。例(9):
Morrison is a whirlwind thatmade it impossible for his opponents to counterattack his powerful blows.
莫里森就是一個旋風(fēng),令他的對手難以抵擋他那凌厲的拳勢。
a whirlwind是借助于暗喻進行夸張的。此句的語用前提是莫里森出拳快、準、狠,這也是交際雙方共有的背景知識。在此基礎(chǔ)上,說話者如此夸張,卻能引起聽話者的共鳴,聽話者也完全理解他言過其實的目的。
從以上例子我們不難看出,夸張辭格的基礎(chǔ)是真實的,雖然它違反了質(zhì)的準則,但是保證了會話合作。表面上的夸大其辭,但本質(zhì)上卻是符合事實;表面上有悖于真實性準則,本質(zhì)上卻不違反質(zhì)準則。再如例(10):
His eloquence would split rocks.
他的雄辯能開巖裂石。
雄辯的程度達到開巖裂石是不可能的,但這種夸張卻是真實的,是以他實實在在的口才為基礎(chǔ)。由于在本質(zhì)上符合事實,所以作者無論如何夸張,都是絕對真實的。
經(jīng)上分析,我們在會話交際中用到的夸張辭格不但在本質(zhì)上沒有違反合作原則的質(zhì)準則,而且還能使會話變得意味深長,具有渲染力。由于夸張是在客觀真實的基礎(chǔ)上,對事物的特征加以合情合理的渲染,因此它也使人感到真實可信。
陳望道先生在《修辭學(xué)發(fā)凡》中曾指出:“說話上所以有這種夸張辭,大抵由于說者當(dāng)時重在主觀情意的暢發(fā),不重在客觀事實的記錄。我們主觀的情意,每當(dāng)感動深切時,往往以一當(dāng)十,不能適合客觀的事實。”夸張作為一種具有感染力的語言中介,它的功能主要側(cè)重于感染力的發(fā)揮上。也可以這么說,夸張的主要功能是為了突出作者強烈的情感,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所以我們面對夸張辭格,在理解其真實的內(nèi)核基礎(chǔ)上,要把重點放在欣賞感情的藻飾上。歸納起來,它具有以下幾種語用功能:
1.表達對人或物的強烈情感態(tài)度
夸張總是有意識地言過其實來抒發(fā)說話者的主觀情感,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修辭效果。如例(11):
Life is happiness;each minute might have been an age of happiness.
(Dosloevsky: To His Brother Mihail)
生活就是幸福,每一分鐘都能擁有無窮無盡的幸福。
an age of happiness便是作者運用夸張的手法達到情感上的宣泄。
又如例(12),中國名著《紅樓夢》中的一段描述:
那劉姥姥先聽見告艱苦,只當(dāng)是沒想頭了,又聽見給他二十兩銀子,喜得眉開眼笑道:“我們也知道艱難的,但只俗語說的:‘瘦死的駱駝比馬還大’呢。憑他怎樣,你老拔一根寒毛比我們的腰還壯哩!”
(曹雪芹:《紅樓夢》)
“拔一根寒毛比我們的腰還壯”是夸張性的說法,充分說明封建社會貧富差距極其懸殊,形象而深刻地刻畫了劉姥姥當(dāng)時的心理狀態(tài)。
2.突出思想的表達或事物的特征
運用夸張辭格能使人們更直接更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質(zhì)和特征,從而獲得鮮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如例(13):
The cheers reached the stars.
歡呼聲響徹云霄。
reached the stars用來夸張地形容歡呼聲,突出了聲音響的程度,加深了聽話者對此的印象。
3.獲得幽默、諷刺的修辭效果
夸張的修辭效果是很明顯的,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能達到幽默、諷刺甚至是反語的效果。例如:
(14)As lean was his horse as ita rake,
And hewas not right fat,Iundertake.
前句中通過夸張把馬形容為一把鐵耙,然后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對比,說他比馬胖不了多少。表面上語氣教弱,但集幽默和諷刺于一體。再如例(15):
小王沒有念過書,在部隊里學(xué)習(xí)了八個來月,現(xiàn)在呢,他說:“能認識半拉字了?!?/p>
學(xué)習(xí)了八個月只能認識“半拉字”,這顯然是一種縮小夸張。幽默的效果也寓于其中。
4.渲染氣氛,啟發(fā)聯(lián)想
夸張通過擴大或縮小客觀現(xiàn)實來感染聽者,引起聽者豐富的聯(lián)想,創(chuàng)造出非凡的藝術(shù)效果。這也是夸張辭格的美學(xué)價值的體現(xiàn)。如例(16):
…and the fattest woman I have ever seen in my life dozing in a straight backed chair.It was as if a sack of grain was supported by amatchbox.
(Doris Lessing: In Pursuit of the English)
這個女人的肥胖體態(tài)被描寫成as if a sack of grain was supported by amatchbox這樣的描述十分新穎,不落俗套,更重要的是激起了讀者的豐富聯(lián)想。
夸張辭格是作者憑借豐富的想象,在客觀事實的基礎(chǔ)上,故意夸大或縮小事物形象,用以強調(diào)突出事物的特征,抒發(fā)作者強烈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同時也加深讀者的印象,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這種辭格的主要功能重在情感的抒發(fā),而不重在客觀事實的描述。雖然它的最大特點是“言過其實”,但不管何種夸張或夸張到什么程度,它都要在本質(zhì)上符合事實,這才是它真正的含義。正是由于它的這種本質(zhì),所以它在違反會話合作原則的情況下,并不影響人們的正常交際,有時反而還能提高交際效果。
[1]陳望道.修辭學(xué)發(fā)凡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23-127.
[2]黃任.英語修辭與寫作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6.85-92.
[3]何兆熊.新編語用學(xué)概要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0.153-161.
[4]呂煦.實用英語修辭 [M].北京: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2004.108-113.
[5]李鑫華.英語修辭格詳論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0.96.
[6]楊鴻儒.當(dāng)代中國修辭學(xué) [M].北京:中國世界語出版社, 1997.346-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