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友鳳,沈 軍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護理學院 400016)
護理雙師型教師壓力源分析*
吳友鳳,沈 軍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護理學院 400016)
陳立紅和張海燕[1]把護理“雙師型”教師定義為,既是教師,又是臨床護師,它要求教師既能在課堂上將臨床護理理論和技能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傳授給學生,又能在臨床帶教過程中訓練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全面準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她又是一位優(yōu)秀的、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護師,能夠在臨床為患者提供滿意的護理。根據此定義,本文將護理雙師定義為既是教師,又是護士。根據2005年英國衛(wèi)生與安全執(zhí)委會統計,如今在英國,教師的心理壓力在所有行業(yè)中排名第1,護士的心理壓力排名第2,教師和護士的心理壓力已受到衛(wèi)生界的普遍關注[2-3]。Farber估計有30%~35%的美國教師對自己的職業(yè)強烈不滿,而5%~20%的人處于工作怠倦狀態(tài)。李小妹和劉彥君2000年做了關于中國護士工作壓力的實證性研究。Oermann研究了與工作相關的臨床護理教師的壓力,提出了23個潛在的壓力源。對于既是護士又是教師的護理雙師,他們的壓力又如何呢?目前國內還沒有護理雙師壓力源的相關研究報道。本文采用質性研究方法,對25名護理雙師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探討護理雙師的壓力源,為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和提高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1.1 訪談對象 25名護理雙師,來自西南片區(qū)教學醫(yī)院,其中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14名、附屬兒童醫(yī)院4名,瀘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4名,華西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3名,涉及10個科室(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老年科、精神科、ICU、五官科、急救、中醫(yī)科)。年齡25~45歲,平均 38.6歲;教齡 2~11年,平均5.5年;學歷為大專3名,本科 16名,研究生6名;職稱為初級6名,中級11名,副高級8名。訪談的時間和地點提前電話預約,訪談的地點都在病房的單獨辦公室,訪談時間20~120 min,其中 4名通過電話訪談。
1.2 資料的收集與分析 訪談時,研究者向受訪者出示訪談介紹信,說明本次研究的目的及保密原則。一般以“愿意去上課嗎?”“上課有壓力嗎?”“談談你對護理雙師的看法”開始話題。在征求各位護理雙師同意的前提下,采用錄音筆錄音和筆錄的方式。訪談完畢,反復聽錄音并結合筆記,及時將資料整理成文本。根據扎根理論分析法,對資料進行編碼、排序和組織,歸納總結護理雙師的壓力源主題。
2.1 工作負荷 由于臨床護理工作任務多、壓力大,導致沒有時間備課、學習,沒有時間與學生交流溝通,不知道是否達到預期教學目標。上課時,護理雙師的心理壓力增大,經常擔心準備不充分、表達能力有限,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這是因為臨床護士緊缺,教學準備時間難以得到保障,護理雙師的教學任務好比額外附加的兼職,所以,他們比普通護士的工作負荷重。
2.2 管理體制 管理體制問題包括(1)人力資源不足:國際上許多國家的醫(yī)院“床位與護士”比例基本上是1∶1,而根據衛(wèi)生部近期調查,中國三級綜合醫(yī)院病房護士與床位比平均為0.33∶1,最低的為0.26∶1,甚至還沒有達到中國衛(wèi)生部制定的1∶0.4的標準[4]。(2)教學管理與臨床管理脫節(jié):教學由學校安排,臨床排班由護士長安排,由于溝通不到位,常常出現上課時間與臨床上班發(fā)生沖突。學校對聘任的護理雙師沒有給予正規(guī)培訓,也沒有標準對新教師和教學模式進行評估。(3)考核機制不合理:學校經常組織教學評比、競賽,組織教學督導聽課,征求學生意見,這些措施不但不能激發(fā)雙師的積極性,反而讓他們討厭教學。(4)懲獎機制不合理:課時費低,一學時20元左右,可是教師遲到、早退及教學事故的處罰非常嚴重。體制問題需要醫(yī)療衛(wèi)生政策的改革才能徹底改變,但是各個醫(yī)院及學校的領導應該大膽創(chuàng)新,從自身做起,為員工做一些實際的事情。
2.3 教學環(huán)境 教學環(huán)境分為物化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是保證教學效果及質量的基本條件。如果教學硬件設施跟不上,就會影響教師和學生的情緒,導致教學質量低下。學生上課講話、不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是很多大學生的現狀,這些會讓教師產生挫敗感。
2.4 人際關系 護理雙師需要處理與同事、患者、學生的人際關系,其中與領導及周圍同事的關系最為重要。一位雙師說“本人能去上課,非常開心,可是同事和護士長都不支持,同事不愿意分擔本人的臨床工作,有時候還冷嘲熱諷,護士長也不樂意做適當調整。所以,本人上班從來不提上課的事,也不做教學相關的事?!比绾卧谕隆㈩I導、學生和患者之間尋求一種比較良好的人際關系已經成為某些護理雙師的難題。
2.5 知識水平 知識水平的壓力主要來自醫(yī)學相關的理論基礎知識不夠系統和扎實,知識面較窄,缺乏教學技巧,普通話及表達能力較差,英語水平低不能適應雙語教學要求,需要大量時間備課(因為PPT制作困難、缺乏足夠的臨床實踐經驗、自我學習能力不強),教學要求不斷提高,教學內容更新快,經常有教學督導聽課,教學創(chuàng)新不夠,不能深入教學改革。這主要是因為自身學習能力不強、醫(yī)院提供培訓進修機會少。
2.6 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包括身體條件、心理素質及家庭環(huán)境。護理雙師在工作和家庭中扮演著多重角色,同時還要利用休息時間不斷學習新理論、新知識。如果家人不能理解支持,將會影響家庭的和諧。良好的身體素質是保證超負荷工作的前提,生病不能上班會導致一系列連鎖反應,比如臨床排班得重新調整、增加同事的工作負荷,如果耽誤教學,還得經上級各部門的批準另找時間補課。而正確的心態(tài)是做好本職工作的保證,但研究發(fā)現50%的受訪者不愿意上課,他們認為上課是迫于無奈,因為這是教學醫(yī)院的義務。
幾乎所有受訪者都說到時間壓力和工作負荷過大。護理雙師在臨床護理工作量不變又不能耽誤教學的情況下,只能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來學習、備課。這樣,增加了工作壓力,減少了與學生溝通,也影響了教學質量。所有受訪者都認為“如果能給一些時間備課,我們也覺得教學挺好,在工作負荷減輕的同時更能保證教學質量”。Demerouti等[5]將工作壓力的因素歸納為工作要求和工作資源2個方面,并提出了工作要求-資源(JD-R)模型。已經有研究結果證明,工作負荷與情感衰竭存在高相關,而工作資源缺乏與去人格化、效能感低落存在顯著相關[6]。本研究的結果也支持上述觀點。很多受訪者對管理體制不滿意。在訪談中,護理雙師談到護理人員緊缺、人員編制不合理,課時費低而處罰重,教學要求高,教學內容更新快等。調查還發(fā)現科室的病床使用率過高,而床護比未能達到衛(wèi)生部規(guī)定的最低標準,護理人員工作任務繁重,對護理雙師的教學帶來了更大的壓力。2008年5月12日國務院頒布的《護士條例》,設專章規(guī)定了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的職責,首先就是要按照衛(wèi)生部的要求配備護士。相信隨著條例的逐步實施,中國醫(yī)療機構的床護比會有所提高,護理雙師的臨床工作量會相應減少,進而保證教學質量。
護理雙師的自身價值觀對工作壓力有很大影響。本研究中,有50%的受訪者不愿意上課。留嵐蘭等和吳諒諒[7]研究表明,個體工作價值觀與任務特征匹配程度越好,就越不容易出現工作怠倦;反之,匹配程度差,越易產生怠倦。本研究也證實了此觀點,那些認為教學是快樂的事情,對自己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是領導對自己工作的肯定的人也就是他們的價值觀與護理雙師特征匹配的人,可以容忍其他因素導致的壓力,并認為教學提高了自身的能力,減輕了的壓力。所以,院校在遴選護理雙師時,要注意他們的價值觀取向。
[1] 陳立紅,張海燕.雙師型師資在護理高職教學中的優(yōu)勢探討[J].中國護理管理,2005,5(1):60.
[2] Hoban V.How to manage stress[J].Nurs Times,2004,100(2):64.
[3] 張淑琴,王曉惠,陳冬峨,等.臨床護理帶教老師的職業(yè)壓力、心理健康及其影響因素[J].醫(yī)學新知雜志,2006,16(6):385.
[4] 雷厲.對護士出國熱的冷思考[J].當代護士,2008,1(1):16.
[5] Demerouti E,Bakker AB,Nachreiner F,et al.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of burnout[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3):499.
[6] Bakker AB,Demerouti E,Toon W,et al.A multi-group analysis of 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 in four home care organiz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 anagement,2003,10(1):16.
[7] 留嵐蘭,吳諒諒.“工作價值觀-職務特征”匹配對工作怠倦的影響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5,11(1):33.
R471
A
1671-8348(2010)08-1008-02
重慶市衛(wèi)生局科技基金項目(2008-2-75)。
2009-09-10
2009-10-10)
?臨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