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黎
(湖北中醫(yī)學院醫(yī)學檢驗與技術(shù)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3;荊州市中醫(yī)醫(yī)院檢驗科,湖北 荊州 434000)
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急性期血清IFN-γ和 IL-4水平的變化
鄒 黎
(湖北中醫(yī)學院醫(yī)學檢驗與技術(shù)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3;荊州市中醫(yī)醫(yī)院檢驗科,湖北 荊州 434000)
目的:探討肺炎支原體(MP)感染患兒急性期血清細胞因子即干擾素-γ(IFN-γ)和白細胞介素-4( IL-4)水平的變化。方法:選擇某中醫(yī)醫(yī)院兒科門診和住院疑診為 MP感染的患兒,采用明膠顆粒凝集試劑檢測其血清MP抗體,將滴度為1∶160以上的60例患兒以及30例健康兒童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IFN-γ和 IL-4 濃度。 結(jié)果:與對照組比較,患兒組血清IFN-γ和 IL-4 水平均明顯升高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結(jié)論:MP患兒血清急性期IFN-γ和 IL-4均升高,提示 MP患兒發(fā)病可能與免疫功能紊亂相關(guān)。
肺炎支原體;急性期;干擾素-γ;白細胞介素-4
近年來肺炎支原體感染者在兒科逐年增多,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其發(fā)病與患兒的免疫功能失調(diào)有關(guān)[1]。為了探討肺炎支原體(MP)感染的免疫學機制,筆者對MP感染急性期患兒進行了血清中IFN-γ、IL-4水平測定[2],以期為MP感染的免疫治療提供依據(jù)?,F(xiàn)報道如下。
1.1對象患兒組為2007年1月至2009年 6月醫(yī)院兒科門診和住院就診、臨床癥狀及胸片疑診為 MP感染的患兒,經(jīng)明膠顆粒凝集試驗方法檢測的MP抗體滴度[3]為1∶160以上的60例患兒,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6個月~9歲。對照組為同期門診正常體檢兒童30例,男 17例,女13例,年齡6個月~9歲。
1.2方法MP感染患兒抽靜脈血3ml,無需抗凝,離心取血清后采用日本 Fujir Ebio-Inc公司的Serodia-MycoⅡ明膠凝集試劑檢測MP抗體,抗體滴度大于1:160的血清篩選出來置-20℃冰箱冷凍保存待檢測。同樣也取正常體檢兒童的血清-20℃冷凍保存。 將60例患兒和30例健康兒童的血清標本從-20℃冰箱取出復融,再采用深圳晶美公司生產(chǎn)的IFN-γ和 IL-4試劑盒檢測,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采用酶標儀判讀光密度D,通過試劑盒給出的6個標準品所對應的光密度D值擬合出曲線再計算出60例患兒和30例健康兒童分別對應的IFN-γ和 IL-4值。
健康對照組和 MP患兒血清 IFN-γ分別為(75.43±6.51)、(91.24±9.87)ng/L,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lt;0.05);健康對照組和患兒組血清IL-4分別為(22.19±7.59)、(41.32±11.78)ng/L,組間比較亦有統(tǒng)計學差異(Plt;0.05)。
MP是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的微小病原微生物,是兒童呼吸道感染較常見的病原體。目前MP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有呼吸道上皮吸附作用、Mp直接侵入和免疫紊亂等學說,目前多傾向于免疫紊亂學說[4]。
T細胞是參與機體細胞免疫反應,并在免疫應答中起重要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免疫細胞,根據(jù)其表型及功能特征,可以將T細胞分為許多不同的類型及亞群,各亞群淋巴細胞的表型、生物學特征及其在免疫應答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正常情況下,T細胞及其亞群的數(shù)目在周圍組織中相對穩(wěn)定,機體正常免疫應答過程依賴于各種免疫細胞之間的恒定,從而形成適度的免疫應答,使之既能清除抗原性異物,又不損傷機體自身組織。研究表明,輔助性 T細胞亞群及其細胞因子在自身免疫病的發(fā)病機制及治療中有重要作用。Th1和Th2細胞是相互調(diào)節(jié)、互相制約的,二者的失調(diào)與感染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fā)生相關(guān) 。Thl細胞介導細胞毒效應,在抗細胞內(nèi)病原體感染中發(fā)揮重要作用,Thl細胞參與細胞免疫及遲發(fā)型超敏性炎癥反應,以Thl為主的免疫反應常和炎癥反應及組織損傷有關(guān);Th2細胞可輔助B細胞分化為抗體分泌細胞,主要是參與體液免疫應答。生理條件下,機體的Th1/Th2細胞間處于動態(tài)平衡[5]。如果Th1/Th2的極化發(fā)生了偏移,容易誘發(fā)病理變化。本文研究的細胞因子中,IFN-γ 主要由 Thl細胞產(chǎn)生,IL-4主要由Th2細胞產(chǎn)生。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嬰幼兒MP感染急性期IFN-γ水平升高,IL-4水平也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IFN-γ高,IFN-γ/IL-4明顯升高,提示存在細胞免疫(Th1/Th2)失衡,以Th1型細胞占優(yōu)勢,Th2相對受抑為主,說明嬰幼兒MP急性期免疫系統(tǒng)以Th1應答為主,發(fā)病機制中存在免疫介導造成機體損傷。本試驗結(jié)果顯示,MP急性期血清IFN-γ及IL-4水平均較健康對照組升高(Plt;0.05),提示MP發(fā)病機制中有免疫因素參與,故免疫治療應成為治療MP患兒中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
[1]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2]許忠,鄭百紅,許敏 ,等.肺炎支原體腦炎患兒血清細胞因子干擾素-γ、白細胞介素-4的變化[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07,22(8):1257-1258.
[3]吳秀孝,張繼珍.肺炎支原體腦炎30例[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5,20(6):579-580.
[4] 劉文彬, 王太森,鄭淑梅,等.肺炎支原體肺炎免疫功能動態(tài)變化[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 2004, 24(2):127.
[5] 韓曉華,王俊,蘇力,等.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誘導痰液Thl/Th2類細胞因子的動態(tài)變化[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5,20(10):210-211.
[編輯] 一 凡
R446.6
A
1673-1409(2010)02-R018-02
10.3969/j.issn.1673-1409(R).2010.02.007
2010-03-15
鄒黎(1969-),女,湖北仙桃人,副主任技師,從事臨床檢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