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洪堡特的翻譯觀及其對典籍英譯的啟示

        2010-04-03 04:33:21覃江華曾文華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武漢430070
        關(guān)鍵詞:洪堡典籍英譯

        □覃江華 曾文華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武漢 430070]

        洪堡特的翻譯觀及其對典籍英譯的啟示

        □覃江華 曾文華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武漢 430070]

        洪堡特認為:原作的可譯性與不可譯性是辯證的;針對不同的受眾和翻譯目的,要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要充分發(fā)掘譯入語的潛能;典籍翻譯的首要標準是“簡單忠實”,最高目標是讓讀者領(lǐng)略到一絲異國情調(diào);多譯本并存是必要的,因為翻譯是同樣精神的不同影像,每種譯文只是傳達了能把握住和能再現(xiàn)出的那部分精神。洪堡特的這些思想對漢語典籍英譯的理論建構(gòu)和實踐活動都有重要啟示。

        洪堡特; 語言觀; 翻譯觀; 典籍翻譯

        引言

        漢語典籍英譯理論建構(gòu)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借鑒其他學(xué)科的研究成果,特別是需要鉤沉史海,發(fā)掘和整理前賢的理論與方法。在眾多的典籍翻譯理論家之中,德國語言哲學(xué)家威廉·馮·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的思想對我們當(dāng)前的工作具有頗多借鑒意義。本文試圖對他的翻譯觀進行一次爬梳,并探索其對典籍英譯的啟示。

        一、洪堡特其人

        洪堡特是德國著名教育家、外交家和語言哲學(xué)家,是德國古典浪漫主義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興趣廣泛、著作頗豐,被譽為普通語言學(xué)之父和對比語言學(xué)的奠基人。很多哲學(xué)家、文化人類學(xué)家、語言學(xué)家等都是從他著述之中汲取養(yǎng)分和靈感。他的思想曾經(jīng)影響了包括海德格爾(Heidegger)、維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喬姆斯基(Chomsky)等在內(nèi)的眾多思想家和語言學(xué)家。在世界語言種類以驚人的速度消失的今天,嚴峻的現(xiàn)實促使人們開始反思語言對于人類的意義以及借助語言人們能夠創(chuàng)造的“世界”,洪堡特的“語言世界觀”等思想再次引發(fā)人們的關(guān)注、討論和反思的熱潮,如詹姆斯·安德希爾(James Underhill)2009年的新著《洪堡特,世界觀與語言》就是這一現(xiàn)象的集中體現(xiàn)[1]。

        在翻譯研究領(lǐng)域,洪堡特也是一個難以繞開的重要譯論家。他十分推崇古希臘文化及其民族精神,曾從事過古希臘典籍的翻譯活動,譯作包括平達(Pindar)的《頌詩》、埃斯庫羅斯(Aeschylus)的《阿伽門農(nóng)》等。在他眾多的著述當(dāng)中,洪堡特曾多次闡述自己的翻譯觀,但其最主要的思想都集中體現(xiàn)在《阿伽門農(nóng)》的“譯前言”(以下稱《譯前言》)中。洪堡特的翻譯觀,尤其是關(guān)于典籍翻譯的看法,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值得我們?nèi)ド钊氚l(fā)掘和廣為借鑒。

        二、洪堡特的翻譯觀

        洪堡特的翻譯思想涉及翻譯的主體(譯者)、本體(內(nèi)容)、受體(譯文對象)以及翻譯的標準、功能與最高目標等多個方面,具體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辯證的“(不)可譯論”

        洪堡特的翻譯思想深植于其語言思想之中。道格拉斯·羅賓遜(Douglas Robinson)曾高度評價洪堡特的語言和翻譯思想的重要性:“與歌德和施萊爾馬赫相比,他這些思想更加徹底、明顯地使德國浪漫主義翻譯理論建立于浪漫主義語言理論之上,而在浪漫主義語言思想方面,洪堡特是無可爭議的大師?!盵2]238洪堡特繼承和發(fā)揚了德國浪漫主義語言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的“語言世界觀”和“語言共性論”。

        洪堡特認為,語言處在人與世界之間,人必須通過語言來了解和認識世界?!懊恳徽Z言都包含著一種獨特的世界觀”,“都包含著屬于某個人類群體的概念和想像方式的完整體系?!盵3]語言是一種世界觀,也是一種聯(lián)系思想的方式,“語言在自身中把這兩種作用統(tǒng)一了起來。”[4]47

        洪堡特的語言世界觀思想突破了單純的語言工具論,認為一個民族語言不僅僅能夠表達思想,而且能夠體現(xiàn)出該民族獨特的思維認知方式。他的這種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他的名言——“民族的語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語言”[4]50之上。在他看來,“語言不只是表述已知真理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它是揭啟未知真理的手段。語言的差異不是聲音和符號的差異,而是世界觀本身的差異?!盵3]29

        由于每種語言包含了一種獨特的世界觀,其特殊性(個性)似乎從本質(zhì)上肯定了不可譯性。因為語言的差異性,所以在翻譯中“出現(xiàn)差異是必然的,如果有人把最好、最仔細、最忠實的譯本拿來進行詳細比較,他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其中的差異,雖然譯者只是試圖去實現(xiàn)對等性和同一性?!彼踔撂寡裕白g者越是追求忠實,譯文越是偏離,因為追求忠實也就意味著試圖去模仿精巧的獨特性:這種做法回避了普遍性,譯者將不可避免地用另一種不同的特征來匹配每一種特征。”[5]136

        如果據(jù)此認為洪堡特所持的是完全的不可譯論,那就錯了。盡管有時候他為了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而將某些表述推向極端,但洪堡特的語言思想總是充滿辯證性。洪堡特強調(diào)語言的特性,但并不否定語言之間的共性。他認為人類所有的語言具有統(tǒng)一的內(nèi)在形式,并在此范圍內(nèi)顯示出差異,用他的話說就是:“所有的語言都共享一種有機體,其差異乃至對立只能在這種普遍的同一性之內(nèi)理解?!盵3]236洪堡特告訴我們,各民族語言是個性和共性的統(tǒng)一體,“整個人類只有一種語言”,而“每個人都擁有一種特殊的語言。”[4]60他說:“一方面我們可以認為,每一種語言,甚至每一種方言土語,都是與眾不同的;而另一方面,從另一角度出發(fā),我們又可以提出這樣一個論點:在人類生活中只存在一種語言,而且從來就只有一種語言”,“實際上差異和相似始終同時存在于語言之中,前者使語言分裂,直至最最具體的特點,后者則使語言相互聯(lián)系,直至構(gòu)成一個統(tǒng)一體?!盵3]421

        從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出:一方面洪堡特明確指出“各種語言在精神實質(zhì)上獨一無二,在結(jié)構(gòu)上也是獨特的。這些結(jié)構(gòu)上的特殊性不能抹殺,因而翻譯在原則上是不可能的。”[6]110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他的語言共性論又明確地告訴我們,整個人類只有一種語言,各民族語言因為有統(tǒng)一的“內(nèi)在形式”,它們之間的理解和翻譯又是可能的。正如他的語言思想一樣,在“(不)可譯論”問題上他持的也是二元辯證的思想。他說:即便是“那些具有高度原創(chuàng)性的作品,因為其獨特性,常常被認為是不可譯的,但是從一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又是可譯的?!盵5]135

        在洪堡特看來,語言之間的翻譯在相對意義上不僅可能,而且不可或缺,因為翻譯有其重要的功能和用途。

        (二)翻譯的功能與用途

        洪堡特高度評價翻譯的功能和用途,也深知翻譯并非易事。他在致施萊格爾(August W. Schlegel)的信中說:“所有的翻譯都只不過是試圖完成一項無法完成的任務(wù)。任何譯者都注定會被兩塊絆腳石中的任何一塊所絆倒:他不是貼原作貼得太緊而犧牲本民族的風(fēng)格和語言,就是貼本族特點貼得太緊而犧牲原作。介乎兩者之間的中間路線不是難于找到而是根本不可能找到?!盵6]109在《譯前言》中,他也說“譯者越是追求忠實,譯文越是偏離(原作)”。如此看來,翻譯是一件 “不可能任務(wù)”了。但是,洪堡特卻又明確地告訴我們:“這不應(yīng)嚇阻我們的翻譯活動。與此相反,翻譯是一國文學(xué)最需要完成的任務(wù)之一?!盵5]136

        在《論古典文化》一文中,洪堡特提出翻譯的用途有三個方面:一是普及原作。翻譯可以使更多不懂源語、不能閱讀原作的人熟悉原作;二是幫助理解。對可以閱讀原作的人,翻譯可以幫助他理解原作;三是高層次欣賞。對于能夠閱讀原作的人,翻譯可以把原作的精神和風(fēng)格傳達給他。就上述第一種用途而言,翻譯不必拘泥于原文,只需述其大概;就第二種用途而言,翻譯必須忠實于原文,逐字逐句地與之對應(yīng);就第三種用途而言,翻譯應(yīng)當(dāng)忠實于原作的精神主旨和創(chuàng)作形式。洪堡特的典籍翻譯基本屬于第二種用途[7]37。

        后來,洪堡特發(fā)展了他對翻譯的功能和用途的看法。在《譯前言》中,他認為翻譯的好處包括語言、文學(xué)和文化三個方面。在語言方面,洪堡特認為:“翻譯可以提高自己語言的重要性和表達能力。”[5]137在文學(xué)和文化方面,翻譯還可以引入新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形式,介紹其他民族的生活經(jīng)驗,即“可以引入藝術(shù)形式和人類生活?!盵5]137

        翻譯如此重要,譯者要實現(xiàn)翻譯的功能,應(yīng)該采取怎樣的翻譯方法,持有怎樣的標準呢?在《譯前言》中,洪堡特做了重點論述。

        (三)典籍翻譯的首要標準

        洪堡特認為,如果翻譯是要向一種語言或一個民族的精神融入其所不具備的東西,或具備但是形式并不一樣的東西,首要要求就是“簡單忠實”(simple fidelity)。而且,“這種忠實必須是以原作的真實本性而不是其次要屬性為目標。每種好的翻譯都是源自對原作的簡單而不浮夸的愛以及這種愛所蘊含的研究的必要性。翻譯必須回歸本質(zhì)?!盵5]138

        看來,在對待典籍翻譯上洪堡特“簡單忠實”的觀念和“愛”的思想既是一種尺度,也是一種態(tài)度。在自己的典籍翻譯實踐中,洪堡特盡力去實現(xiàn)上述的“簡單性”和“忠實性”。他的每一次改寫(rewriting),都試圖以一種簡單的方式去掉原文中并未包含的東西。他說:“不能實現(xiàn)原作特有的美,太容易誘使譯者將一些陌生的光輝添加到其中,因而在整體上偏離原作的色彩和語調(diào)?!盵5]139

        例[1]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論語·公冶長篇》)

        [1a] Chi Wên Tzu used to think thrice before acting. The Master hearing of it said, Twice is quite enough.[8]

        [1b] Ji Wen-zi comtemplated thrice before acting.The Master, on hearing this, said: “Twice was enough.”[9]

        [1c] Ji Wenzi (Jisun Xingwen, a minister of Lu)always thought again and again before taking action.When Confucius was told of this, he commented, “He was overcautious. Thinking twice is enough.”[10]

        在例[1]當(dāng)中,[1c]與[1a]、[1b]相比就缺乏這種簡單忠實性。譯者出于對讀者認知環(huán)境的考慮,對“季文子”添加了文內(nèi)注釋,這還勉強說得過去,但是添加的“He was overcautious”就有點畫蛇添足了。這種闡釋性的譯法違反了簡單忠實的原則,使譯文顯得過于臃腫,有違原文的文體風(fēng)格。浪漫主義大師赫爾德(Herder)對這種做法很不以為然:“譯者堆砌注釋和枯燥的解釋,完全是低估讀者的智商?!盵2]207與此類似,洪堡特也認為“翻譯不能,也不應(yīng)是一種注解(commentary)?!盵5]139

        洪堡特提出:要實現(xiàn)簡單忠實,譯文就“不應(yīng)因為語言拖泥帶水或結(jié)構(gòu)拙劣而顯得含混晦澀”。而且,“原文只是暗示而沒有明白表述,或是用難以把握的隱喻表達,或是省略了中間過渡性觀點(mediating ideas)的,譯者如果采取清晰明白的表達法,扭曲原文特點,抑或有意如此翻譯,那么他就誤入歧途?!盵5]139他認為在典籍文獻中,源于深切情感的思想、印象、感情、記憶、猜疑都糾結(jié)在一起,頻頻出現(xiàn)的模糊是由原作的簡潔性和大膽的想像力引起的,并不需要有過渡性句子來鏈接。譯者如果要忠實地傳達原文的內(nèi)容和精神,就需要走進作者的世界。譯者越是進入作者的世界,他的時代、他推上舞臺的人物,模糊性就會越小,清晰性就會增加。

        例[2] 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論語·顏淵篇》)

        [2a] The essence of the gentleman is that of wind;the essence of small people is that of grass. And when a wind passes over the grass, it cannot choose but bend.[8]

        [2b] The gentleman’s moral character is wind and the small man’s moral character, grass. When the grass is visited by the wind, it must surely bend.[9]

        [2c] The ruler is like the wind, the common people are like the grass. Whichever way the wind blows, the grass cannot help but bend.[10]

        如例[2]中,“德”與“風(fēng)”、“草”是一種隱喻性的比較。它們原本屬于不同的范疇,將它們等同,在邏輯上就構(gòu)成了沖突。要理解這個隱喻,譯者就必須走入作者的世界,通過分析“風(fēng)”和“草”之間的關(guān)系特征來實現(xiàn)??鬃幽艹匠H说南胂癜l(fā)現(xiàn)“德”與“風(fēng)”和“草”之間的相似性,凸顯出他圣人的智慧和獨特的思維認知方式。

        分析三種譯文發(fā)現(xiàn),看似大同小異的三個譯本卻有優(yōu)劣之分的:[2a]保留了原文的隱喻結(jié)構(gòu),是個不錯的譯本,但是增添了指示照應(yīng)銜接詞“that”,為讀者掃清了不少認知障礙,也因此剝奪了很多思維的樂趣。[2b]保留了原文的隱喻性特征和主位述位結(jié)構(gòu),對讀者的認知能力是個挑戰(zhàn),但是對孔子的思維認知方式卻體現(xiàn)得最好。[2c]變成了明喻,省略了隱喻辨認過程,聽話者直接就進入了“意義判斷”,少了理解隱喻所付出的認知努力。這不符合簡單忠實的原則,也減弱了隱喻意義的模糊性和不可窮盡性所帶來的心理快感。

        需要指出的是,對原作的簡單忠實并不是以譯文的詰屈聱牙為代價的。在自己的翻譯實踐中,洪堡特也“盡力去避免晦澀難懂和非德語式的表達法(un-German turn of speech)”,但是他又警告說:翻譯活動中,“有礙獲得更大益處的不當(dāng)要求,是不應(yīng)提出的?!盵5]139換句話說也就是:采用符合譯入語習(xí)慣的表達法,不能犧牲翻譯所帶來的諸多好處。

        我們認為,洪堡特的“簡單忠實”的標準與汪榕培、潘文國等學(xué)者提出的“傳神達意”,“明白、通暢、簡潔”[11]9等標準可以充分整合,從而形成更加準確和全面的“簡單忠實、傳神達意”的八字標準,來更好地指導(dǎo)漢語典籍英譯活動。其實,“傳神達意”的本質(zhì)就是“忠實”,林語堂對此早有明確論述。[13]425-426

        (四)翻譯的最高目標

        有人認為:翻譯要像是原作者用譯入語寫作一樣。如德萊登(Dryden)就說,“我竭盡全力讓維吉爾自己說(地道的)英語,就好像他出生在當(dāng)代的英格蘭一般。”[13](7)傅雷也認為,“理想的譯文仿佛是原作者用中文寫作。”[14]4洪堡特卻建議我們不要在意這種說法,因為“這種思想的形成沒有考慮到一個事實,那就是沒有任何一位作家可能會用另外一種語言以同樣的方式寫下同樣的事情,除非是科學(xué)事實或者對客觀物體的描述?!盵15]138后來,本雅明(Walter Benjamin)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如果說一部譯作讀起來就好像原作是用這種語言寫成的,這并不是對譯作的最高榮譽?!盵15]207那么,譯作的最高榮譽或最高目標是什么呢?

        洪堡特認為是讓翻譯帶上一絲異域色彩。他說:“只要讀者感受到的不是怪異陌生感,而僅僅是一絲的異國情調(diào),翻譯就達到了其最高目標?!盵5](138)對此,譯者需要把握好一個“度”,既不能脫離原作,也不必“陷入一種反常的敬畏當(dāng)中,并因此毀掉翻譯及翻譯帶給該語言和民族的所有好處。”[5](138)

        如此觀之,在典籍翻譯上洪堡特是傾向于“異化”譯法的。有學(xué)者認為,從洪堡特和施萊爾馬赫對民族語言的推崇來看,“他們似乎更鐘情于‘本土化’的翻譯策略”[16]129,對此我們不敢茍同。此外,洪堡特的這些思想啟示我們,譯者可以酌情使用部分“中國英語”(China English),使譯文帶上一絲的“中國情調(diào)”,輸出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重構(gòu)民族文化身份。

        (五)充分發(fā)掘譯入語潛能

        洪堡特認為,語言能通過有限的手段,表達無限的思想。語言是一種創(chuàng)造力,不是一種產(chǎn)品或客觀結(jié)果,更不是語法學(xué)家分析出來的一套一成不變的規(guī)則。易言之,語言具有巨大的創(chuàng)造潛能。對此,洪堡特經(jīng)常會用樂器來作比喻。翻譯時,為了實現(xiàn)對原作的簡單忠實而獲得翻譯所帶來的諸多好處,就必須充分發(fā)掘譯入語的潛力,要“像一部樂器一樣,一種語言必須發(fā)揮到極致?!盵5]141

        洪堡特說:“即使是所謂粗陋野蠻的土語也已擁有可供完整運用的一切手段?!盵3]22“每種語言都能表達所有或高或低、或強或弱的事物,哪怕是我們目前并不熟知的非常原始的部族的方言都可以做到這一點?!彼f,在某些情況下,“這些語言就如同未被演奏的樂器一樣,在這個民族知道如何去撥弄之前,樂曲會處在沉睡之中。”[5]137

        例[3]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保ā墩撜Z·述而篇》)

        [3a] The Master said, A true gentleman is calm and at ease; the Small Man is fretful and ill at ease.[8]

        [3b] The Master said: “The gentleman is broad-minded, the small man is always narrowed-minded.[9]

        [3c] Confucius said, “A gentleman is always broad-minded while a petty man is always full of anxiety.”[10]

        [3d] An intelligentleman, said the Master, is carefree while an uncultured man is careworn.[17]

        從例[3]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處理中國的“君子”一詞的翻譯上[3d]別具匠心。譯者(許淵沖)對中國的“君子”與英國的“gentleman”之間的異同十分了然,深知“gentleman”所代表的那種富裕悠閑的生活、外表光鮮的打扮和對女士彬彬有禮的態(tài)度與“君子”所注重內(nèi)在的誠信、智慧與仁義不同。他充分發(fā)揮譯入語優(yōu)勢,采用“intelligent + gentleman= intelligentleman”的方式創(chuàng)立新詞,且采取壓頭韻的“carefree”和“careworn”翻譯疊字“蕩蕩”和“戚戚”,令人拍手叫絕。

        此外,洪堡特認為語言既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靜態(tài)系統(tǒng),也是絕對意義上變動不居的動態(tài)創(chuàng)造。他的翻譯思想也建立在這種觀念之上。他認為翻譯對人們了解語言狀態(tài)、發(fā)掘語言潛力具有重要作用。譯文能“檢視、判定和影響一種語言在某時某刻所處狀態(tài)的作品,就如一塊永恒的試金石一樣;翻譯必須永遠反復(fù)地去努力嘗試……”[5]141

        (六)“多譯本”并存的必要性

        洪堡特還提出,譯入語民族不能閱讀典籍的那一部分人最好通過多種,而不僅僅是某一種翻譯來更好地了解典籍的內(nèi)容和精神。在他看來,“翻譯是同樣精神的不同影像:每種譯文只是傳達了能把握住和再現(xiàn)出的那部分精神,而真正的精神只存在于源文本之中?!盵5]141

        如今,從事漢語典籍英譯的主要有三大群體:外國人譯者、海外華人譯者以及中國譯者。由于持有不同的翻譯觀和各自駕馭語言的能力高下不同,不同譯者群體的譯作往往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我們完全可以讓它們彼此參照、相互補充,更好地體現(xiàn)原作的精神,沒有必要“欽定”某一譯本是唯一合法的譯本。再者,由于時代和語言的變遷,典籍的復(fù)譯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三、結(jié)語

        總而言之,洪堡特語言觀和翻譯觀對當(dāng)代漢語典籍的英譯具有重大指導(dǎo)作用。洪堡特告訴我們,對一個民族的語言了解越多,對該民族的精神了解就越深。因此,典籍英譯可以帶上一絲“中國情調(diào)”,反映漢民族精神。他的“簡單忠實”之翻譯標準對漢語典籍英譯也十分適用。他對(不)可譯性、翻譯功能和多譯本存在必要性等的探討,啟發(fā)了后來的許多翻譯理論家。當(dāng)然,他的其他一些觀點,如翻譯中的“愛”的思想、原本選擇的原則、純形式(pure form)等,期待著我們?nèi)ド钊氚l(fā)掘和闡釋。此外,他的許多說法看似相互矛盾,實則內(nèi)在統(tǒng)一,也需要學(xué)界同仁繼續(xù)努力去解讀和辨析。

        [1] UNDERHILL J W. Humboldt, Worldview and Language[M]. Eding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9.

        [2] ROBINSON D.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from Herodotus to Nietzsche[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3] 洪堡特. 洪堡特語言哲學(xué)文集[C]. 姚小平,譯.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1.

        [4] 洪堡特. 論人類語言結(jié)構(gòu)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的影響[M]. 姚小平,譯. 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 1997.

        [5] LEFEVERE, André. 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 A Sourcebook[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6] 譚載喜. 西方翻譯理論簡史[M]. 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2004.

        [7] 姚小平. 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語言研究[M]. 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1995.

        [8] Waley, Arthur, trans. The Analects[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8.

        [9] Huang, Chichung, tran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M].New York/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10] 賴波,夏玉和. 論語(英譯本)[M]. 北京: 華語教學(xué)出版社, 1994.

        [11] 汪榕培,王宏. 中國典籍英譯[Z].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9.

        [12] 林語堂. 論翻譯[A]. 羅新璋, 編. 翻譯論集[C].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1984.

        [13] 劉宓慶. 中西翻譯思想比較研究[M].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5.

        [14] 付敏. 傅雷談翻譯[C]. 北京: 當(dāng)代世界出版社,2006.

        [15] 陳德鴻、張南峰. 西方翻譯理論精選[C]. 香港: 香港城市大學(xué)出版社, 2000.

        [16] 單繼剛. 翻譯的哲學(xué)方面[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 2007.

        [17] 許淵沖. 漢英對照論語[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Wilhelm von Humboldt’s View of Transl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QIN Jiang-hua ZENG Wen-hua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Humboldt holds that translatability and untranslatability is dialectical; that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have to be adopted when targeting at different audience and purpose; that the potentiality of the TL should be fully developed; that the first requirement for the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lassics is “simple fidelity” and the highest goal of it is to have a touch of foreign color and that translations are as many images of the same spirit:each renders the spirit it has been able to grasp and represent, so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several different versions. In fact, all these ideas of Humboldt may serve as guidanc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 today.

        Humboldt; view of language; view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lassics

        H059

        A

        1008-8105(2010)04-0077-05

        編輯 劉波

        2009 ? 10? 24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外語學(xué)科教學(xué)科研專項課題(WJK09-8)

        覃江華(1982 ?)男,碩士,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教師;曾文華(1972 ?)女,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洪堡典籍英譯
        刪除一個“科學(xué)巨人”
        《典籍里的中國》為什么火?
        金橋(2021年4期)2021-05-21 08:19:24
        摘要英譯
        摘要英譯
        一個人就是一座科學(xué)館
        要目英譯
        要目英譯
        洪堡的科學(xué)發(fā)現(xiàn)之旅
        在詩詞典籍中賞春日盛景
        典籍翻譯模式的構(gòu)建與啟發(fā)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看| 成人影院免费观看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日韩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内裤视| 无码吃奶揉捏奶头高潮视频| 成年女人免费v片|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性av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中文无码日韩欧| 试看男女炮交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亚洲av高清色| 中文字幕在线乱码一区| 精品水蜜桃久久久久久久 | 少妇内射视频播放舔大片|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色欲| 狠狠的干性视频| 全球av集中精品导航福利| 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婷婷| 97人妻中文字幕总站| 乱中年女人伦| 亚洲熟妇色xxxxx欧美老妇y|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美艳善良的丝袜高跟美腿|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九九| 国产白丝在线| 一区两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av网站免费线看精品| 五月婷婷俺也去开心|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久久午夜福利| 国语对白嫖老妇胖老太| 国产丝袜在线精品丝袜不卡| av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美国少妇性xxxx另类|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 av网页在线免费观看| 青青草 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kTV| 国产在线91精品观看| 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