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英 張鋼 李華
(廣西賀州市人民醫(yī)院兒科 廣西 賀州 542800)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Hyperbilirubinemia),是新生兒期常見的黃疸性疾病[1]??梢娪?0%以上足月兒和80%以上早產(chǎn)兒[2]。膽紅素具有神經(jīng)毒性,可能引起膽紅素腦病(核黃疸),導致神經(jīng)損害和功能殘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對新生兒高膽紅素治療尤為重要,我科采用茵梔黃注射液佐治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我院新生兒科2007年4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64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診斷均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的診斷標準[3]。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2例。2組間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見表1。
入院后2組均予常規(guī)治療(藍光照射采用雙面光療間歇照射、肝酶誘導劑、溶血者給予丙種球蛋白,其他如糾正酸中毒、電解質平衡紊亂、補足液體、口服金雙歧及病因治療)。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茵梔黃注射液治療??诜饤d黃注射液5mL,每日2次,連服5~7d。
入院當天抽血測膽紅素濃度,同時用經(jīng)皮膽紅素測量儀測膽紅素濃度,以后每天進行檢測,治療后第3天、第5天抽血測膽紅素濃度。
2組治療后第3天、第5天抽血測膽紅素濃度。發(fā)現(xiàn)用茵梔黃注射液組膽紅素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治愈天數(shù)縮短。經(jīng)t檢驗,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期間觀察:口服茵梔黃注射液安全,未見患兒出現(xiàn)過敏反應及肝腎功能損害,毒副作用小,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見表2。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期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之一,由于新生兒血腦屏障差,血漿白蛋白含量低,抵抗力低下,出生后環(huán)境的改變,易出現(xiàn)合并癥和各種并發(fā)癥,尤其是感染、酸中毒及圍產(chǎn)期腦損傷等膽紅素腦病高危因素。未結合膽紅素易進入腦內(nèi)損傷神經(jīng)細胞,嚴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遺癥。因此及早、有效地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對預防腦損害極為重要。從黃疸發(fā)病機制上看,目前認為不外乎與肝臟內(nèi)Y.Z蛋白含量低、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抑制、膽紅素排泄受到影響有關[4]。茵桅黃注射液源于《傷寒論》茵陳蒿湯加減,內(nèi)含茵陳蒿、山梔子、黃芩甙、大黃、金銀花等,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促進腸蠕動作用,從而減少膽紅素重吸收,茵陳蒿和梔子有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泄作用,主要清熱利膽、利濕熱;梔子可清三焦?jié)駸?可促使肝膽Y、z蛋白含量升高,增加葡萄糖醛酸轉化酶活性,促膽紅素排泄而降低膽紅素;大黃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減少膽紅素重吸收,有松弛Oddi括約肌,收縮膽囊而增加膽汁流量作用[5]。有文獻報道[6]在新生兒出生后6~l2h內(nèi)口服茵梔黃注射液5mL,每日2次,連服5~10d后,臨床結果表明TCB值、黃疸持續(xù)天數(shù)、胎便排空時間、每日便次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可早期干預新生兒黃疸;而且茵梔黃注射液能通過誘導肝酶系統(tǒng)增加肝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和排泄能力。本文治療組治療后第3、第5天膽紅素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且縮短黃疸持續(xù)時間,無明顯不良反應.亦證明茵梔黃注射液可以縮短病程,提高療,是佐治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有效藥物之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表1 治療前2組臨床資料比較()
表1 治療前2組臨床資料比較()
?
表2 2組治療后血清膽紅素濃度和治愈天數(shù)比較(umol/L,)
表2 2組治療后血清膽紅素濃度和治愈天數(shù)比較(umol/L,)
?
[1]趙培俠,康燕,張艷敏.新生兒黃疸180倒病因分析[J].西安醫(yī)科大學學報,1987,8(3):312.
[2]袁壯,薛辛東.兒科急重癥與疑難病例診療評述[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4~17.
[3]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社,2002:437~444.
[4]黃潔夫,陳述梅.新生兒及新生兒疾病[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97:72.
[5]王浴生.中藥藥理學應用[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77:283,67.
[6]樊明方.茵梔黃治療新生兒黃疸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07,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