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摘譯 劉博 審校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北京 100005)
經典的雙側冷熱雙溫試驗是評估平衡障礙或頭暈患者前庭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要求對患者每側耳分別給予溫熱刺激和冷刺激各一次,共四次溫度刺激,同時記錄刺激后誘發(fā)的眼震,以慢相角速度(slow-phase velocity,SPV)衡量該耳對刺激的敏感度。常用兩個指標分析測試結果:一是半規(guī)管麻痹(canal paresis,CP),即左右耳對刺激的反應強度比較;二是優(yōu)勢偏向(directional preponderance,DP),即左右向眼震強度的比較。通常大部分患者能耐受冷熱雙溫試驗,但也有少部分患者由于不能耐受測試過程中出現(xiàn)的眩暈而迫使檢查中斷。因此目前許多研究正在致力于推廣冷熱篩查試驗,即使用單一溫度對雙耳進行測試,如果符合某種標準則可推測雙溫試驗的結果,從而避免進行第二種溫度刺激;如果不符合標準,則繼續(xù)進行第二種溫度刺激,即完成全部四次冷熱試驗,以確定是否有CP或DP。這種篩查標準既要有較高的靈敏度,還要有較低的假陰性率。本文的研究目的正是探索此標準。
大部分單溫冷熱篩查試驗都是引入了單溫不對稱性指標(monothermal caloric asymmetry,MCA),其計算公式為 MCA%=(R-L)/(R+L)×100%,其中,R、L分別指右、左側單溫刺激時的SPV峰值。單溫冷熱篩查實驗以MCA為標準的依據有三:①選取的MCA標準具備足夠的特異性,即降低假陽性,這體現(xiàn)了MCA能正確預測正常結果;②更重要的是具備較高的靈敏度,即降低假陰性,這表明MCA能正確預測異常的雙溫冷熱試驗結果,③如果出現(xiàn)了任何潛在的DP,那么試驗結果即判定為異常。
根據上述三個依據或要求,本研究對單溫篩查試驗的標準進行了探討。共有4家聽力中心的490例眩暈或平衡障礙患者參加研究,其中男162例,女328例,年齡10~87歲,平均49.9歲。全部患者接受雙溫冷熱試驗檢查,溫度刺激介質使用水或空氣,測試順序為雙耳交替進行(右左右左或左右左右),使用視頻眼震圖(videonyslagmography,VNG)儀檢測眼震,其中414例(85%)完成全部4項刺激。將研究數據經多組配對比較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單溫冷試驗不能提供足夠的靈敏度及特異性,因此不推薦在臨床上常規(guī)首選使用,而單溫熱試驗有很好的靈敏度和較好的特異性,可以提供比較好的臨床篩查結果。如果結合以下3條標準,則可以預測正常雙溫冷熱試驗結果,從而縮短測試時間并減少患者不適,包括:①熱單溫不對稱性(MCA) <15%,②每側熱溫度試驗結果>8°/秒,③任何自發(fā)性眼震< 4°/秒。根據以上標準分析,單溫熱試驗可以獲得95%的靈敏度和71%的特異性。
(摘自:Lightfood G.Ear & Hearing,2009,30(1):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