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棗陽市吳店一中(441414) 萬存強
加強“三圖”指導提高初中學生讀圖能力
湖北省棗陽市吳店一中(441414) 萬存強
一是加強地圖三要素的學習指導。讀圖最基本技能是熟練掌握比例尺、方向、圖例等地圖三要素,通過對比例尺學習,指導學生量算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掌握比例尺的大小和范圍大小、內(nèi)容詳略三者之間的關系。
對地圖方向的判定,初學者總是用“上、下、左、右”等詞語來描述地圖的方位,陷入這種錯誤的認圖習慣,很難進行糾正。而對地圖判別方向有三種情況,在范圍較小,既沒有指向標也沒有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一般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判斷。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判斷方向,首先將指向標平移到要定方向的中心位置,再通過旋轉(zhuǎn)地圖的方法將地圖進行旋轉(zhuǎn),直到指向標箭頭指向正上方,再面對箭頭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方法確定方向。范圍大的地圖和地球儀上的地圖,一般都有經(jīng)緯網(wǎng),這時按經(jīng)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的方法定方向。
圖例被稱為地圖的語言,圖例又分為文字圖例、數(shù)字圖例和代表地理事物的各種符號,對地圖語言的認識,重點對常用圖例符號的識記,最好的方法是多看地圖,遇見不認識的符號,及時查常用圖例附表,進行單個強化記憶。掌握了地圖的三要素,再進行識圖,便不再那么業(yè)余了,識圖方面專業(yè)素質(zhì)提高很多。
二是加強對地圖的分類指導。地圖根據(jù)功用可分為政區(qū)圖、地形圖、氣候圖、旅游圖等,應該分類進行指導識圖。例如地形圖中的等高線地形圖,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五種地形部位的判定就有很強的規(guī)律性,這時教師應將素描圖和等高線地形圖進行對照,將這些規(guī)律總結出來,講解并畫圖演示給學生。山脊和山谷的區(qū)分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山脊是等高線由高處向地處凸起,而山谷就與此相反,是由低處向高處凸起的地形部位,陡崖則是等高線重疊的地形部位。氣候圖中的世界氣溫分布圖和降水分布圖也有很強的規(guī)律性,這樣分類對學生進行指導,能使學生的識圖能力迅速得到提高。
三是加強綜合圖的分解和單一圖的疊加指導。將綜合圖進行分解,便成為多個單一圖,進行單一圖訓練指導,這樣將問題簡便化,化繁瑣為簡單,最后單一圖進行疊加便成為綜合圖。例如中國地形圖,可將此圖分解為山脈圖和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圖進行單一圖訓練、講解,然后再進行疊加訓練。中國礦產(chǎn)圖可以分解成煤礦圖、鐵礦圖、石油圖和有色金屬礦圖,先進行單一圖訓練,這樣化繁為簡,更容易讓學生掌握。同時為了便于綜合復習地理知識,也可將中國地形圖、政區(qū)圖、甚至鐵路交通圖、河流湖泊圖進行疊加,這樣使一張地圖包含更大的知識量,也很便于學習分區(qū)地理知識。
一是確定要填充的主題要素。不管是地形圖還是政區(qū)圖、氣候圖,根據(jù)要掌握的地理知識,都能有選擇地區(qū)分出你要學習掌握的地理要素,這些地理要素便是要強化訓練的內(nèi)容。比如中國政區(qū)圖的填圖訓練,訓練的主題要素應該就是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中國地形圖,訓練的主題要素應該就是不同走向的山脈和中國主要的高原、平原和盆地。鐵路交通圖,那便是東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鐵路干線名稱、起止點城市和他們相交匯的鐵路樞紐。只有確定主題要素,才能分別設計出不同的填充圖進行反復的填圖訓練,從而掌握住這些主題要素的位置和名稱。
二是注重填圖的技巧訓練。填充地圖時首先按類別,再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訓練,例如中國政區(qū)圖,可以先填省名,再填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梢园礀|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地區(qū)、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南部沿海地區(qū)、西南地區(qū)、西北地區(qū)順時針方向?qū)?4個省級單位填寫一遍。中國地形圖,填山脈名稱時可以按東西走向由北向南填寫,再將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由西向東一列一列的填寫,然后再填寫其他走向山脈,并且每次重復填寫都要按這樣的順序。這樣按方位填寫,既可以準確地記住其位置,又不至于將這些省區(qū)或地形區(qū)漏填。還有一個技巧就是先對照地圖填寫,當已能掌握大部分時,再填寫時就要背著圖進行填充,這樣就能容易找出自己哪些已經(jīng)掌握,哪些還未掌握。
三是注重同類地理事物的線索。填充地圖時,每拿出一條線索,都能牽出同類的地理事物來,例如在地圖上填寫大洲大洋名稱時,可以按東西半球的分布這條線索,也可找出赤道穿過的大洲大洋線索,還可將其放在地球五帶上進行。中國地形圖中的山脈位置,可以找三級階梯分界線山脈線索,也可將中國主要地形分界線山脈為線索,還可將省與省分界的山脈為線索,或者按走向為線索。每項地圖填充都可以找到這樣的線索,只要動腦筋,是可以將地理主題要素進行歸類填寫的。
繪制地圖,雖然不是初中生學好地理的必修必備能力,但能抓住地圖的主要特點,進行對地圖簡要的繪制并穿插部分文字,對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有很大的幫助。繪制地圖時,一是抓住事物特征繪制簡圖。繪制簡圖能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比如在乒乓球上繪制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學生便能很快掌握什么是經(jīng)線,什么是緯線以及經(jīng)度、緯度的劃分、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劃分,經(jīng)緯網(wǎng)的用途就能很快掌握。比如繪制七大洲輪廓圖,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制出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并填注名稱,便能很快掌握七大洲的輪廓和位置。還比如根據(jù)特征徒手畫我國部分省的輪廓,黑龍江省像一只狐貍或大白鵝,山西省像平行四邊形,山東省像展翅預飛的鴿子,廣東省像大象的頭,青海省像小白兔,陜西省像半蹲的兵馬俑等等。
二是繪制地圖注重圖文相結合。自己繪制地圖,功用價值要大于審美價值,不要過分強調(diào)注重地圖美觀,主要注重學習落實地理知識。例如,繪制黃河水系圖,首先徒手畫一個巨大的“幾”字,然后再在“幾”字圖上,標注發(fā)源地、注入海洋名稱,上中下游分界點城市,再繪上游和中游的兩對支流,最后還可將干流流經(jīng)的地形區(qū)名稱,上中游的水利樞紐工程,下游地上河段標出來,包括被稱為“塞上江南”的兩個小平原都一一相標,這樣使圖像和文字完美進行結合,便于將識記的地理知識落實在有形的地圖上,變抽象記憶為形象記憶。
三是加強對地理模型和小范圍地圖的繪制。例如利用乒乓球制作經(jīng)緯網(wǎng)地球儀,用四個地球儀和一個小燈泡演示地球的公轉(zhuǎn),觀察太陽光熱在地球上的分布變化,用橡皮泥制作等高線地形圖等。這些小制作、小演示,制作和操作簡單,卻形象直觀,更能把握課文內(nèi)容,提高相關地圖的讀圖能力。還可組織學生收集相關數(shù)據(jù),繪制本校的簡易地圖,公園、小區(qū)的地圖,這對提高讀圖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為2005年數(shù)據(jù)
(1)淮河流域面積約為珠江流域的3/5,而徑流總量卻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2)淮河流域水資源利用率遠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珠江中下游地區(qū)夏秋季節(jié)多突發(fā)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冬季河口處常受海水入侵的威脅,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淮河流域7、8月份多洪水。主要氣候原因是_________。
(5)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積分別約為480萬公頃和l200萬公頃。若兩流域單位面積耕地的農(nóng)業(yè)污染量相當,根據(jù)耕地面積和徑流總量的對比關系,淮河受農(nóng)業(yè)污染的程度約為珠江的______倍(取整數(shù))。
解析(1)從表格數(shù)據(jù)分析著手,影響徑流量的主要因素是流域內(nèi)的降水量,可看出珠江流域降水豐富。
(2)解題不可無根據(jù)的妄加推測,比較淮河、珠江水資源利用率的高低,從水庫庫容與徑流量的比值可得知淮河遠高于珠江。
(3)珠江中下游地區(qū)夏秋季節(jié)多突發(fā)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臺風影響,因此時雨帶已推移至華北、東北地區(qū);冬季常受咸潮威脅,是因冬季流域內(nèi)降水少,徑流量小。
(4)淮河處于我國降水的過渡地帶,北岸支流多而長,7、8月份進入汛期且多暴雨。
(5)徑流總量越多凈化稀釋能力越強、耕地面積越少污染量越少,受污染的程度越小,淮河耕地面積是珠江的2.5倍,徑流量約是珠江的五分之一,計算可知。
答案
(1)珠江流域降水豐富(淮河流域降水少)
(2)淮河流域的水庫庫容與徑流量的比值高
(3)臺風影響 冬季流域內(nèi)降水少,徑流量小
(4)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