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竹西中學(225007) 陳彩霞
創(chuàng)設情境潤物無聲 知識內化水到渠成
——評“多變的天氣”一節(jié)的教學
江蘇省揚州市竹西中學(225007) 陳彩霞
評課背景
2009年 11月23日,揚州市教研室對我校進行視導,我們和專家組成員一起聽了馬老師在七(5)班執(zhí)教的“多變的天氣”一課。授課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的”的第一節(jié)。
教材、學情說明
本節(jié)內容難度不大,但內容多而瑣碎,45分鐘講完整節(jié)有點困難,教師將本節(jié)的第三部分內容“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放在下一課時。七(5)班是一個普通班,學習成績在年級中處在中下水平,許多學生缺乏學習熱情和動力。針對這種情況,馬老師首先思考的是這節(jié)課到底要教給學生什么,什么才是這節(jié)課中最有價值的東西。經(jīng)過潛心研究,馬老師決定因勢利導,設計多個活動,整合多種學習資源,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特別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獲得進步與發(fā)展,并通過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總體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一種教育現(xiàn)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圖,他的教育效果也越好?!痹诮虒W過程中所創(chuàng)設的良好的教學情境,正是為了達到這一不期而至的效果而做的努力。在學習或教育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將知識形成人的內在素質的一部分,這種知識內化的無形式、無明顯技巧性與人的能力生成是一種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整合。本節(jié)課從教學手段的設計到課堂的生成處處彰顯著不露痕跡的知識、能力和情感的提升,正所謂潤物細無聲,也應該是教育教學中較高的一種境界了。
有效的教學應該是通過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經(jīng)歷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下面從多個角度觀察分析這節(jié)課的有效度。
1.從落實新課程理念的程度上看
教師的先進理念是要通過教學行為去實踐和實現(xiàn)的。新課程倡導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倡導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倡導構建開放式的地理課程。
本節(jié)課教師運用多種手段拓寬學生視野,創(chuàng)設了一個寬松的教學氛圍,游戲活動、角色扮演、社會實踐活動、小組討論等,讓學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學習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得學生在討論思考中進一步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學生的學習既以教材為主,又不拘泥于教材,將地理教學的寬度延伸到課堂以外,發(fā)揮了學生主體地位,使教學較好的實現(xiàn)了知識、能力、情感和意志的統(tǒng)一。這樣的教學程序和教學策略符合了新課程的理念,教學環(huán)節(jié)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選用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2.從三維目標的達成度看
課堂教學,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更是師生雙方情感交融、分享體驗、共同創(chuàng)造的過程。我們更要關注課堂上學生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情況,即是否獲得了知識和技能,是否經(jīng)歷了過程、掌握了方法,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發(fā)展如何。
“明天的天氣怎么樣”、“生活小提示”、“我來當推銷員”、“挑戰(zhàn)主持人”都諸多活動將貼近學生生活體驗和社會生產(chǎn)實際引入課堂,學習內容鮮活、易懂,學生從感性的材料歸納、概括、上升為理性知識。通過合作探究、師生互動等多種形式構建了對未來發(fā)展有用的地理知識;“一分鐘記憶”活動突出了過程性目標,引領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
本節(jié)課的最大成功之處在于教師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設計與問題,學生自主感悟、構建了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個目標的構建是通過內化,在不知不覺中實現(xiàn)的。當教師展示、小結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后,許多學生的發(fā)言真讓人為之動容:“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嚴謹、科學的作風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團結協(xié)作” ……無論將來學生從事什么樣的職業(yè),這些都是對他們終身有益的精神、品德和境界?。?/p>
3.從教學資源整合的有效度看
為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我們需要將課本資源與自然、社會、生活中各方面的資源有機的結合起來,并加以整體對待。
本節(jié)課,教師搜集整理了許多教材以外的資源,如地理課外實踐活動資料:“走進揚州氣象局——了解揚州天氣預報的產(chǎn)生”,也有生活常識資源“生活小提示——當我們遇到災害性天氣時怎么辦”等等,這些資源與課本資源有機的結合,將教材內容情境化,靜態(tài)知識動態(tài)化,服務于教學目標,符合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聯(lián)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從師生關系的和諧程度看
蘇霍姆林斯基說:“師生之間是一種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諧關系,這將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焙椭C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良好起點。依據(jù)新課程理念,良好的、和諧的、互相尊重的師生關系應該包括了教師給了學生較好的質量水平、給了學生合理的空間,給了學生恰當?shù)年P注程度,教師給學生有理有據(jù)的評價。
教師課堂語言精練、感情充沛又不失溫文爾雅,上課伊始便娓娓道來,營造了和諧親切的教學氛圍,顯然為有效的教學打下了厚實的基礎。其次,從課堂學生的參與度和時間分配上看,整節(jié)課做到了以“學生有效參與”為宗旨,能始終讓學生處于自主學習、有效參與的過程之中,教學目標也在潤物細無聲中達到了。
感想與建議
本節(jié)課也有令人遺憾的地方。其一,整個課堂沒有全部動起來,仍然有小部分同學游離于課堂之外。其二,教師對學生提問或回答有效回應不夠,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第三,課外資料的收集由教師包辦代替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打了折扣。
目前教育部正在醞釀出臺《教師教育標準》,新的教師專業(yè)標準和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不單單是“教書匠”,教師尊重孩子的學習權,與學生平等地對話。鐘啟泉教授認為教師工作的重心必須從“教會知識”轉向“教學生會學知識”,即所謂的“授之以漁”。因此我們教師要善于積累,善于學習,善于思考,讓行動充滿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