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曉萍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也處在矛盾凸顯期。群團組織作為黨領導下的由特定群體組成的群眾組織,應主動適應歷史賦予僑聯組織的新使命、社會轉型期對群團組織的新要求,立足自身實際,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fā)揮優(yōu)勢,彰顯作為,在新的歷史時期發(fā)揮新的更大作用。
第一,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不動搖。群體組織政治方向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確保群團組織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發(fā)展。在社會轉型期,各種思潮相互交鋒,堅持正確的發(fā)展方向尤顯重要和緊要。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群團組織都要始終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領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堅決同一切形式的反對和脫離黨的領導作最堅決的斗爭,堅持同一切削弱黨的領導行為作最堅決的斗爭,堅持同一切將群團組織發(fā)展方向自由化的行為作最堅決的斗爭,確保黨牢牢把握群體組織的發(fā)展方向。
僑聯組織是黨領導下由歸僑僑眷組成的人民團體,堅持黨的領導是基本的政治方向,必須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對僑聯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努力使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成為推動科學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積極力量,在黨的領導下發(fā)揮更大作用。
第二,堅持圍繞黨和國家戰(zhàn)略大局開展工作。群團組織應在黨和國家大局中研究、謀劃和推進群團工作,堅持做到黨和政府有號召,群團組織有行動,為黨和國家戰(zhàn)略大局的實現提供有力的支持。當前,應圍繞中央和地方關于應對金融危機的一系列決策和部署,為保持經濟社會良好發(fā)展態(tài)勢貢獻智慧和力量;應緊緊圍繞推進科學發(fā)展的總體要求,為著力解決制約科學發(fā)展的有關問題;應緊緊圍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積極貢獻;應緊緊圍繞祖國和平統一大業(yè),多方爭取和營造有利于和平統一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
僑聯組織應圍繞黨中央提出的“充分發(fā)揮四個作用”即充分發(fā)揮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在推動我國現代化建設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推進祖國統一大業(yè)方面的積極作用、在傳播中華文化方面的獨特作用、在增進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方面的橋梁作用的基本要求,主動從國際國內形勢的相互聯系中把握服務方向,從國際國內條件的相互轉化中抓住機遇,從國際國內資源的優(yōu)勢互補中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堅持做到凝聚僑心、匯集僑智、發(fā)揮僑力、維護僑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做出僑聯組織應有的貢獻。
第三,堅持找準角色發(fā)揮積極作用。群團組織在實際工作中應做到成為黨和政府的參謀和助手,黨和政府聯系特定群體的橋梁和紐帶,特定群體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利用維護者,并在具體工作中不缺為、不越位、不亂為,充分發(fā)揮積極作用。
僑聯組織應正確發(fā)揮黨和政府聯系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切實履行章程賦予的職責和任務,按照“三個最大限度”即最大限度地把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團結起來、積極性調動起來、最獨特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進一步匯聚起全民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斗的強大合力。不缺位就是僑聯組織在黨和政府對群團組織有號召、有要求時,積極主動,全力以赴,不折不扣的推進黨和政府要求的貫徹落實;要積極廣泛聯系和團結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當他們有需求、有訴求時,能夠立足實際,主動聯系和服務組織成員,多為成員辦實事、解難事,提高僑聯組織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不越位就是僑聯組織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guī),按照章程獨立自主的開展工作,不干涉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的實施,不給黨和政府添亂,不干涉組織成員的行動。不亂為就是做到不利于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不為,不利于和諧社會建設的不為,不利于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基本利益的不為,做到不該為的不為,不能為的不為,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第四,堅持轉變思想觀念主動適應要求。思想觀念轉變就是要主動為政府分憂解難,不斷開拓新的工作領域,主動為聯系和服務群體服務,并要具有世界眼光,不僅立足國內,還要放眼世界,不僅立足與國內政府、群團組織交流、交融和交鋒,還要積極與國外政府、群團組織交流、交融、交鋒,爭取國家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僑聯組織應積極主動的順應世情、國情、僑情的新變化,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斷推進僑聯工作向縱深發(fā)展。應順應世情的深刻變化,立足和平、發(fā)展、合作的時代潮流,充分發(fā)揮對外交往廣泛的特點和優(yōu)勢,積極配合和服務于國家全方位外交,密切民間交往,加強文化交流,鼓勵和支持海外僑胞為住在國的經濟社會發(fā)展作貢獻,不斷增進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的相互理解,不斷擴大和鞏固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的友誼,維護國家利益;適應國情的深刻變化,圍繞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更加廣泛地組織、引導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發(fā)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yōu)勢,努力形成中華民族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加速小康社會建設的強大力量;主動適應僑情的深刻變化,審時度勢,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中選準切入點,努力營造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攜手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動局面。
第五,堅持加強組織建設增強凝聚力。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應注重基層組織建設,最大限度的把特定群體納入自己的工作范圍,實現對特定群體的盡可能覆蓋和全方位開展工作;應立足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遵循相關程序,對《章程》中不適應實際和不利于群團事業(yè)發(fā)展的地方進行修改,并對新的需要補充的內容進行補充,使《章程》在指導組織開展工作時更具時代性、科學性和實效性,為群體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行動指南;應注重加強組織體系建設,形成上下一致、左右互動、優(yōu)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工作體制,發(fā)揮組織作用的最大化和最優(yōu)化,避免群團組織體系的無序和混亂,從而進一步增強組織的團結力、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僑聯組織應不斷推進基層組織建設,擴大覆蓋面,完善組織體系,盡可能的把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組織起來、凝聚起來、團結起來,充分發(fā)揮僑界的整體優(yōu)勢。既要做到在數量上有所發(fā)展,又要做到在工作水平上有顯著提高,使為僑服務的領域不斷擴大,內容不斷豐富,形式日益多樣,特色更加鮮明,僑胞喜聞樂見,從而使僑聯組織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也為僑聯組織作用的發(fā)揮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
第六,堅持創(chuàng)新提高工作水平。在社會轉型期,由于工作使命、任務及其要求的不斷豐富和變化,工作創(chuàng)新就有外在需求,更有內在使然。如果堅持走老路,不創(chuàng)新,就會出現新路不會走、老路走不通的局面,因此,必須在工作理念、工作機制、工作內容、工作領域、工作手段上不斷創(chuàng)新,以此來提高服務中心和大局的能力,來不斷滿足組織成員不斷增長和變化的新需求,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動權。
新形勢下僑聯工作面臨更多的新情況、新問題。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解決新問題,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實現新發(fā)展。當前,要按照有利于科學發(fā)展的基本要求,對制約和影響僑聯事業(yè)發(fā)展的體制、機制、理念和手段等問題,進行認真分析,對不適應時代和工作需要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工作方式方法等,要大膽革新,使服務第一要務與黨和國家大局的能力更強,聯系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方式更加有效,使為僑服務的手段更加科學,使發(fā)揮僑力的做法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應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與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聯系機制,強化聯誼、溝通、服務和引導工作,更好地匯集僑智、發(fā)揮僑力,確保工作機制與黨和國家的要求相符合,與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愿望相適應,與僑聯事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相促進。要立足“僑”的特色,逐步完善僑聯的青年委員會、僑(華)商會、基金會、法律顧問委員會等已有社團組織的職能,探索建立適應僑情變化的新載體、新平臺,創(chuàng)新工作手段,增強組織活力。要整合全國僑聯系統資源,統籌經濟科技、權益保障、文化交流、海外聯誼等工作,繼續(xù)做好“僑愛心工程”等實施工作,集中力量打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國際和國內影響廣泛、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積極參與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