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法國特約記者 青 木 董 銘 ●李 欣
第60屆柏林電影節(jié)于當地時間2月20日落下帷幕,土耳其電影《蜂蜜》意外斬獲本屆最佳電影“金熊獎”,中國電影《團圓》則獲得了“最佳編劇獎”。此外,兩部日本電影分獲“最佳攝影”和“影后”桂冠,繼去年垂青南美電影之后,善于發(fā)現(xiàn)“潛力新大陸”的柏林電影節(jié)又把榮譽拋向了東方。
頒獎典禮上,中國評委余男親手將銀熊獎杯頒發(fā)到王全安(見右圖)的手中,并用中文向導演表達祝賀:“這個世界真的很小,我們可能在同一個地方分開,我們又會在同一個地方相遇?!?年前正是她主演、王全安執(zhí)導的《圖雅的婚事》摘得金熊獎。影片《團圓》通過3個老人重聚的小格局家庭故事,講述了中國人的情感生活。影片由兩岸三地的著名演員傾力出演,以簡約質樸的情感打動了評委和觀眾,也使西方人進一步了解中國近代曲折的歷史演變。
影片在柏林作為開幕片首映后,得到了西方媒體的普遍好評,《綜藝》、《好萊塢報道》認為該片“雖然平淡,卻溫馨感人”。電影節(jié)的場刊《銀幕》則給出了2.4分的優(yōu)良評價,獲獎早在預料之中。
參加柏林電影節(jié)的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qū)的作品也有收獲。臺灣愛情喜劇片《一頁臺北》奪得“最佳亞洲電影”獎。香港導演羅啟銳的影片《歲月神偷》則奪得“新時代”最佳影片的水晶熊獎。這是香港影片首次獲此獎項。德國電影學家克里普教授表示,隨著中國實力的上升,“中國故事”也會隨電影在世界傳播。
評委會主席,德國著名導演赫爾佐格表示,雖然好萊塢高科技電影來勢洶洶,但真正有內涵的藝術電影仍然能感動人心。金熊獎得主《蜂蜜》則印證了這一點。該片再現(xiàn)了當地田園生活的詩意,構成了土耳其文化獨特的三部曲,通過天真無邪的養(yǎng)蜂人尤瑟夫,向世界講述了一個寧靜的故事。
土耳其《每日新聞》報道說,《蜂蜜》是賽米·卡普拉諾格魯執(zhí)導的三部曲《蛋》、《牛奶》的最后一部,延續(xù)了他優(yōu)美的文藝片風格,旨在呼吁人們保護自然環(huán)境。這是繼1964年《干旱的夏天》一片后,土耳其影片再次獲此殊榮。卡普拉諾格魯表示,這次獲獎就像經歷了一次重生,他希望《蜂蜜》可以為年輕的土耳其電影市場帶來靈感和鼓舞。
德國《圖片報》等媒體則援引影評人的話稱,《蜂蜜》擁有“純自然的詩意”和“充滿人性的張力”。
柏林電影節(jié)也成為促進歷史反思、文化間溝通了解的渠道。日本影片《芋蟲》在重述戰(zhàn)爭時挖掘出扭曲的人性,也引發(fā)了不小的爭議,讓西方世界再度關注東方戰(zhàn)場上曾經的殘酷。柏林電影節(jié)也為軟禁中的電影大師波蘭斯基雪中送炭,他憑借驚悚片《捉刀人》榮獲了“最佳導演獎”。
本屆柏林電影節(jié)繼續(xù)挖掘新銳,正如去年金熊獎得主《傷心的乳汁》終獲奧斯卡肯定,今年的土耳其、羅馬尼亞等電影小國再次拔得頭籌。中國的《團圓》和日本導演山田洋次的《弟弟》則以來自東方的淳樸吸引了評委團。本屆柏林沒有固守政治口味,在60大壽之際,選擇重歸了溫暖的家庭和親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