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華,王業(yè)泰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視屏顯示終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VDT)包括計算機終端顯示器、電視機、游戲機、手機屏幕、電子告示牌、機器的操作界面等,現已廣泛應用于學習、工作和生活,它給人們帶來方便和高效率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新的職業(yè)衛(wèi)生問題。VDT作業(yè)過久會有頭暈、頭脹、頸和腰背酸痛、四肢酸麻、食欲減退、便秘和視疲勞,稱為VDT綜合征(video display terminal syndrome,VDTS),美國眼科協會(American Optometric Association)定義為計算機視覺證候群(computer vision syndrome,CVS)[1-4]。視疲勞又稱眼疲勞(eye-strain,eye fatigue),常以病人自覺癥狀為基礎,包括視力模糊、流淚和眼脹等在內的眼部不適與全身疾病和精神(心理)因素交織在一起,所伴隨出現的一系列癥狀統稱為眼疲勞綜合征[5]。本研究基于1.5 h的持續(xù)VDT游戲作業(yè)實驗測評VDT作業(yè)對視疲勞癥狀、閃光融合頻率值和體溫的影響,以便能客觀地測評、分析VDT作業(yè)者的視疲勞狀態(tài),為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及時預防、減輕VDT視疲勞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提高視覺質量以及進行初級職業(yè)護理提供指導性的建議。
1.1 對象 以天津康復醫(yī)學會亞健康專業(yè)委員會首次公布的亞健康狀態(tài)自評表對無疾病志愿者進行健康狀況評測,選出得分低于50分者,確定近期處于完全健康狀態(tài)。排除:①全身疾病(高血壓、甲狀腺功能亢進、貧血、糖尿病、心功能不全);②精神病早期、心理疾病或心理疾病病史、鼻旁竇疾患;③眼部器質性病,眼底疾患及眼外傷病史;④斜視、屈光不正、青光眼家族史。最后確定測試對象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齡20歲~26歲(平均24.06歲),均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
1.2 儀器與方法
1.2.1 實驗前指導 實驗前1 d使被試者了解實驗過程、熟悉儀器、實驗任務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提示被試者要保證休息和睡眠。
1.2.2 儀器 ①閃光融合頻率計為北大青鳥BD-Ⅱ=118型,亮點閃爍頻率4.0 Hz~60.0 Hz,亮點直徑2 mm,亮點顏色藍色,背景光全黑,亮點閃爍亮黑比3∶1。②電腦為聯想開天M4350,CRT顯示器,刷新頻率85 Hz,無屏保,視屏顯示因子及各項參數保持不變。實驗者使用同一臺電腦。③體溫計。
1.2.3 實驗環(huán)境 地點:實驗室,室溫23.2℃±3.2℃,緊拉窗簾,控制、消除眩光,采用柔和的白色日光燈照明,使室內照度與亮度均勻穩(wěn)定。保持安靜減少噪聲,保持實驗環(huán)境的通風及透光性。時間:均選擇上午最清醒、效率最高的時間段,約08:30開始,實驗都在相同的時間段進行,每天只采集1個被試者。
1.2.4 VDT作業(yè)內容 實驗前:問卷測評被試者游戲熟練程度,前1 d的休息狀況,此時清醒度、狀態(tài)良好者完成疲勞前疲勞癥狀問卷調查表,體溫測量,疲勞前臨界閃爍融合頻率(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CFF)測試。實驗前被試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調整顯示器的傾斜角和椅子的高度,選用自己感覺舒適合理的坐姿,以盡量減少試驗中產生的機體疲勞。實驗中:視距離50.0 cm±4.2 cm,顯示器上部邊緣低于被試者的眼高,開始全屏玩計算機祖瑪游戲(初級難度)1.5 h左右(這個游戲和時間會產生比較少的精神疲勞)。游戲過程中盡量保持游戲的連續(xù)性。實驗后:快速完成疲勞后疲勞癥狀問卷調查表,并進行疲勞后CFF測試,體溫測量。疲勞癥狀問卷調查表以現公認的意大利學者Rechichi等[6]提出的視疲勞10個主訴癥狀:頭痛、流淚、眼刺痛、視物模糊、復視、眼癢、畏光、眨眼、惡心、眼沉重感為判斷標準。當具有其中兩個或以上癥狀時即可判定為視疲勞。另外,多加了眼脹、眼干、異物感、頭暈、眼花、眼疲倦作為參考。視疲勞程度分為無、輕度、次輕度、中度、次重度、重度5個等級。
2.1 疲勞問卷調查結果 所有被試者實驗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視疲勞,而且都至少有兩個以上視疲勞的主訴癥狀,除眨眼未統計,以Rechichi的判斷標準,均滿足視覺疲勞。37例被試者疲勞后不同性別視疲勞癥狀頻數及發(fā)生率見表1。
表1 37例被試者疲勞后不同性別癥狀頻數及發(fā)生率
2.2 實驗前、后被試者CFF與體溫比較(見表2)
表2 實驗前、后被試者CFF和溫度比較(±s)
表2 實驗前、后被試者CFF和溫度比較(±s)
項目 例數 CFF Hz體溫℃實驗前 37 35.003±2.259 36.208±0.399實驗后 37 33.730±1.972 35.824±0.449 P<0.02 <0.01
本研究通過亞健康狀態(tài)自評表及排除身體疾病和眼病確定完全健康的在校學生被試者37例。實驗前確保被試者身體諸狀態(tài)良好,實驗中被試者根據自己意愿選擇最佳狀態(tài)以盡量減少機體疲勞,以計算機祖瑪游戲作為測試游戲,測試時間1.5 h左右,并采取措施盡量減弱、減少或去除環(huán)境及其他因素對采集結果的影響。
實驗前、后分別對被試者進行疲勞癥狀問卷調查、閃光融合頻率計測試和體溫測量。根據Rechichi的判斷標準和閃光融合頻率計的原理表明被試者VDT實驗后處于視疲勞狀態(tài)。一般情況下體溫在06:00~13:00是升高的趨勢[7],而本實驗后體表溫度下降顯著,說明視疲勞后人體能量趨于穩(wěn)定,這與中醫(yī)脈診學分析相一致,中醫(yī)正是根據人體“能量”(即所謂的“氣血”)的虧損、旺盛、分布、失衡等來診治人體疾病的[8],但溫度跟視疲勞的確切關系還需進一步研究。
近年來,隨著VDT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現在的大部分上班族經常訴說視覺疲勞的有關癥狀,最嚴重的疲勞和普遍的抱怨是與長時間的工作有關。注視發(fā)光的顯示屏幕是VDT作業(yè)最顯著的特征。在作業(yè)過程中,視線在顯示屏幕、鍵盤和文稿之間頻繁移動和注視,視線的移動次數和視點的移動范圍都顯著大于傳統桌面作業(yè)。研究發(fā)現,一般人員利用VDT撰寫、修改文章時對屏幕的注視率可達60%~80%。信息檢索作業(yè)時間的80%在注視屏幕。而隨著計算機游戲的盛行,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沉溺于計算機游戲,由于游戲具有幻想、挑戰(zhàn)、好奇等特征,容易使人產生快樂和愉悅,使玩家在游戲時忘卻了自我,達到了某種程度上的沉浸,有時目不轉睛地注視屏幕能長達幾個小時。本研究表明,1.5 h的持續(xù)VDT作業(yè)已經對作業(yè)者產生了明顯的視覺疲勞,所以建議在VDT作業(yè)中要對眼睛進行適當的防護,不易連續(xù)長時間地進行VDT作業(yè)。由于樣本數量有限,本文結果距臨床使用還有一定的距離。
[1] 金晨暉.電腦屏幕放置位置對電腦視力綜合征的影響[J].國際眼科雜志,2007,7(5):336-337.
[2] 孫靜,余敏斌.計算機視覺征候群的原因和防治[J].國外醫(yī)學:眼科學分冊,2005,29(6):361-364.
[3] Yen-Hui Lin,Chih-Yong Chen,Shih-Yi Lu,et al.Visual fatigue during VDT work:Effects of time-based and environmentbased conditions[J].Displays,2008,29(5):487-492.
[4] 余惜金,黃中寧,黃杜茹,等.視屏顯示終端對視覺系統影響的研究[J].中國職業(yè)醫(yī)學,2007,34(5):392-394.
[5] 陳曉明.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2-33.
[6] Rechichi C,Scullica L.Asthenopia and monitor characteristics[J].J Fr Ophtalmol,1990,13(8-9):456-457.
[7] 林林.一日內不同時間口溫與腋溫測量值變化及關系的探討[J].護理研究,2005,19(10A):2023.
[8] 張愛華,豆小璽,王龍.脈搏信號功率譜分析對精神疲勞狀態(tài)的識別[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1):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