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莎莎
2010年2月,筆者作為北京市通用技術現(xiàn)狀調研項目組的一員參加了“北京市普通高中通用技術選修模塊冬令營”活動。本次冬令營旨在探索通用技術選修模塊的開設方式,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職業(yè)技術學校的教學資源,使普教與職教相結合,從而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
冬令營共有四個教學選修展示模塊,分別是汽車駕駛與保養(yǎng)模塊、懸臂梁設計制作模塊、服裝及其設計模塊和書架設計制作模塊,這四個教學模塊分別在四個教學展示點進行。筆者參加的是服裝及其設計模塊,因此,本文對于北京市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冬令營活動的思考,僅從服裝及其設計模塊進行。
《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中《選修6:服裝及其設計》明確指出,服裝及其設計模塊旨在引導學生從提高自身技術素養(yǎng)的角度學習服裝設計,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運用結構、流程、系統(tǒng)等思想方法,感受服裝設計所蘊含的文化藝術,加深對技術的人文性的領悟。
本次冬令營活動中,基本符合課標中關于服裝及設計模塊的要求,通過活動,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合作能力。
1.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在冬令營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在教師講完第一節(jié)《“繡虎雕龍”迎新春》以后,學生就進入自己設計改造服裝的構思階段。學生圍繞虎年新春這個主題,利用學校準備好的材料,設計出自己的方案,同時在設計過程中,積極向主講老師和自己的帶隊老師請教,不斷的修正自己的方案,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自主探究的能力。
2.動手操作能力。
動手操作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技術素養(yǎng)的最直接的體現(xiàn),也是技術課中關于“以學生親手操作,親歷情境,親身體驗為基礎,強調學生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的充分體現(xiàn)。學生初步做好自己的設計方案后,老師再給學生講授《服裝的造型設計》一課,內(nèi)容包括裝飾方法和服裝設計的美學原則,之后還有工藝老師教授給學生們縫補、粘貼和熨燙的基本工藝。同學們制作的過程是把設計思想實物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更是一個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進行知識建構的過程。對于制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找老師和同學請教,直到把問題解決。學生從一開始的穿針引線到縫補、粘貼、熨燙,直至整個作品成形,都是教師一步一步的指導,學生們一針一線縫的結果。冬令營結束后,一位學生說:“以后可以把自己的衣服改造得與眾不同了?!蓖ㄟ^動手做,學生的技術設計與制作能力、技術試驗與技術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所學技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得到增強。
3.自主合作能力。
在設計之初,學生們能給其他同學的設計方案提出自己的意見,對在制作過程中一些工藝無法由一個人單獨完成,他們就會自覺地組成一個小組,相互協(xié)作來完成,充分體現(xiàn)了他們的自主合作能力。
本次冬令營的最大的成功在于,它關注了學生的情緒體驗和情感體驗。首先,冬令營先讓學生從情感態(tài)度上得到了參與。從我們的訪談中,我們了解到各學校來參加冬令營的學生都是對這個冬令營相關模塊的活動十分感興趣的同學,這就給冬令營的成功舉辦奠定了基礎。其次,教師關注學生的情緒體驗和情感體驗。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能夠根據(jù)學生的情緒反應幫助學生,有的學生看到其他的同學已經(jīng)做好了,而自己的作品還有許多細節(jié)沒有設計,情緒有點低落,想要放棄作品的制作,帶隊老師及時觀察到這名學生的情緒變化,給學生以鼓勵,幫助這們學習完成了作品,結果這名學生的作品十分符合主題,并且制作工藝和材料也與眾不同,成為一件優(yōu)秀的作品,這名學生也因此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在本次冬令營活動的服裝模塊活動中,北京市東城區(qū)職業(yè)教育中心學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專業(yè)化的平臺。從服裝改造到最后的作品展示,無不體現(xiàn)出其專業(yè)性。最讓學生興奮的環(huán)節(jié)要屬作品展示了,經(jīng)過兩天的努力,學生們的服裝改造工作都已經(jīng)完成,東城區(qū)職業(yè)教育中心學校為學生們提供了一次動態(tài)展示的機會,學生們在T臺上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這是對學生們這幾天努力成果的展示,也是對所取得成績的一種肯定。
設計圖是一個好的作品的前導,也是一個設計師的思想的體現(xiàn),更是作品成形的指揮家。
本次冬令營是北京市普通高中通用技術選修模塊第一次開營,根據(jù)《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中《選修6:服裝及其設計》的要求:通過服裝設計及制作模塊的學習,學生應理解服裝與材料、服裝與文化的關系;初步學會簡單服裝的造型設計;學會用服裝結構圖表達服裝設計意圖;學會生活中的著裝設計;能設計具有個性化的簡單服裝,形成衣著審美意識。教學中應強調簡便易得的服裝材料(如舊衣或紙模等)的利用,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設計實踐和動手創(chuàng)作的機會,以加強審美、造美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本次冬令營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但這其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學生在教師講完第一課后,顯得很興奮,在設計教師的指導下,都開始構思自己的作品,然后就開始動手制作了。筆者認為,這個過程少了用服裝結構圖表達服裝設計意圖的環(huán)節(jié)。通用技術是一門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的開發(fā)的課程,它是以學生的設計過程為體現(xiàn)的,這時,用服裝結構圖表達服裝設計意圖的環(huán)節(jié)就顯得尤為的重要。學生在整個做的過程中由于缺少了做設計圖過程,出現(xiàn)了在“做中想,想中做,邊想邊做”的情況,導致有的學生的思路不夠清晰,作品做到一半的時候就做不下去??梢娫O計思想圖紙化對于學生制作出作品的重要性。
冬令營活動中,學生在粘貼、簡單的縫補,以及膠槍的使用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鍛煉。但是,對于電動縫紉機的使用、熨燙等高級技能的學習則是淺嘗輒止,這主要是出于對學生安全的角度來考慮的,也是因為冬令營時間有限,要想學到所有的技能是較難實現(xiàn)的。由于時間太倉促,學生的基礎沒有打牢,冬令營從開營到結束只經(jīng)過了兩天半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我們經(jīng)歷了設計、制作、訓練、展示的環(huán)節(jié),時間非常的緊張。因此,學生沒有全面學習到服裝的基本的技能,比如對面料的認識、服裝的設計方法、服裝的造型設計等,以及對服裝制圖的基本工具的使用和裁剪的技能。這樣就導致學生在冬令營活動結束后,就沒有更多的技能上的收獲,學生獲得的只是一次經(jīng)歷,而沒有學到真正的、可用于生活的技能。
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句話就可以完成的,是需要我們考慮到方方面面的事情,比如安全因素、教學計劃和時間因素等。要想真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必須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做的活動中去,同時,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到作品每一個細節(jié)的制作中。
總體來講,本次通用技術冬令營活動還是很成功的。在活動中,教學通過一體化的有序安排,在真正意義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在教學形式上,教師顛覆了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教中學、學中教”。教師們寓教于樂,學生們在樂的過程中學到了技能。同時,本次活動也促進了校際間的了解、交流與合作。
本次冬令營活動是一次職業(yè)技能的體驗之旅,讓學生體驗到了技術改變生活的樂趣。同時,本次冬令營也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生存、學會做人的一門社會課。學生在這里收獲到了充實、快樂和真正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