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萍
有人說:語文是詩意的,激情的,它有高山流水的奔涌,一馬平川的傾訴。有人說:語文,是勵志、交鋒、感悟、體驗、暢談、潛吟,是抑揚頓挫,是回腸蕩氣,是余音繞梁……筆者想說,語文其實是一種幸福,是一種與學生共創(chuàng)共享的幸福!
許多人認為現(xiàn)在的學生生活條件優(yōu)越,所以他們個性比較自私、冷漠、不懂得如何關心人,更不懂家長的甘苦。果真如此嗎?在一節(jié)選拔性質(zhì)的公開課上,筆者上的是李祥森的《臺階》,隨著劉和剛的一曲《父親》拉開序幕,當分析品味完父親為了家里筑臺階而不辭勞苦的細節(jié)描寫之后,筆者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文中那個老實厚道、低眉順眼、累了一輩子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你想對他說點什么呢?為了渲染氣氛,筆者再次讓《父親》的旋律在教室里響起,此時筆者自身已經(jīng)融入悠揚的旋律中,動容地啟發(fā)著:“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有多少兒女曾經(jīng)為沒有孝敬好在世的父母而后悔不已呀!作為正在求學的我們對父母最大的孝順就是什么呢?”……
也許是被筆者感染了,學習委員緩緩站起來,用她那一貫溫柔的聲音說:“爸爸,我每次晚上放學回家,你都會在家的那條巷口等著我,然后幫我推著自行車,無論春夏秋冬,您從沒有間斷過。有一次,我的自行車鎖打不開了,您等急了,迎到學校門口。爸爸,迎著您焦急的目光,看到您滿臉的汗水,您知道我是多么高興而又不安呀。我想對您說,我一定會以加倍的努力給你一個滿意的答卷!”
一名平時比較調(diào)皮的學生站起來充滿深情地說:“爸爸,您的那雙黃幫鞋底子已經(jīng)磨得差不多了,為您買一雙新鞋就是我最想做的事情。平時都叫您為我操心了,從今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考上好一點的學校,讓你開心!”
筆者想這么一個調(diào)皮的學生,說出如此真摯的話語,應該是打心眼兒里被感動了。接下來筆者繼續(xù)聲情并茂地鼓勵學生:“走進父親,我們有太多的話語,太多的故事,那么走進其他的親人呢?大家也可以講講自己與母親的故事?!庇谑菍W生踴躍發(fā)言:“平時我老是覺得父母偏心姐姐,就在今天早上我沒有吃飯,可是媽媽硬是在我的書包里塞了兩個雞蛋,我才覺得自己一直錯怪了親愛的媽媽!在此,我想向媽媽道個歉:媽媽,我永遠愛你!”“爸,媽,你們在外地打工,真的很辛苦,可是我卻每次都把你們寄回來的錢任意揮霍,甚至上網(wǎng)。我想對你們說聲對不起,我會好好努力的。爸媽,我想念你們!”此時,筆者看到好多學生眼圈都紅了。筆者在心中長舒一口氣,這節(jié)課最大的收獲就是聽到學生的真心話,誰說這一代學生不懂得父母的甘苦,不明白自己的對與錯,不懂得人間真情?只不過是缺乏正確的疏導,缺乏適度的感化罷了。
新課標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nèi)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之中。盡管課堂上筆者是淚灑《臺階》,但是和學生一起經(jīng)歷一次愛的洗禮,讓人覺得很幸福!
許多教師都抱怨,現(xiàn)在的學生缺乏進取心,更缺乏競爭力。難道真的是他們不思進取嗎?初三的復習階段,可以說是枯燥無味的,尤其是第二輪復習,好多知識都需要記憶,怎么辦呢?筆者想到新課標上的一些話: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并能夠根據(jù)需要不斷自我調(diào)節(jié)、更新發(fā)展。于是筆者開始履行這個“首席發(fā)言人”的職權,在古詩名句和文言文的復習中,分組競賽,把全班分為四大組,一律采用積分制,最后評出優(yōu)勝組。冠軍組的獎勵是當堂拍合影照。
在古詩名句的復習中筆者采用分組“對詩”的方法,組與組之間進行對詩,不僅要說出詩句的出處、作者,還得稍作賞析。學生爭先恐后,那場面仿佛就是電影《劉三姐》里的對歌。
在文言文的實詞、虛詞記憶中,先分配任務給大組,然后再由組長分配到4個人的小組,合作積累加點字的解釋、整句的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讓他們準備一節(jié)課的時間,本大組的內(nèi)容準備好了,還要去準備其他組的,以備搶答。在強烈的榮譽感面前,學生無精打采之貌一掃而光,個個都在合作理解、背誦。記得有人曾說過:背誦,是一種野蠻的手段,文明的方法!能讓學生領悟野蠻和文明的,當屬更高明也是最普通的方法——寓教于樂!
由于學生是有備而來,第二節(jié)課競賽的場面當然異常熱鬧,就連平時基礎落后的學生都能得好幾分。筆者身兼考官、裁判、記分員,時而拋出贊許的話語,時而發(fā)出惋惜的感嘆,與學生一起創(chuàng)造、分享掌握知識的喜悅。
原來,不是學生缺少進取精神,而是教師缺乏鼓勵機智。
每當?shù)匠抢锏闹袑W聽課,經(jīng)常會慨嘆人家的學生如何會表演,如何會發(fā)言。難道農(nóng)村中學的學生就真的只會讀死書嗎?《皇帝的新裝》是一篇童話,許多學生在小學階段都已經(jīng)讀完了。當它再次出現(xiàn)在初一年級的課本上時,教師如何上出新意呢?筆者是這樣來安排的:先學習文本,然后分組進行表演。要求:圍繞童話的細節(jié),展開合理的想象,也可以給童話續(xù)上新的結(jié)尾。每個小組要準備一些道具,并且可以化妝。表演結(jié)束將評選出最佳表演獎。
在表演之前,班級里進行環(huán)境的渲染,課代表帶領大家在黑板上畫上皇宮城堡、游行的隊伍等,把教室里布置得充滿異域風情。小組表演采用抽簽順序,評委是全班學生和筆者。
表演開始了,看到每組都化了妝,都準備了表演的道具,像皇冠、模仿的織布機等,筆者就在心里暗想:如果有一天課本不再是紙質(zhì)的了,學生上課拿出演員表演的功夫,那我們的語文課是不是就更加趣味橫生了?
表演過程中讓人影響深的是幾位平時學習成績比較落后而且又有些調(diào)皮的學生,他們都在組里擔任了重要的角色。有的把皇帝的一招一式演得很逼真,有的把大臣的唯恐自己不忠誠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還有的把倆騙子也演活了。特別是拓展部分表演的更是很有特色。有的認為最后皇帝相信了大家,把那倆騙子給抓起來了;也有的說皇帝把游行大典繼續(xù)進行了下去,然后氣急敗壞地抓了那個說真話的孩子。
誰說農(nóng)村中學的學生不如城里的?他們不是也很會表演嗎?只要給這些學生一方平臺,他們一定會一展自己的風采!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作為學習和發(fā)展主體的學生,他們也有著不可低估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作為組織者和領導者的每一位語文教師,應該與學生一起共創(chuàng)共享語文的幸福,以達到提高語文素質(zhì)的目的,達到教師職業(yè)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