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毅
(白銀市會寧縣第四中學,甘肅 白銀 730700)
母語對學習第二種語言的影響是客觀存在且無法避免的。英語寫作中受母語的干擾是嚴重影響英語寫作的一個重要因素。分析在英語寫作中漢語干擾對學生學習外語的影響,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寫作實踐上都是大有益處的。
1.中文表達習慣導致的搭配錯誤和問題
英文表達中有一些習慣的搭配,如果直接從中文字對字地翻譯成英文就造成搭配錯誤。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應該注意積累英文中的固定搭配,這樣在寫作中才能地道地表達。
(1)主謂搭配錯誤
例:“最近我工作非常忙?!?/p>
錯:My work is very busy lately.
正:I'm very busy w ith m y work lately.
(2)動賓搭配問題
①搭配錯誤。是由于不熟悉固定搭配,從中文逐字翻譯造成的。
②遣詞錯誤。很多情況下,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動詞時,總是依賴一些所謂的“萬能動詞”,如have,bring,make,take,help等,這樣的表達不夠精確。因此,學生在平時的英語學習中要注意積累動賓搭配,如:broaden one's horizon,enrich know ledge,to sharpen one's skills,to better one's life等,這樣寫作時才能表達自如確切。
例:W e can learn more know ledge w ith the help of Internet.
We can obtain/gain knowledge with the help of Internet.
2.中文句法導致的英語句法錯誤
例(1):“因為彼特矮了,所以他不能成為警察?!?/p>
錯:Because he is short,so Peter can't be a policeman.
正:Because he is short,Peter can'tbe a policeman.
例(2):“吸煙對身體有害?!?/p>
錯:Smoke is harm fu l to our health.
正:Smoking is harm fu l to our health.
例(3):“有六十個人參加會議?!?/p>
錯:There are 60 peop le attend themeeting.
正:There are 60 peop le attending themeeting.
3.中文思維導致的中文式句子
漢語是自然語序,即思維和語言自然合拍,句子的語序基本反映了思想的過程,句子習慣在開頭從側(cè)面說明外圍環(huán)境,如時間、地點、原因、條件等,最后畫龍點睛,點出重要信息,下結(jié)論,表態(tài)度。漢語中大量句子采用兼動式或連動式結(jié)構(gòu),動詞較多。英語恰好相反,習慣把最重要的事如態(tài)度、觀點、結(jié)論放在句首直截了當先說出,然后再將其他信息如理由、事實、原因、例證等補充進來。因此,英語復合句較多,句子結(jié)構(gòu)多為重心在前,句子呈線性,即以主——謂——賓為核心,首先安排主要內(nèi)容,然后借助連詞、短語、從句進行擴展,使句子成分有效地結(jié)合起來。通常一個英語句子有并列的動詞充當謂語,其他動作的意義則用非謂語動詞、名詞化結(jié)構(gòu)、介詞、副詞等充當。
如:“我和你分離了多年后,今天收到你的來信,我非常高興。”
錯:A fter so many years of isolation,I have now received your letter,so Iam very glad.
一個學習英語的中國學生造了這樣一個句子,描述班里一名淘氣的孩子:“My class has naughty boy name call Sheng Haut.He everyday in class likes scold people bad wordsand fighting.”如果不進行對比分析,很難看出錯誤的原因。這句話的漢語意思應該是:“我班有個淘氣男孩,名字叫沈浩,他每天在班里喜歡罵人打架?!?/p>
這樣一對比,其錯誤的原因就一目了然,這與漢語中沒有謂語動詞和非謂語動詞的區(qū)分有關(guān),而這位學生把漢語的表達方式搬進了英語,不區(qū)分謂語動詞和非謂語動詞,于是犯了錯誤。
4.措詞差異
不同的思維方式會影響風格和遣詞造句。漢語思維模式是形象的、直觀的,常用類比、比喻和象征。漢語用詞傾向于具體,常常以實的形式表達虛的概念,以具體的形象表達抽象的內(nèi)容。而英式思維是概括的、抽象的,西方人注重抽象思維,以概念、推理、判斷為主,擅長用抽象的概念表達具體的事物。中西方的不同思維方式導致了詞匯方面的差異。學生在處理漢英詞組轉(zhuǎn)換時,經(jīng)常沿襲母語的形象思維方式,根據(jù)漢語意思套用英語單詞,很難準確地表達思想。如:“睡得晚”,有的學生就直譯為“sleep late”,而正確的表達為“stay up late”;“紅茶”直譯為“red tea”,英語應為“b lack tea”;“黑眼珠”直譯為“b lack eye”,應為“dark brown eye”。中文文章還喜歡用比喻,如“只有教育才能讓我們國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用“Nothing but education can make our country stand in the forestof theworld people”表達此義,盡管西方人可能讀懂我們的意思,但這句表達是中文式的,英語則用“rank among the advanc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又如:“Now we are studying hard.After we step out of the school gate,we can contribute to our society.”英語則用“ A fter graducation”。
5.謀篇布局差異
依照漢語篇章結(jié)構(gòu)模式寫出的英語作文,雖然自以為對題目做了充分的表達,但往往內(nèi)容松散,缺乏連貫,有的甚至思路混亂,言不達意。漢語文章的主題以反復而又發(fā)展的螺旋型式加以展開,而英語篇章表達的典型模式是直線型。美國語言學家羅伯特·卡普蘭對中國留學生英語寫作“缺乏連貫性”的原因進行了研究,認為“主要是由英語語段的線性結(jié)構(gòu)和漢語文化中典型的‘螺旋型’結(jié)構(gòu)之間存在的差異所致”。
1.語篇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語感是人們直覺地感受和領悟語言的能力,培養(yǎng)語感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一種思維定勢的過程。學生通過有目地閱讀一定量的語言材料后,可以對這種語言產(chǎn)生直覺認識。
2.在語境中進行詞匯和語法學習
如在學習obligation這個單詞時,筆者舉例:“Now it's your parents'obligation to feed you and send you to school.”此時學生對這個單詞的含義只能猜對一半兒。這時筆者又問學生:“What's your obligation when your parents are old?”較好成績的學生能夠回答“To support them.”這樣,全體學生就能反應過來obligation是“責任、義務”的意思。
3.通過語篇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篇章建構(gòu)能力
在英文寫作中,有些學生整篇文章都用簡單句,使文章顯得單調(diào)乏味,而且句子與句子之間銜接不緊湊,因此,教師在講解課文時要強調(diào)各種連詞的用法及作用。如表示意義引申的連詞:and,again,also,besides,moreover,furthermore,in addition 等。表示對比對照的連詞 :sim ilarly,in the same way,in contrast,on the other hand,however,nevertheless,instead,although 等。表時間關(guān)系的連詞:first,now,before,after that,to begin w ith,more important等。這些詞可幫助學生弄清整個篇章結(jié)構(gòu)層次及作者的寫作思路,有利于整個文章的理解。
4.提高學生用英語解釋和釋義的能力
學生用英語解釋詞匯和釋義句子,用自己的話概括所學段落的過程,正是用英語理解和思維的過程。如在作文時,如果不知道某個東西的英語表達方式而又無詞典可查,這時學生就會用其釋義來代替,如用“a person whomakes clothes”來代替“a tailor”,這雖不完全符合英語語言習慣,但對初學寫作的高中生來說還是值得鼓勵的。
另外,了解西方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充分地了解了西方文化,才能理解他們的思維習慣,才會用他們樂于接受的思維方式去說話作文。
[1]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劉寬平,周業(yè)芳.英漢思維差異對中國學生EFL寫作的影響[J].外語學刊,2004(5).
[3]劉玫潔.淺析學生英漢換位能力的培養(yǎng)[J].南寧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