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吉林
作者:翟吉林,中學一級教師,一直從事機電專業(yè)教學研究。
生態(tài)課堂的內涵是指學生和教師之間、師生和知識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知識和生活之間的一種動態(tài)的和諧。它是一種最高境界的教學感覺和學習氛圍。機械基礎是機電、機械類專業(yè)的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專業(yè)基礎課,也是專業(yè)基礎課程中較難掌握的一門課。而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普遍較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也極易使學生產生懼學和棄學的情緒。如何構建機械基礎生態(tài)課堂,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共同體會學習的樂趣,實現師生共同發(fā)展、持續(xù)發(fā)展與和諧發(fā)展?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嘗試與實踐,取得良好的效果。
課堂是為教育教學目的服務的,課堂的內涵和價值總是隨教育理念的變化而變化,變化的課堂內涵必定帶來變化的課堂實踐。生態(tài)課堂是基于知識課堂、能力課堂之上的課堂實踐。機械基礎生態(tài)課堂要求教師憑借高超的教學機智和高度的教學敏感用一雙慧眼關注學生個體的發(fā)展。
首先,機械基礎生態(tài)課堂教學的理念要求教師帶領學生走進火熱的生活,把知識的教學納入人的動態(tài)生成
中。正如湖北大學教育學院靖國平院長在《讓課堂充滿智慧探險》中所說;“課堂世界是人類生活實踐及其經驗的總結和提煉,它濃縮了生活世界的要素和精華,課堂事件是復雜的生活世界的剪影或影像。但另一方面,課堂活動的本體價值在于回歸實踐并不斷地進行反思。質言之,課堂知識需要回歸生活經驗,課堂理性需要達成實踐智慧,課堂情感需要貫穿生活感悟?!彼詫I(yè)課教師應帶領學生利用廣泛存在于學校、家庭、社會、自然、網絡和種種媒體中的多種資源進行專業(yè)基礎知識的學習,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和人生體驗,使課堂從時間、空間上得到擴展和延伸,使課堂教學透射出濃濃的生活氣息。
其次,機械基礎生態(tài)課堂教學的特征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親手營造屬于他們自己的生活。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體驗是最重要的生活方式。生態(tài)課堂教學主張善待學生生命的自主性,力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充分尊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想法,做到引導思路、介紹方法,但不給出結論,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體驗。所以,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樂體驗求知欲、創(chuàng)造欲,并且使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睂τ跈C械基礎課堂,不僅是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場所,也是學生快樂體驗人生的地方。因此,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敢疑、善疑。當一個學生對某門學科發(fā)生興趣時,他總是心情愉快地去學習,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
1)生態(tài)課堂也是生活化的課堂,需要把教學過程還原為生活過程,使每個學生都處在一種“身臨其境”的主動狀態(tài)中,學習便成了有生命意義的生活。比如教學其他常用機構——變速機構部分,由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分組討論:駕駛員在駕駛汽車時,為什么經常用右手撥動右側的撥桿,就能使汽車行駛速度時快時慢,有時還可以把車向后倒?然后視頻演示駕駛員實際撥動撥桿的操作,這時有很多學生“插嘴”:這是在改變一對齒輪傳動比的大小和傳動方向,從而改變車輪的轉速和轉向。巧妙的設計使學生感到很新奇,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
又如,在騎自行車時,腳踩自行車踏板向前行駛,而反轉踏板時,自行車為什么不會實現倒車?卷揚機在提升貨物之后,盡管機器已經停止工作,但貨物為什么不會下降,而是穩(wěn)穩(wěn)地停在空中?用大腦風暴法,用一連串的疑問,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再如槽輪機構是一種常用的間歇運動機構,應用在電影放映機上的卷片機構。為了利用人的視覺停留現象,要求影片作間歇運動,它采用四槽槽輪機構,當傳動軸帶動圓銷每轉過一周,槽輪相應地轉過90°,因此能使影片的畫面作短暫的停留。對于這一知識點,可制作小視頻課件,組織學生討論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使專業(yè)課堂生機盎然。
2)適時運用愉快教學法,巧用一些生動幽默的話語來調節(jié)課堂氣氛。比如課堂中常見的交頭接耳現象,如果教師以退為進,采用引咎自責的方式,將學生的干擾反其道說成是教師干擾學生,相信沒有一個學生會信以為真,但這卻能讓學生的不當行為戛然而止。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的話應該引起人們的思索。其實,教學中不是缺少教學生態(tài)資源,而是缺少發(fā)現和合理的利用。機械基礎的課堂教學每一分鐘都在孕育創(chuàng)造,都將可能誕生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創(chuàng)意。精彩的生成有的在預設之中,有的在意料之外。這就要求教師從關注預設走向關注學生的生成性資源,面對課堂上的“陰差陽錯”“節(jié)外生枝”“靈光一閃”,不能視而不見,避而不談,而需要教師憑借高超的教學智慧和敏感,用一雙慧眼及時捕捉稍縱即逝的生成性資源,使師生激情燃燒,個性彰顯,智慧噴薄,讓課堂教學在動態(tài)生成中得到完善,走向大氣,走向灑脫,走向睿智;學生在動態(tài)生成中得到全面、健康發(fā)展,讓課堂真正成為師生心靈
共舞的家園。比如高三復習機械基礎,對教材(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第四版)第四章齒輪傳動部分第三節(jié)介紹齒形角和壓力角的概念,課堂上突然有學生在下面“插嘴”:壓力角和齒形角的概念一樣嗎?這一“意外”讓筆者眼前一亮,正如一首歌中唱道“遇上你是我的緣,守望你是我的歌”,盡管這不在課前的預設中,多年的經驗告訴筆者千萬不能忽視這一“意外”。于是筆者立即板書這一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各抒己見。筆者參與小組的討論,最后每小組將討論的結果分別寫在卡片上展示出來。令筆者驚喜的是展示的結論竟然一致:單個齒輪(構件)只研究漸開線上的齒形角,壓力角是嚙合傳動(兩個或多個構件相互作用)時才存在的概念。剛才的討論使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學生的思路打開了,學習的主動性真正調動起來。這些細節(jié)是備課時絕沒想到的,原來只是一般的復習課,沒想到創(chuàng)造了一個和諧高效的生態(tài)課堂片斷,雖然課堂任務沒有完成,但這一片刻和諧卻是難得,它所帶來的學習效果是無與倫比的。
課堂是涌動著的生命,生成問題的課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課堂。面對生成性的教學資源,教師應及時捕捉,科學、藝術、有效地處理,讓它成為教育的良機,而不是夜空中一顆美麗的流星。
隨著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入,生態(tài)課堂的價值日益突顯。積極營造充滿生命活力的機械基礎生態(tài)課堂,還學生自由發(fā)展的空間,讓師生在相互學習中享受共同進步的快樂,讓學生在愉悅中獲取知識的同時將生命活出更高的價值。
[1]吳鼎福,諸文蔚.教育生態(tài)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2]葉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跨世紀思考之三[J].教育參考,1997(4)
[3]李森.論課堂的生態(tài)特征、本質及功能[J].教育研究,2005(10)
[4]曹湊貴.生態(tài)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