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鑫梅(江蘇省海門市育才中學)
我的課堂,“我”做主
江鑫梅(江蘇省海門市育才中學)
坐著幾十位聽課的領導和老師,學生們卻沒有絲毫的怯場。面對投影屏幕上跑出的一個個問題,學生們分成多個小組,熱烈地討論著。他們一個個身體前傾,躍躍欲試,有的索性站起來,走到講臺上發(fā)言。老師則穿行其間,傾聽學生討論和發(fā)言,偶爾就某個關鍵處,點撥幾句,激起學生更多的思考或討論。
這是 11月 30日下午,我在初三(10)班給天補片“區(qū)域共同體”的語文老師上的一堂公開課。課題是《囚綠記》。
用傳統(tǒng)的眼光來看,這樣的課堂有點兒“亂”,但這“亂”,卻展現(xiàn)出學生主動、師生互動的澎湃活力?!耙欢ㄒ寣W生樂學,學生的快樂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真正決定兒童發(fā)展的主體因素是學生自己?!币晃恢膶W者大聲疾呼。
2009年初,我校明確提出“提高品位,追求卓越,踐行發(fā)展教育”的發(fā)展理念。在認真借鑒山東杜郎口中學“三三六”自主學習課堂模式基礎上,結合我校實際,提出“四四八課堂”教學模式,實施以學案導學為載體,小組合作為主要手段,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深度研度讀“四四八發(fā)展性課堂”精髓的基礎上,在新課改先進理念的驅使下,我精心磨練、打造每一堂課。執(zhí)教的這堂課得到聽課老師的高度好評?!八乃陌恕睂W導教學模式打破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學先行,以學定教,將學生推到前臺,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全方位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四八”中的第一“四”是指課堂教學中的四性:自主性、互動性、協(xié)作性、高效性。
第二個“四”是指課堂教學中四步流程:預習——交流——展示——鞏固。
“八”是教學的八個環(huán)節(jié):學導設計——目標驅動——自 主預 習——合 作交 流——展 示 提升——反思提煉——達標檢測——整理鞏固。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有沒有動手實踐親歷過程 ,有沒有真正“動”起來 ,主動“學 ”起來,有沒有成為學習的主角,是衡量高效課堂的關鍵性指標。作為“穿行其間傾聽學生討論和發(fā)言,偶爾就某個關鍵處點撥”的教師,必須還得做以下的深入思考。
我是這樣安排的:我班有 54人,按單元成績編排后,進行整體編號,分別為 9個 l,9個 2,……9個 6,將編號為 1的同學安排到 9組中,擔任隊長,編號為 2的同學安排到 9組中,擔任副隊長,以此類推,最后再總體微調,綜合考慮男女生比例,各隊的展示能力等因素,同時將衛(wèi)生工作紀律管理全部承包,各小組自行安排。所有的班級活動也以隊為單位,目的是為了增強團隊的合力。
指導學生預習是搞好“四四八”發(fā)展課堂的重要前提,而學生對待預習的態(tài)度:(1)反正課堂上要互相間交流預習作業(yè)的,僅僅是做一做“學導用卷”而已;(2)先完成其他書面作業(yè),視時間最后完成預習作業(yè),而最后往往是預習作業(yè)草草了事,只是翻書填涂“學導卷”而已;(3)直接翻書查找填滿“學導卷”,萬事大吉。放棄了或放松了預習中的思維鍛煉,更談不上預習中知識的自主建構,等等。由于沒有預習或預習的不充分,課堂的交流、展示可想而知,交流沒有針對性,抓不住重點,交流展示效率低。因此,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一要教給方法,二要設好提綱。
教給方法。是要引導學生在課前閱讀課文時,反復閱讀,先粗后細,即先將整節(jié)課文粗略瀏覽一次,掌握概貌,然后根據(jù)教師給出的提綱再細讀一次,抓住重點,把握關鍵,研究難點,特別是對基本概念、知識形成的基本過程認真反復地看,對疑點、難點做好記錄,待課堂上交流或質疑來解決。
設好提綱。預習提綱的作用,一是勾畫每節(jié)課的知識架構,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二是設置知識疑點,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設疑必須做到:原則上突出“趣”字,形式上突出“新”字,內容上突出“巧”字。最后落實到 “樂”字,使學生愿意學,高興學。
我的做法是由小組中編號 5、6的同學提出學習中的問題,通過預習講義中的問題,從而提高效率;展示的要求是聲音洪亮,講清解決問題的根據(jù)和思路,力求步步有據(jù);爭論和質疑是學生思維火花的碰撞,爭論質疑從何而來,學生必須有思考,低質量的爭論和質疑不能成為我們發(fā)展課堂中的精彩,反而會變成一種走秀。爭論應是學生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見解,質疑是別人解題中存在的問題和解題的規(guī)范,等等。
一堂課下來,如果學生沒有任何的反思,課堂的效率是低下的,學生在發(fā)展課堂中,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發(fā)展,“四件事”“四個一”的要求,其實就是對學生反思學習的要求,首要的一步,就是讓學生完成訂正錯題集,其次是要讓學生學會考慮在課堂中自己的不足之處,對學習中的重點題目,是否把握,在預習中所遇到的問題,是否得到解決,是否在下次的預習中,有更好的措施。其三,引導學生進行章節(jié)整理,一章結束,其主要的知識點是什么。
世界是變化的,不變的是創(chuàng)新。是否具備創(chuàng)造力是衡量人才的一個重要標準。傳統(tǒng)應試教育“灌輸”的方式之所以備受詬病,就在于它完全扼殺了孩子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人成為接受知識的機器。未來社會的發(fā)展亟需的是復合型人才。有了課堂的高效,學生不必在課外再花過多的時間糾纏課本,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實踐,投入其他感興趣的領域,從而有機會成長為一個素質豐富、全方位發(fā)展的人。
全員打造高效課堂,無疑讓學生從繁重的課業(yè)中解放出來成為可能;“我的課堂我做主”,無疑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產生巨大作用。在這樣的嘗試下,我們欣喜地看到孩子們“一個個身體前傾,目光靈動”。在這樣的嘗試下,學習成為一種快樂,一種幸福,一種成就……
但愿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但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其中找到精彩、找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