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丹(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
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
——觀摩南通市中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競賽活動有感
■ 徐 丹(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
在南通市中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競賽活動中,我有幸聽了11位來自六縣一市的參賽老師執(zhí)教的精彩比賽課,有了一次學習的機會。
這是一次探討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教科研活動,參賽老師都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對語文學科進行整合,呈現(xiàn)了在課程整合理念下語文課新的教學模式。
雖然受條件的限制,這次比賽把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并沒有得到實現(xiàn),但從教師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認識和整個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來看,較之以前有很大進步,這也是本次比賽的一大亮點。
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通過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是把各種技術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課程中——就像在教學中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流暢。雖然,不同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方式不可能完全一樣,但是一些共性的原則是存在的。在這次比賽活動中,不少參賽老師都以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為指導,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的設計緊緊圍繞“新型教學結構”創(chuàng)建,較好地體現(xiàn)新型教學結構的要求,據(jù)此,想談點粗淺觀感。
本次比賽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是參賽教師對于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很多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特殊優(yōu)勢為學生提供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能使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使學生得到情感的體驗。
例如在《幽徑悲劇》上課之前,教師用視頻播放了一段“感動中國”人物評選中關于季羨林老人的介紹,畫面上老人清癯、慈祥的面容一下子拉近了學生和這位大學者的心靈距離,燕園幽雅寧靜的環(huán)境,讓學生獲得了對“幽徑”的直觀感受。主持人對于老人生平和學術成就的介紹讓學生對作者,特別是作者的為人和思想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有了這樣的知識“補給”,再次走進“幽徑”,就能較好地感知作者的喜怒,把握文章的主旨。
《都市精靈》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更是通過課前對網絡資源的利用,為學生搜集,挑選,整理了可以為課堂教學服務的大量圖片,音像資料,化靜為動,學生在課堂上,欣賞到從西伯利亞飛到昆明的紅嘴鷗的獨特魅力,觀看到上海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人民廣場上白白胖胖的鴿子與游人相嬉戲的溫馨場面,更可以領略到美國舊金山漁人碼頭旁若無人地打斗、游戲、爭搶地盤的海獅的有趣景象。腦海中抽象概念被具體化,形象化。課堂的氣氛因此而輕松,活躍,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從這些課上,我們都看到了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習環(huán)境進行設計,即提供了一種有利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良好環(huán)境。
如果說,教學設計僅僅停留在對學習環(huán)境設計的話,顯然是對建構主義教學設計的片面理解,因為建構主義教學設計的第二部分是:對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在這點上,《蘇州園林》的教學設計有很好的體現(xiàn)。
整堂課的教學設計,首先考慮的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也利用圖片和視頻,創(chuàng)設了一個“煙雨樓臺皆入畫”的優(yōu)美情境,讓學生在一種詩情畫意的意境中親近文本,走入文本。
而本堂課最大的亮點是在指導學生研讀文本內容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上,教師采取“先扶后放”的方式。在簡單地回顧說明文的相關知識后,教師示范講解了文章的第三小節(jié),即抓住“亭臺軒榭的布局”體現(xiàn)蘇州園林的特征這一小節(jié),教師設計了三個問題:
①朗讀語段。
②試用一句話概括亭臺軒榭的特征。
③作者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來凸顯這一特征?
學生在回答問題③時,需要運用說明方法的有關知識,課前設計時,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預先給學生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資源 (如說明方法及作用,表達方式,字詞賞析方法等)。這時,教師利用多媒體點擊超鏈接,說明方法的相關知識就顯示出來了。學生對教師提供的資料有選擇地進行利用,很順利地解決了教師提出的問題。
在教師引導講解一段后,再放手由學生對文章主體部分進行自主探究,也就是體會蘇州園林的局部和細部如何體現(xiàn)蘇州園林的特征。學生接受了學習任務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任意選取自己感興趣的語段,進行個別化和協(xié)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完成教學任務。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這樣的方式,對信息技術合理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化得到了較大的體現(xiàn),這樣的教學氛圍十分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很好地實現(xiàn)了由簡單的學習環(huán)境設計到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也就是說,抓住了內因和外因兩大塊,體現(xiàn)了建構主義教學設計的理念。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從情境的創(chuàng)設,到背景資料的介紹,相關資源的引用,都能為語文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讓課堂更加生動,也能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的學習更為自主。當然,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并不只是教學設計一個方面的問題,它是改變傳統(tǒng)教學結構,實施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一條有效途徑,也是目前國際上基礎教育改革的趨勢和潮流。在這種形勢下,南通市中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競賽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了一次交流的平臺,為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將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做了一次有益的探討,為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做了一次有益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