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琴
(中國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北京 100193)
中藥的發(fā)現與應用,有著悠久的歷史。獸醫(yī)中藥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會人們把野生動物馴化成家畜的時代,它是繼人體用藥之后產生的。因為在動物馴化之前,人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逐漸接觸并了解到某些動、植物對人體可能產生的影響,其中不可避免地會引起某種藥效反應或中毒現象(如嘔吐、泄瀉、昏迷),從而促使人們將這些毒物加以辨別和利用,這就形成了早期的藥物療法。我國古籍中記述的“神農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的傳說概括了藥物知識萌芽的實踐過程。當人們把野生動物馴化或畜牧業(yè)出現后,便把人們所了解的藥物知識逐漸地引用于家畜方面來,從而導致了獸醫(yī)中藥的起源。如唐代《司牧安驥集》記載:“昔神農皇帝,創(chuàng)置藥草八百余種,留傳人間,救療馬病?!边@雖然是一種傳說,但也反映出我國古代便認為獸醫(yī)中藥也起源于“嘗百草”的神農,而與人藥同源。隨著藥物知識的積累和醫(yī)療技術的不斷改進,由起初的“識識相因”發(fā)展到文字記載。
秦漢時期(公元前200~公元220年)第一部人獸通用的藥物專著《神農本草經》問世。該書收載藥物365種,對藥物的四氣、五味、用藥規(guī)律做了較系統(tǒng)的論述。唐代李石著《司牧安驥集》中記載了大量用中藥治療馬病的知識。元代卞寶著《痊驥通玄論》中,收載藥物250種。明代李時珍編撰的中藥專著《本草綱目》,收載藥物1892種,其中獸醫(yī)藥物60余種。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著名獸醫(yī)喻本元、喻本亨合著的《元亨療馬集》(附牛駝經),是古代最完整的獸醫(yī)典籍,該書按療效列舉了200多種獸用中藥,在400多個經驗良方中,涉及的藥物400多種。此外,楊時喬編撰的《馬書》(1594年)、錢能主編的《類方馬經》(1469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1639年)等,載有大量的藥物和豐富的方藥知識。清代(1644~1911年傅述風所著的《養(yǎng)耕集》,收載藥物135種;《抱犢集》按藥物療效列舉了200多種中藥。
中藥在寵物臨床中的應用,自古就有相應的記載?;瞰F慈舟敘云:“嘗聞天地之性人為貴,萬物之生人最靈。貴可以治賤,靈可以馭蠢,此六畜之所以效用于人,而人亦未嘗以其賤且蠢而竟棄之也。故牛、馬、豕、羊、貓、犬,為家國所必需,而畜牧豢養(yǎng)滋生,亦黎庶所有事。”
牛、馬、豬、羊、犬、貓是家庭和國家所需要的。鑒于豬、馬、牛、羊對人們的生活、農耕以及戰(zhàn)爭的重要性,對這些動物的飼養(yǎng)管理、疾病防治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因此相關的典籍記述較豐富和詳細。而犬貓的養(yǎng)殖多局限于單純的守門防盜,獵鼠防害,因而古籍中相關記載較少。
古籍中中藥治療犬貓疾病舉例:
2.1 治狗病方(《便民圖纂》、《農政全書》)
用水調平胃散①平胃散:蒼術、厚樸、陳皮、甘草(《太平惠民局方》)。據《串雅獸醫(yī)方》校注:“灌平胃散可治犬子病及一切病(犬?。?,巴豆去殼?!睋囼炑芯浚骸捌轿干ⅰ笨墒刮改c蠕動增強,具調整脾胃的作用。加巴豆,則可瀉下宿食而又不傷脾胃,能治寒結便秘,排除胃腸宿食、積聚。灌之,加清油、巴豆為妙。
2.2 治狗猝死方(《便民圖纂》、《農政全書》)
用葵根塞鼻內,可活。
2.3 治犬皮瘙方(《活獸慈舟》)
清螺汁、芭蕉油,合廣灰,入醋涂之。
又:洗藥方:貫眾、皂角、檳榔、青果、雄黃、硫磺、黃荊子、寒水石。共煎極濃,洗之;又:服藥方:雄黃、甘草、白芷、血余,為末,入粥飼之;又:仙人掌、仙茅,合粥與食。
又:生地、玄參、甘草,煮粥與食。按語:犬患皮瘙,多由于常居潮濕之地,致濕邪侵于肌膚,或感染疥螨等而生瘙。癥見毛脫皮癢,騷擾不安,重者可見脫毛、皮膚擦破、流黃水等。所提及的治療處方用藥,均多有殺蟲止癢,清熱除濕的作用。
2.4 治犬被水燙傷方(《活獸慈舟》)
蚯蚓、石灰、白糖,調水涂敷。又:廣石灰,調水澄清,或入麻油、清油、井油,入水攪勻,再入蚯蚓焙干為末調敷。又:皮硝、甘草、黃連、玄參、石膏煎濃,入粥合啖。
2.5 治家犬中毒方(《濟世良方》、《衛(wèi)濟余編》)
急用烏藥一兩,麻油一盌(碗),煎滾飼之,立愈。按語:烏藥功能順氣,開郁,散寒,止痛。麻油功能潤燥通便,解毒生肌。
2.6 治貓食少方(《活獸慈舟》)
凡貓食少,多因胃寒。以:胡椒、砂仁,為末,啖之,醒脾開胃。又:肉桂、丁香,為末,啖之,開胃逐寒。
2.7 治貓瘦方(《活獸慈舟》)
鯽魚、砂仁,以醋烹煮與食,開胃益肉。又:烏藥一兩,為末,常與豬肝合飯食;又:甘草末,合肉煮與食。
2.8 治貓吐食方(《活獸慈舟》)
凡貓吐食者,多因食蟲毒禽獸毛腥羶草木所致。急用:吳茱萸、廣木香、胡椒,煎濃,合飯喂之。又:甘草,砂仁,烏藥,為末與食。按語:方中吳茱萸、廣木香、胡椒溫胃散寒,和胃止嘔;甘草、砂仁、烏藥解毒,補脾,順氣寬中。
2.9 治貓咳逆方(《活獸慈舟》)
川椒為末,與鯽魚肉煮食。按語:川椒能治咳逆上氣,止嘔祛痰,散寒除濕,故適用于咳逆。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不斷提高,生活節(jié)奏也在不斷加快,人們的工作、學習壓力大,同時獨生子女現象、老齡化、城市居住單元化使得人們容易感到孤獨,嚴重者患上憂郁癥。無論是處于緊張工作、學習狀態(tài)的人群還是兒童、老人,都需要飼養(yǎng)寵物來緩解緊張狀態(tài)對人的沖擊力或作為伴侶消除孤獨感,使寵物更好的發(fā)揮社會壓力緩沖劑、孤獨感消除劑、生活伴侶的作用。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寵物社會功能的變化,犬貓飼養(yǎng)逐漸演化到寵物飼養(yǎng)以及現代的寵物產業(yè),隨之使得獸醫(yī)中藥在寵物臨床上的應用亦與日俱增。
3.1 寵物行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中藥在犬貓臨床上的應用
近年來,我國傳統(tǒng)中獸醫(yī)學在寵物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到目前為止,中藥用于治療犬貓皮膚寄生蟲病(百部酊、)、皮膚真菌?。ò滋\皮、苦參)、胃腸道疾?。ňS迪康、魚腥草注射液)、傳染?。p黃連、清開靈注射液、犬熱安、抗病毒口服液)、肝膽疾?。ㄒ痍愝餃?、心肺疾病(強力咳喘靈、香丹注射液)、腰病(當歸注射液)以及虛弱性疾?。ū避尉诜?、黃芪注射液)等等。
3.2 應用現狀
近幾年來,隨著飼養(yǎng)寵物的發(fā)展,發(fā)揮中西獸醫(yī)各自的優(yōu)勢,中藥和中成藥治療或輔助治療犬貓疾病的應用日趨增加,并且逐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F摘錄介紹獸醫(yī)中藥在寵物(以犬、貓為例)臨床上的應用如下。
3.2.1 仔犬咽喉炎:是春、秋季節(jié)仔犬常發(fā)病之一,多發(fā)于30~50日齡仔犬。多因氣候驟變,仔犬抵抗能力低,被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致。臨床表現以體溫升高,拒食,呼吸困難,喉頭及扁桃體紅腫為特征。方藥:青黛1.5g、硼砂1.5g、雄黃0.2g、冰片0.5g、甘草0.3g、白糖15g、蛋清10mL。用法:取方中前五味藥共研細末,加入白糖、蛋清,再加水150mL調和均勻,一次灌服。每日1劑,連服3~5劑,即可治愈。療效觀察:治療輕、中度咽喉炎病犬17例,均在用藥3~5劑后痊愈,療效顯著;治療重癥病例5例,治愈4例,治療中因窒息死亡1例。在治療重癥病例時,因吞咽困難,灌藥難以奏效,可將方中諸藥調和均勻,做成藥袋,讓病犬含于口中(藥袋兩端用醫(yī)用縫合線扎牢,并固定于耳后),每日換藥1次,換藥5~7次即愈。
3.2.2 胃腸炎:犬貓胃腸炎發(fā)病率較高,尤其以3月齡以下的幼犬、貓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更高。多因飲食不衛(wèi)生,一次性過食大量肉食,居住環(huán)境的突然改變等。臨床典型癥狀:嘔吐、腹瀉、腹痛、脫水。
內服藥方:
方一:郁金4g,大黃4g,黃芩3g,黃柏2g,梔子2g,訶子2g,白芍2g,煎湯去渣灌服,每次20~50mL,每日2~3次。
方二:黨參5g,茯苓5g,蒼術5g,陳皮3g,厚樸3g,甘草3g,煎湯去渣灌服,犬100~150mL;貓50~60mL,每日2~3次,連用5~7d。本方適合慢性胃腸炎。
直腸給藥方:方藥:黃連10g,黃柏10g,黃芩10g,白頭翁15g,竹茹15g,郁金15g,訶子15g,白芍10g,枳殼10g。用法:水煎30min,取汁500mL,過濾去渣,濃縮至250mL。用量:3kg以下的犬貓5mL,3~6kg犬10mL,大型犬30mL左右。用藥前,藥物加溫至39℃左右。每日1次,病情輕者1次,重者2~3次即可。操作:將人用14號導尿管一端蘸少許石蠟油,插入肛門。小型犬貓插入3~5cm,中型犬插入5~10cm,大型犬插入10~15cm。
3.2.3 犬泄瀉(?。盒篂a(?。┦侨〉某R姲Y狀,犬瘟熱、犬細小病毒感染、犬病毒性肝炎、犬鉤端螺旋體病等均可發(fā)生泄瀉或痢,胃腸卡他、胃腸炎、中毒等內科病也有泄瀉癥狀。泄瀉:糞便稀薄不成形;瀉?。豪锛焙笾?,下痢赤白相間,腥臭。
3.2.3.1 熱瀉:常見于犬幾種傳染病的初期階段。主證:糞便稀薄而腥臭,身熱口渴,喜飲冷水,結膜潮紅,脈數。治則:清熱燥濕。方藥:黃芩5g,白芍3g,葛根2g,豬苓5g,白術3g,枳殼2g。熱盛加金銀花、連翹。共研細末,過120目篩,分3次給犬舔服。療效:治療狼犬8例,全部治愈。
3.2.3.2 寒瀉:常發(fā)生在冬季,多因攝入生冷犬糧,寒邪直中腸胃,傳化失職所致。主證:糞便稀薄似水,腸鳴腹痛,口鼻發(fā)涼,喜飲水,眼結膜清白,脈遲細。治則:溫散分利。方藥:藿香3g,紫蘇3g,厚樸2g,木香1g,陳皮1g,茯苓3g,大腹皮2g。腹痛甚者加芍藥、醋延胡索;兼外感者加防風、荊芥。療效:治療狼犬3例,北京犬4例,全部治愈。
3.2.3.3 熱毒痢:常見于犬幾種傳染病的癥狀明顯期:主證:下痢糊狀,暗紅色,里急后重,體熱口渴,喜飲冷水,脈數。治則:清熱、涼血、瀉下,輔以輸液療法。方藥:生地5g,玄參3g,大黃5g,木香2g,地榆3g,黃連3g,黃芩5g。生地煎成湯汁,其余共研細末,過120目篩后混入生地湯汁中,調勻,分3~5次抹入犬口中舔服。療效:北京犬3例,治愈2例,死亡1例;狼犬6例,治愈4例,死亡2例。
3.2.3.4 虛寒痢:常見于犬幾種傳染病的后期,病犬嚴重脫水,極度衰弱,常以死亡告終。主證:毛焦體瘦,糞便赤白相間呈泡沫狀,耳鼻俱涼,形寒肢冷,結膜蒼白,脈沉細。治則:回陽救逆。方藥:先用附片5g,干姜2g,炙甘草2g,灌服1~2劑;再以訶子3g,白術5g,小茴香3g,煎湯灌服2~3劑,同時靜脈滴注5%葡萄糖鹽水。療效:治療北京犬5例,治愈4例,死亡1例;狼犬7例,治愈5例,死亡2例。
3.2.4 犬血?。喝难∈墙鼛啄臧l(fā)病率、死亡率都比較高的一種疾病。多因飼喂不當,犬糧變質,食物過冷過熱,暴飲暴食,偷吃異物,尤其是誤食腐敗的殘湯剩羹;管理不當,如經常不運動,長途過度奔跑,受冷,也有繼發(fā)于腸道寄生蟲病者。主證:病初食欲減少,精神不振,飲水增多,四肢發(fā)涼,體溫升高;繼而頻頻嘔吐,口干舌燥,食欲廢絕,排暗紅色樣稀軟惡臭糞便,內含血液、黏液和黏膜;毛焦體瘦。四肢行走無力,走路搖晃;嚴重時頭低耳耷,臥地不起,5~6日死亡。方藥:葛根15g,甘草10g,黃芩15g,黃連20g,地榆20g,仙鶴草20g,半夏10g,柴胡20g,水煎灌服。
3.2.5 犬瘟熱:辨證 根據病情,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犬突然發(fā)病,口吐白沫,體溫達40℃以上,精神倦怠,有的轉圈、沖撞、共濟失調,全身強直性陣發(fā)性痙攣,驚厥,嚎叫,眼睛向上翻,有的突然癱瘓或四肢伸直。結膜潮紅,尿短赤,苔黃。肢體不溫(體溫在38℃以下),張口伸舌,最后昏迷,常于數分鐘內死亡。此型多見于4月齡以內的幼犬,病程1~2日。
慢性型:病初患犬精神沉郁,行走遲緩,食欲不振,飲欲增加;眼、鼻流水樣分泌物,體溫為39.5℃~41℃,持續(xù)1~2日后體溫降為正常。繼而1~3日后又發(fā)生第二次體溫升高至39.5℃以上,且稽留數日。此際病犬精神萎頓,食欲廢絕,輕度嘔吐,吐出物為白沫或黃水;眼結膜炎,有濃性分泌物,有的上、下眼瞼粘合,甚至眼瞼潰爛;咳嗽,打噴嚏,鼻鏡干燥,鼻孔流出黏性或膿性分泌物;咬肌反復、有節(jié)律地顫動,口舌赤紅或發(fā)紺,有的口舌潰爛,大量流涎;腹部和股內側皮膚上有米粒大紅色丘疹或化膿性疤疹;多數病犬腹瀉,糞便呈漿糊樣或帶血,味惡臭;尿少色黃,苔黃膩;最后因呼吸困難、貧血、衰竭而死亡。此型多見于4月齡以上的幼犬,病程7~15日。
治則:清熱解毒、解表通里、涼血養(yǎng)陰。方藥:板藍根湯:板藍根、銀花、連翹各6g,柴胡、竹葉、知母、玄參、生地、麥冬各5g,甘草3g。用法用量:上方供1只體重5~8kg犬服用,體重5kg以下者酌減。每日1劑,水煎2次,候溫灌服。療效:急性型5例,每例連服2劑;慢性型6例(如有腹瀉帶血者,在上方中加烏梅、地榆各5g),每例連服3~5劑。
3.2.6 犬產后少乳或無乳:犬產后表現少乳和無乳,仔犬不能及時吃上初乳,嚴重影響仔犬存活率。一般母犬精神較好,體溫正常,產后2~3日仍少乳和無乳,乳房干癟,仔犬干吸不出奶,有時拒哺。或乳房松軟,乳汁逐漸減少,仔犬吮乳次數增加,常因饑餓而鳴叫。方藥;下乳涌泉散:當歸、穿山甲、王不留行、川芎。對肥壯少乳,肝氣郁結,乳絡不通而致乳房脹痛者可添加通草、柴胡、枳殼、郁金、赤芍,以舒肝解郁,行氣通絡。若體質虛弱,采食減少,乳房無脹痛感,血虛氣弱,化乳無源而致的少乳和無乳者,可加黃芪、黨參、白芍、熟地,以補氣養(yǎng)血,通絡下乳。用法:煎2次,每次半小時,合并,分上、下午各半劑灌服,每日1劑,連用3~6日。飼喂:加強飼養(yǎng)管理,喂以富含營養(yǎng)的食物,讓母犬在安靜、熟悉的環(huán)境中生活;乳房按摩,每日2~3次。療效:一般1劑灌服后,奶水開始增多,2劑后仔犬可吃飽,5劑用后奶水大增,母犬泌乳恢復正常。初產母犬12例,用藥3日后泌乳即正常,1例6日后奶水已能滿足仔犬需求。對經產母犬及老齡母犬一般需要5~6日。治療18例,治愈16例。
3.2.7 犬癲癇:現代獸醫(yī)學認為犬癲癇是由于神經原異常放電引起的陣發(fā)性大腦功能紊亂,無確實的神經系統(tǒng)結構上的病變。辨證:犬癲癇主要有熱甚發(fā)痙和血虛抽搐兩種。熱甚發(fā)痙:熱邪深入營血,引動肝風,倒地痙搐,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口吐白沫,醒后則盲目行走,稍后恢復正常,飲食無變化。時發(fā)時止,或每日3~5次,或數日或數月1次。若發(fā)作持續(xù)時間長,次數增多,可危及生命;血虛抽搐:火熱耗灼津液,筋脈失于濡養(yǎng)。體瘦毛焦、行動乏力,頸項強直,四肢抽搐,倒地不起,牙關緊閉,兩目直視,耳、鼻、四肢不溫,舌色如綿。論治:熱甚發(fā)痙:治宜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為主。方用安宮牛黃丸。2kg體重以下的犬,每次口服1/6丸;2~5kg的犬,口服1/3丸;5~10kg的犬,口服1/2丸;10kg以上的犬,口服1丸;每日2次,連服3日,有效。血虛抽搐:治宜大補氣血,方用河車大造丸,每日2次,連服5~7日。
3.2.8 犬急慢性濕疹:是皮膚表層細胞對致敏物質作用而引起的一種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炎癥反應?;疾科つw彌漫性紅腫、紅斑、丘疹、水皰、糜爛、結痂和落屑等。并伴有局部的熱、痛、癢,患犬騷動不安,常在患處抓咬或在墻壁等處磨擦而至脫毛,患處有不規(guī)則的破損、流血,甚至引起感染。本病發(fā)病急,如果治療不當則轉為亞急性、慢性,病情常反復發(fā)作,經久不愈。方藥:薏米20g,蒼術5g,黃芩5g,川芎5g,赤芍5g,白蒺藜5g,苦參5g,白蘚皮5g,蛇床子5g。水煎2次,一煎藥液約20~30mL,灌服,每日1次;二煎藥液約500mL,根據濕疹大小,用溫熱藥液反復浸洗患部皮膚(每日至少2次),若黃水(滲出液)多,繼發(fā)感染加金銀花5g,蒲公英6g;有糜爛、滲出液多者加紫草5g。
近年來,我國以犬、貓為主的寵物行業(yè)發(fā)展迅速,以北京為例,2001年北京市養(yǎng)犬登記不足10萬只,而2007年北京市寵物醫(yī)院214所,北京市公安局登記的犬只數量達到了75萬只,流浪貓狗100萬只以上,5年間犬增長了近7倍,北京犬只數量保守計算在150萬只(數據來自北京市公安局),這一數字仍在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統(tǒng)計數字顯示,我國以純種狗和貓為主的寵物市場的年增長率在20%以上。2004年底,我國寵物市場產值達60多億元,2010年,寵物產業(yè)產值將突破400億元。隨著寵物養(yǎng)殖社會功能的變化,動物福利、寵物保健市場對中藥的需求將會逐漸增加,而寵物用中藥行業(yè)定將會伴隨著寵物市場的擴大迎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