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恩仁
湖北省宣恩縣民族醫(yī)院,湖北 宣恩 445500
晚期癌癥骨轉移常伴有脾腎兩虧或腎精虧虛征象。針對此證,本人自擬補腎填精壯骨方為主,治療骨轉移 21例,取得了一定的療效,現(xiàn)介紹如下。
本組 21例,男性 14例,女性 7例,年齡在 56—68歲之間,平均年齡 63.5歲,其中肺癌 11例,乳腺癌 5例,前列腺癌 2例,肝癌 3例。骨轉移部位:脊柱轉移 8例,多發(fā)性轉移 5例,下肢及髂骨轉移 4例,肋骨轉移 4例。
補腎填精壯骨基本方組成:生地 50g、熟地 50g、桑寄生 50g、川續(xù)斷 20g、杜仲 20g、骨碎補 20g、自然銅 20g、川烏 6g、草烏 6g、水蛭 10g、懷牛膝 20g、龍葵 30g、山慈菇 30g,水煎服,每日一劑,3個月一療程。
加減:肺癌加石上柏 50g、干蟾皮 15g;乳腺癌加露蜂房 20g、蒲公英 50g;腎癌、前列腺癌加七葉一枝花 20g、漏蘆 15g;脊柱轉移加金毛狗脊 20g、透骨草 50g;肋骨轉移加柴胡 15g、玄胡索 50g;下肢及髂骨轉移加威靈仙 20g、獨活 15g;伴有頭暈、乏力加制首烏 20g、刺蒺藜 15g、當歸 30g、黃芪 30g;伴有納差加半夏 15g、焦山楂 15g;伴有四肢浮腫加車前仁 20g、連皮茯苓 20g等;中度以上疼痛加用新廣片一日 3次,每次 4片。
疼痛強度判定:按疼痛強度分級法 (0-10,Numberic painintensity scale,NPIS)。由患者本人進行判斷記錄。方法:將長度為 10cm的橫線從左至右標以 0-10數(shù)字,0表示無痛,10表示病人認為最痛,1-3表示輕度疼痛,4-6表示中度疼痛,7-10表示重度疼痛。于治療前、治療后 1個月,治療后 3個月為觀察點。
疼痛緩解度判定:根據(jù)患者疼痛減輕程度,按以下 5級判斷。0度:未緩解;1度:輕度緩解,疼痛緩解約 1/4;2度:中度緩解 (疼痛緩解約 1/2);3度:明顯緩解 (疼痛緩解約 3/4以上);4度:完全緩解 (疼痛消失)。判斷記錄時間與疼痛強度同步。
治療前后疼痛強度比較:本組 21例,治療前輕度疼痛 6例、中度疼痛 12例、重度疼痛 3例。治療 3個月后,輕度疼痛增至 12例,中度疼痛緩解減輕 8例,重度疼痛減輕 1例。由此看出治療前 3例重度疼痛,經(jīng)治療 3個月后 1例緩解為中度疼痛,中度疼痛中8例緩解為輕度疼痛,輕度疼痛 5例增為 12例 (中度疼痛緩解后增加),總有效率為 90%。
關于惡性腫瘤骨轉移的治療,目前大多采用化療、放療、同位素治療等等。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緩解疼痛,但緩解時間較短,需反復治療,患者常難以忍受。高齡患者更難堅持完成全程治療,而大部分患者需用嗎啡制劑來控制疼痛。祖國醫(yī)學對于腫瘤的認識淵源久遠,如 《外科啟玄?癌發(fā)》說:“初起時不作寒熱疼痛,紫黑色不破,里面先自黑爛,二十歲以后,不慎房事,積熱所生,四十歲以上,血虧氣衰,厚味過多,所生十全一、二,皮黑者難治必死”。朱丹溪亦說:“噎膈反胃,各雖不同,病出一體,多由氣血衰弱而成”。 《景岳全書?積聚》篇說:“凡脾胃不足,及虛弱失調之人,多有積聚之病。蓋脾虛則中焦不運,腎虛則下焦不化,正氣不行,則邪滯得以居之”。綜上所述,晚期腫瘤大多屬于 “五臟之虛,窮必歸腎”。本人以祖國醫(yī)學 “腎主骨、生髓”理論基礎為指導,認為腎虛則髓傷。故采用補腎填精壯骨為基本法則治療晚期惡性腫瘤骨轉移,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疼痛,尤其是對一些輕、中度疼痛患者療效較好,但同時考慮到中藥治療起效慢,在治療過程中對中度以上疼痛患者初期可加用新廣片,并能較快控制疼痛。采用補腎填精壯骨方治療不但對骨轉移有一定療效,同時還可減輕晚期癌證患者的全身證狀,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同時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