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繼凱 張景波 毛春華
(山東省東營市正骨醫(yī)院,257300)
骨質疏松癥是由多種因素所致的全身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受損退化,引起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腰背部疼痛、身材縮短、脊柱后凸變形、骨折等。中醫(yī)認為本病主要由腎虛、脾虛、血瘀引起,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當屬“骨痹”、“骨痿”、“虛勞”范疇,其病機特點為多虛多瘀、骨枯髓減。治則以補腎壯骨、健脾益氣、活血通絡為主。我院用院內制劑補腎健骨丸(魯藥制字Z20060032)內服治療腰椎骨質疏松癥伴慢性腰痛,取得滿意療效?,F(xiàn)將2005~2009年治療的部分病例報道如下。
病例選擇標準:納入標準:①女性絕經(jīng)1年以上,男性60歲及以上;②臨床表現(xiàn)及影像學檢查符合骨質疏松癥診斷;③遵醫(yī)囑服藥,能夠收集到較為齊全的相關資料者。
排除標準:①患有能引起繼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的各種內分泌疾病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囊腫或機能低下、糖尿病、皮質醇增多癥等);②其他嚴重疾病干擾骨代謝者(如多發(fā)性骨髓瘤等);③臨床相關資料收集不全、未按醫(yī)囑服藥或自行停藥、服藥后腸胃不適及對內服中藥過敏等其他情況者。
本組患者60例,男性12例,女性48例;年齡 52~79歲,平均61.8±4.2歲。所有病例經(jīng)腰椎X線檢查和定量CT(QCT)測量骨密度均符合骨質疏松癥診斷。其中,伴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間盤突出癥者18例,伴有腰椎骨質增生者51例。臨床表現(xiàn)均以腰背部疼痛為主,其中因骨質疏松癥和壓縮性骨折引起腰椎后突者32例,合并下肢疼痛麻木者9例。
對本組患者采用本院制劑補腎健骨丸,每服10g,每日3次口服,30天為1個療程,連用2個療程。糖尿病患者改為水丸,量酌減。
2個療程后根據(jù)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骨密度和骨組織影像學改變進行療效評定。
療效評定標準:疼痛改善程度分級:優(yōu):疼痛癥狀消失,恢復正常生活和活動;良:疼痛明顯減輕或偶有疼痛,能做輕活動;可: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但仍有疼痛;差:疼痛改善不明顯或無改善,仍需進一步治療。
治療結果為:優(yōu) 32例,占 53.3%;良 17例,占28.3%;可 10 例,占 16.7%;差 1 例,占 1.7%;總有效率為98.3%。
定量CT(QCT)測量骨密度結果顯示,所有患者骨密度值較治療前均有增加。
對所有患者復查腰椎X線檢查,發(fā)現(xiàn)所有患者骨小梁較治療前均有不同程度變密。
西醫(yī)學認為,骨質疏松癥非單一因素致病,遺傳因素、鈣和維生素的缺乏、雌激素缺乏、雄激素不足及老年退化性機制等均可致病。
中醫(yī)學并無骨質疏松癥的記載,從其臨床癥狀分析,骨質疏松癥當屬中醫(yī)“骨痹”、“骨痿”、“虛勞”等范疇。中醫(yī)理論認為,腎主骨生髓,腎藏精,精能生髓,髓以養(yǎng)骨,故骨及骨髓的生長、發(fā)育、修復等均有賴于腎氣的滋養(yǎng)。腎為先天之本,腎氣足、腎精充實,則骨髓化生有源,骨骼堅固;若腎氣不足,腎精虧虛,則骨髓乏源,骨骼失養(yǎng),髓弱骨枯。而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腎精依賴脾精的滋養(yǎng)才能不斷得以補充。若脾不運化,脾精不足,則腎精乏源,也可造成骨骼失養(yǎng)。肝藏血,主筋,筋束骨,筋骨相連,且肝腎同源,精血相生;腎虛肝亦虛,若腎精不足,肝血虧損,則骨髓失其充養(yǎng),筋脈濡養(yǎng)不足。“老者之氣血衰”,老年人元氣漸衰,無力推動血液運行,氣虛而致血瘀,這也是骨質疏松癥發(fā)病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骨質疏松癥以腎虛為本,也可兼有肝脾虧虛、氣虛血瘀。由于患者體質差異,陰陽盛衰、氣化代謝等方面的特點不同又可分為以腎虛為主的幾種基本證候類型:腎精氣虧虛、腎陰虛、腎陽虛、脾腎陽虛、肝腎陰虛證以及瘀血阻絡等證。隨病情發(fā)展,骨質疏松癥后期各證均轉為腎虛血瘀的本虛標實證。
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腎虛患者的骨密度、骨礦物質含量顯著低于同齡組健康人[1]。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對中醫(yī)腎的功能也有了新的認識。中醫(yī)腎含有內分泌系統(tǒng)的作用,其中與骨代謝關系密切的有:垂體的某些促生成激素,如甲狀腺素、甲狀旁腺激素、性腺激素等;腎臟的羥化酶系統(tǒng)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質對骨的生長發(fā)育、維持骨的正常成分和結構及穩(wěn)定人體內骨代謝的內環(huán)境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腎臟對鈣磷的代謝具有調節(jié)作用,維持血漿內鈣磷的動態(tài)平衡。現(xiàn)代研究也證明,補腎壯骨方藥具有類激素作用,可以改善體內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功能[2],調整骨代謝的內環(huán)境,調節(jié)微量元素,維持人體的鈣、磷代謝,具有抑制破骨細胞和促進成骨細胞生長的雙向調節(jié)作用,從而達到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形成的作用等[3,4]。
我院補腎健骨丸組方以補腎壯骨、健脾益氣、活血通絡為主要治療原則,方中淫羊藿、鹿角補腎壯陽;女貞子補腎滋陰、強腰膝;骨碎補、狗脊補腎強骨;牛膝、雞血藤活血祛瘀;威靈仙祛濕通絡;白術健脾補氣;熟地黃、當歸補血活血。治病求本,本方從病因病機的角度出發(fā),補腎虛、壯筋骨、健脾益氣、活血通絡,使骨有所充,髓有所化,筋有所養(yǎng),故能在臨床上取得良好的療效。
[1]郭素華.腎虛證與骨密度的關系.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5,15(11):655.
[2]胡年宏,劉慶思.補腎健脾活血法防治骨質疏松癥的研究概況.中醫(yī)正骨,2004,16(5):53-54.
[3]尹君,李根林,杜志謙.補腎方藥治療骨質疏松癥的研究進展.中醫(yī)正骨,2009,21(4):20-22.
[4]張繼東,夏群,金鴻賓.傳統(tǒng)醫(yī)學對骨質疏松癥的治療進展.中國骨傷,2004,1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