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曲長征* 席百珍**
**洛寧縣馬店鄉(xiāng)農業(yè)服務中心
蘋果輪紋爛果病是最重要的蘋果果實和枝干病害,近年來,該病在洛寧優(yōu)質蘋果產區(qū)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每年都給果農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從2007年開始,我們對此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和防治技術做了一些重點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
1.1 越冬場所 以蘋果輪紋病菌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在樹體枝干病部疙瘩瘤中越冬,菌絲在枝干中可存活4-5年,每年4-6月生成孢子隨雨水飛濺成為初次侵染源。
1.2 侵染時期 輪紋爛果病主要侵染時期在落花現果后至8月上中旬,尤其以6月上旬前侵染機率最高,以后侵染機率很低。
1.3 潛伏及發(fā)病 輪紋爛果病的潛伏期較長,果實被侵染后直到即將成熟時,菌絲才開始迅速擴展蔓延,以果點為中心最終形成一個同心輪紋軟腐型褐色大斑,完成發(fā)病。
1.4 與果園環(huán)境和品種關系 在洛寧果區(qū),山區(qū)果園一般發(fā)病率在9%左右,川區(qū)則達到15%左右。作為洛寧主栽品種的紅富士、新紅星等,發(fā)病率相對較高。
蘋果輪紋爛果病要綜合防治,以化學藥劑防治為關鍵措施。防治策略是“早刮病瘤除病源,幼果套袋防侵染,秋季噴藥防擴展,低溫貯藏防腐爛”。具體防治方法如下:
2.1 清除病源 盡管造成輪紋爛果病的病菌來源廣泛,但主要菌源還是在枝干、樹皮病部的病菌分生孢子器,可陸續(xù)釋放6年以上,其中以3-5年生的孢子器釋放的孢子量最多。在果實的感染期,其侵染量與降雨量和孢子量呈顯著正相關,因此清除果園內的病菌十分必要。堵住源頭,是抓好綜合防治的根本。
2.1.1 冬季管理中,要徹底清理果園的枯枝爛葉。對多年生枝干老翹皮和病瘤,刮除后涂石硫合劑渣滓2倍液或強力輪紋凈5-10倍液,并將刮下來的病體碎屑全部帶出果園,深埋或焚燒。
2.1.2 對1-2年生小病瘤,在果樹發(fā)芽前可直接涂抹5-10倍液的強力輪紋凈,或300-500倍噴霧。
2.1.3 在果實生長期,要經常注意摘除病果,并帶出果園外處理
2.2 藥劑防治
2.2.1 噴藥時期
2.2.1.1 謝花后10天到采收前40天是果實輪紋病源菌的侵染期,此期要正確選用保護性殺菌劑或內吸性殺菌劑或二者交替使用。
2.2.1.2 輪紋病的孢子主要靠雨水飛濺到果面上進行傳播,要根據降雨情況合理用藥,掌握用藥間隔期。干旱情況下,有機殺菌劑的持效期為15天,在有小雨的情況下為9-11天,噴藥后連雨為7天左右。無機殺菌劑波爾多液的持效期比大多數有機殺菌劑長4-5天。根據降雨情況掌握每次用藥的持效期,防止出現用藥的間隔空白期。
2.2.2 主要用藥品種和應用技術 防治輪紋爛果病的殺菌劑主要有內吸性殺菌劑如甲基托布津、多菌靈、多抗霉素;保護性殺菌劑如波爾多液、大生M-45、苯醚加環(huán)唑、可殺得等。兩種類型的殺菌劑要交替使用。也有把內吸性殺菌劑與保護性殺菌劑混合后經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的內吸,保護雙功能的殺菌劑如多錳鋅等,也有利用現代生物膜技術在果面形成一個有延展性、粘著力好、抑菌作用強的保護膜,同時加入內吸殺菌劑,這種劑型也能達到內吸與保護的雙功能。
2.2.3 提高噴藥質量 目前所用藥劑基本上是接觸性殺菌劑,所以噴藥器具壓力要足,藥液霧化要好,使藥液對果面和葉片的覆蓋率高,不出現漏噴等現象。在幼果茸毛期和雨季多選擇粘著力強、耐雨水沖刷的藥劑,如一些膜型制劑撲菌靈、強力輪紋凈,均具備上述優(yōu)點。
2.3 果實套袋 果實套袋在有效提高蘋果外觀品質的同時,也是防止蘋果輪紋爛果病等病害的十分有效的技術措施。
2.3.1 套袋前防治 洛寧果區(qū)蘋果套袋一般都在5月底-6月中旬進行。套袋前要連續(xù)防治3次,用藥間隔期10天,可輪換選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800倍,1.5-3%多抗霉素500--800倍,20%撲菌靈懸浮劑600倍。
2.3.2 套袋后防治 蘋果套袋后連續(xù)防治5-6次,用藥間隔期10-15天,可選擇以甲基硫菌靈、多菌靈、10%苯醚加環(huán)唑、乙磷鋁等為主要成分的復配農藥與1:2-3:200的波爾多液輪換交替施用。
2.3.3 除袋后防治 一般采果前30-40天除袋,除袋后一般不再噴藥,尤其是容易造成果面污染的如波爾多液等則絕對禁止噴施。注意及時發(fā)現和摘除病果。
2.4 加強果園的綜合管理
2.4.1 可通過多有機肥,適量增施P、 K肥,控制N肥,果園種草等措施改善土壤肥水管理,增強樹勢,以提高樹體抗病能力。
2.4.2 合理修剪,改善風光條件。冬剪中要去除一部分擋風遮光的大型枝組或輔養(yǎng)枝;加強生長期修剪,夏剪中要及時疏除影響風光的內膛枝。
2.4.3 疏花疏果,合理負載,防止大小年。以上各項技術措施的綜合運用,大大減輕了蘋果輪紋爛果病的發(fā)生,幾個試驗果園的發(fā)病率都在2%以下,個別技術落實好的更是基本杜絕了該病,效果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