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強
(甘肅省天祝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甘肅天祝733200)
根據(jù)相關資料顯示,腸便秘在家畜胃腸腹痛癥中約占50%~60%,本病主要發(fā)生在馬騾,牛羊較少見。筆者采用手術治療牛腸阻塞6例,均痊愈。
根據(jù)門診長期觀察,牛發(fā)生腸阻塞多因采食較長的馬鈴薯秧等食物咀嚼不完全、或因異嗜吞食自身被毛,當食團超過腸管直徑時,即可形成阻塞,或因使役過度,影響胃腸正常蠕動,再加之飲水不足,在回腸、盲腸中央部位也可形成阻塞。另外,在牛腸管內(nèi)有大量寄生蟲、結石,腸管狹窄,腹腔臟器粘連等,都可繼發(fā)腸阻塞。
病牛初期有明顯腹痛,站立時后肢不斷蹬踢,起臥不安,臥下后蹬腿。隨著病程延長(一般4 d以后),腹痛癥狀逐漸消失或減輕,沉郁不愿走動,雖想排便但排不出,有時排出白色膠凍樣黏液,若盲腸不全阻塞則有黃褐色黏液產(chǎn)生。病牛食欲廢絕,瘤胃蠕動減弱或消失,觸診柔軟有波動感。一般牛體溫不高,心跳正常。5 d后心跳增數(shù)達100次/min以上,伴有脫水現(xiàn)象,眼球凹陷。用拳推右肷部有振水音,出現(xiàn)于肋弓下方,多為十二指腸阻塞,也可能為幽門阻塞。若振水音出現(xiàn)在被推處周圍,則可能為回腸、結腸或盲腸阻塞。在牛左側用拳抵觸其膝前方部位時,有拳頭大硬塊。
藥物治療牛腸阻塞效果不佳,采用手術療法可收到較好療效。在術前應先洗胃,排出瘤胃中較多液體,改善胃內(nèi)環(huán)境,并在手術后進行補液。
方法:站立保定,右肷部剪毛消毒后用2%鹽酸普魯卡因進行腰椎旁麻醉和局部菱形麻醉,在右肷部先切開長15 cm的皮膚切口,然后根據(jù)阻塞狀況再向上或向下擴創(chuàng),打開腹腔,把手伸入腹腔內(nèi)。若腸襻的結腸一部分及腸襻邊緣腸管充滿液體,在腸襻中央即可摸到阻塞糞塊;若腸襻及周邊腸管空虛,皺胃充滿液體,可在右腎下方摸到十二指腸糞塊;若十二指腸彎曲部阻塞,在幽門部可觸摸到圓形毛球。當摸到糞便時,可用手指小心捏碎或按壓使之變形,再向腸后段移動3 cm以上,即可排出。若糞塊過大,用力壓不變形(十二指腸阻塞),可將糞塊托到切口,用腸鉗夾住阻塞糞塊的前后腸管,在阻塞后部腸管切1.5 cm小口,用有齒鉗子夾住糞塊,用力推糞塊,將糞塊由切口取出,然后把腸管黏膜層、肌肉層和漿膜層兩次縫合(在中間撒上青霉素粉)。腸管縫合后,向腹腔內(nèi)注入油劑普魯卡因青霉素,以防止粘連。最后依次縫合腹膜、腹肌、皮膚,術后常規(guī)護理。
平時要注意牛的飼養(yǎng)管理,用于飼喂黃牛的馬鈴薯秧必須鍘短飼喂,有異嗜的牛應找出原因進行治療,同時勤刷拭牛體,不要使牛勞役過度和缺水,防止牛腸阻塞的發(fā)生。
當牛出現(xiàn)腸阻塞時,最好不要用瀉藥,因瀉藥在腸內(nèi)很難發(fā)揮其應有作用,并且鹽類瀉藥可使機體脫水進一步加重。牛腸阻塞可使局部組織壞死,不宜用興奮副交感神經(jīng)藥物,否則會產(chǎn)生劇烈疼痛,達不到通便目的。
手術治療經(jīng)長期實踐證明,能有效治療牛腸阻塞,所以在藥物無效的情況下,應盡快實施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