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王曉林
本報特約記者 李名山
馬英九25日晚啟程展開赴中美洲的“久博之旅”。作為臺當局最高領導人出訪的“重要指標”,“過境”美國自然是此次訪問的重頭戲,特別是在“牛肉危機”風波未平之際,馬英九的“過境禮遇”更成為外界重要的觀察點。與以往馬英九“過境”期間刻意低調不同,此次馬英九不僅高調亮相,更于27日離開住宿酒店到舊金山市區(qū)參觀臺商公司。臺灣TVBS電視臺27日稱,這是馬英九上任出訪以來在美國本土“過境”的第一次“自由行”。臺灣東森新聞的評論稱,這顯示馬英九在處理臺美關系問題時堅持“走對的路”初見成效,臺美關系進一步發(fā)展面臨新的機遇。不過,綠營則對此大吐酸水,據(jù)臺灣《聯(lián)合報》27日報道,謝長廷在其網(wǎng)絡日志上批馬英九“治臺無方”,稱臺灣經(jīng)濟“流年不利”,希望馬英九出訪期間,“投資人信心會增加”。
據(jù)臺灣“中央社”27日報道,由于26日舊金山風雨交加,馬英九的專機不得不兩度延遲降落改在空中盤旋,最后遲了近半小時才降落地面。不過,短暫的遲誤和惡劣的天氣似乎只是小插曲,隨后的“雨過天晴”讓馬英九和隨行人員都感覺“如沐春風”。據(jù)報道,專機一降落,美在臺協(xié)會理事主席薄瑞光立即登機迎接,并為舊金山的天氣不佳抱歉。美國政府也一改過去僅給予馬英九及個別親近成員通關禮遇的限制,讓訪問團的26名成員集體通關。有臺當局官員表示,禮遇通關人數(shù)的增加,顯示美國牛肉危機不僅并未影響到臺美關系,還能見到“美方的善意”。同樣獲得善意的還有歡迎儀式。有臺當局官員稱,過去的歡迎儀式總被安排在下榻的酒店外頭,歡迎民眾必須忍受風吹雨打,但這一回美方主動提供方便,特別讓歡迎民眾在酒店會議廳里迎接馬英九。而更大的“驚喜”還在后頭。據(jù)報道,馬英九上臺后幾次赴美都嚴守“單純過境”原則,包括宴會等活動都在酒店內(nèi)舉行,以免破壞臺美間的默契。但這次美方卻同意馬英九于27日下午走出下榻的酒店,參訪由臺商經(jīng)營的益邦制藥公司。這也是馬英九“過境”美國以來首度進行在酒店之外的參訪活動。
據(jù)《聯(lián)合報》27日報道,在“自由行”之余,馬英九還忙著展開一系列的“電話外交”,以求修補受損的臺美經(jīng)貿(mào)關系。據(jù)報道,馬英九與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等12位來自農(nóng)業(yè)州的參眾兩院議員通話,強調臺灣進口美國帶骨牛肉的誠意。此外,馬英九也積極向美方表示希望能購買F-16C/D型戰(zhàn)斗機的要求,并獲得美方議員支持。26日中午,馬英九還和美國華人精英組織“百人會”舉行餐敘,并就兩岸關系發(fā)展等問題闡述臺當局的政策主張。
對于馬英九能在美首度“自由行”,有島內(nèi)輿論認為,盡管“牛肉危機”引發(fā)美方強烈反彈,但美方也認識到,臺當局對于“立法院”的動作無可作為,且在此問題上面臨尷尬處境,事后馬英九更積極向美進行說明,顯示馬當局維護臺美關系的決心與努力。美方若因此在馬英九“過境”問題上再做限制,不免讓外界有小覷之心。另一方面,馬英九上臺后一改過去陳水扁大搞“過境外交”的做法,幾次“過境”都非常低調,行程保密到家,美方也愿意對馬英九有所“禮遇”,以顯示美方對臺當局處理臺美關系“獎罰分明”的態(tài)度。此外,馬英九上臺后兩岸關系持續(xù)緩和,也使得美方在處理馬英九“過境”問題上壓力大減,美方樂得做“順水人情”,減少對馬英九的部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