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郝勁松 文字/劉小瓷
他們應該在更好的環(huán)境中長大
口述/郝勁松 文字/劉小瓷
郝勁松,1972年出生于山西定襄。青年法律學者,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2008年因介入陜西華南虎案件和楊佳案被《南方人物周刊》評選為“中國魅力人物——公義之魅”。 2009年在“上海釣魚執(zhí)法事件”中擔任被告張暉和孫中界的訴訟律師。
父母責罵,老師體罰,同學欺負……這就是現(xiàn)在很多未成年人,尤其是居住在小城市和縣城里的未成年人的生存狀態(tài)。
我常常想,他們應該在更好的環(huán)境中長大。
我讀初中的時候是1985年,那時的教育方式非常古板。每天早上5點多,我就要起床,迷迷糊糊地去上早自習。夜晚也總是披星戴月地回家。除了這些影響青少年身體發(fā)育的規(guī)矩之外,還有體罰。語文課上,所有沒背下來課文的學生要站成一排,依次挨老師打。那種場景,絕不僅僅給挨打的孩子帶來傷害,所有目擊的同學心里都會留下陰影。所以,雖然我骨子里一直是個有顛覆情結的人,但中學時期的我還是很乖的,是成績優(yōu)異的好學生。因為當年,小小的我沒有力量反抗,也打破不了那些條條框框,所以只能壓抑自己。而在校外,我會快樂得多,可以跟著父親去游泳、釣魚,少年的天性盡情釋放。
如今,雖然教育方式比起從前已經(jīng)人性化了許多,但還是規(guī)矩多多,一些不公平的事情時有發(fā)生,再加上校園暴力,中學生們還是不太快樂。在不自由的環(huán)境里生活,思想也無法自由,壞情緒越積越多,一旦爆發(fā)就不好收拾了。
大學期間我學的是法律,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給我?guī)砹撕芏嘈聳|西,新的信息、新的思維、新的文化……我突然感覺自己變強大了,是一種內(nèi)心上的,真正意義的強大。雖然中學時的我對法律還茫然不知,但大學時就真正地熱愛上了。這個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肯定會有碰撞,這時候就需要一個合理的機制來進行調節(jié),法律就是這種機制。而關于民主的理念,更是應該讓孩子從小就體會得到。人類是自由的,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民主”就好比大家坐在一桌吃飯,你可以不喜歡我點的菜,但是你不能剝奪我點菜的權利。
責編/劉小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