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岱安
一張珍貴歷史照幾多不老革命情
■丘岱安
這張照片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記載了84年前的一段激烈、曲折而艱難革命斗爭的歷史瞬間;是我母親在日軍大肆掃蕩時期,將它置于房東老太太為終老準備的棺材底下而保存下來的;更珍貴的是它記錄了葉劍英、楊光與我母親之間的情誼。
自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后,長沙的革命氣氛非常活躍。母親陳子璠在中學時就經常參加一些共產黨組織的外圍活動。后來在中共地下黨員郭亮(湖南著名革命家)的引導下,投筆從戎,1926年從長沙只身去江西吉安,投奔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師。時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師的葉劍英師長,熱情地接待我母親,讓她在該師的軍醫(yī)處任中尉醫(yī)官。由于母親不怕苦、不怕累,搶救傷員動作迅速,被葉師長稱為“勇敢能干的湖南妹子”。1927年初,母親因公干回長沙,見到了少年時期的好同學、好姐妹楊光。楊光了解到新編第二師是一支革命的部隊,便也加入進來。當時,她還不滿16歲,在新編第二師軍醫(yī)處任見習軍醫(yī)。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師的大部分士兵是打敗軍閥孫傳芳后接收過來的。國民革命軍有意將這些士兵訓練改造成北伐革命隊伍的力量,遂安排在吉安進行集中訓練。為在短時間將他們訓練成有戰(zhàn)斗力、有革命意識的隊伍,葉劍英師長請了云南講武堂的老同學以及黃埔軍校的老同事來擔任各級軍官,并向當時在黃埔軍校任職的張治中將軍請求支援。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yè)生丘之紀,也就在這時來到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師,被葉師長任命為第五團一營營副兼五連連長。丘之紀有戰(zhàn)斗經驗,訓練士兵有方,得到葉師長贊賞。
天有不測風云,不久,蔣介石在上海悍然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作為一師之長的葉劍英,怎么繼續(xù)帶領這支部隊,必須馬上有所決策。經幾位決策人研究,決定在4月28日以慶賀葉師長30歲生日為名,在某家的一間大廳,全師士官們會餐慶賀兩天,實際是以此作掩護,師部人員此時在內室舉行緊急機要會議,決定下一步的行動。會后,師部及軍醫(yī)處全體人員在此家園內的池塘邊合影留念。就這樣,葉師長的攝影機留下了這歷史轉折時刻的永久見證。
5月6日,葉劍英公開通電反蔣。與蔣介石徹底決裂,其后果葉劍英非常清楚,蔣不但會將他和新編第二師孤立,而且會指揮駐江西的第三軍親蔣的朱培德以最快的速度圍剿他們。當5月13日夜舉行暴動的槍聲響起,全體將士早有師長的明示:“愿意跟隨蔣介石的留下來,不愿意跟隨蔣介石的即時撤離自找出路”。當時,一部分將士即時撤離,留下的將士被朱培德的第三軍繳械。我母親隨葉師長等8人撤到廬山,到了廬山,葉師長向大家宣布:“前面的路只有大家自己選擇了”。然后,給各人發(fā)了遣散費。剛20歲的母親一時也不知前面的路怎么走,拿了遣散費便返回老家長沙。
1930年,母親考入了上海東南醫(yī)學院,由于學費不夠,遂回長沙老家籌集學費。當母親乘船到達武漢時,萬萬沒有想到,遇到正從岸上往下走的葉劍英師長,母親驚喜萬分,仿若遇到了親人。當葉師長了解到我母親的情況后,對她說:“我建議你去找丘之紀,他現(xiàn)在在南京中央軍校,他不但有軍事才能,還有文才,更重要的是他人很正直,他非常喜歡你,他會很好照顧你的”。隨后,葉師長給了我母親去南京的路費。在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師的時候,母親就和丘之紀相處得很好,聽了葉師長的建議,母親不加思索地接受了,隨即,由武漢便去到南京。后來,父親和母親在南京成婚。
1937年,我父親丘之紀犧牲后,楊光阿姨為減輕我母親的內心悲痛及精神壓力,真誠而深情地對我母親說:“我們一起把岱安帶大吧”。1954年,我高中畢業(yè),去北京投奔楊光阿姨參加大學考試。在征得母親同意后,將我母親及楊阿姨1927年參加北伐戰(zhàn)爭“吉安暴動”時的照片送給楊阿姨。一晃20多年過去了,1978年母親在長沙病重,我接母親到北京作進一步身體檢查。在收拾行李過程中翻閱一本考大學時用過、20多年沒有打開過的小本,打開一看,沒想到這張“吉安暴動”時的照片仍平平整整夾在小本里。當接母親到北京住在楊光阿姨家后,楊阿姨才道出原由:當年,她看到這張照片,沒有聽清是帶來送給她的,只認為這張照片非常珍貴當然應該由原保存人繼續(xù)保存,因此隨手就放回我的小本里了。后來,楊阿姨把它送到革命歷史博物館檔案保管部,請他們翻拍。保管部負責同志(徐文伯)聽說此照片的背景,隨即翻拍放大直送軍委辦公廳葉劍英元帥,葉帥認定后隨即請歷史博物館保管部,尋找照片保存人并了解照片內其他人員的名字。同時,葉帥委派軍委辦公廳張廷棟秘書前來看望我母親,非常關心她的身體和生活等方面的困難。當歷史博物館保管部負責同志歸還原照時,告之葉帥請我母親回憶照片上人員的名單。這就是后來電影傳記片《葉劍英元帥》及多本《葉劍英元帥》傳記中有關“吉安暴動”內容的基本根據(jù)。●
(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