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娜 繆曉青
?
影響王漿噴霧干粉得率的工藝參數(shù)研究
趙 娜 繆曉青*
福建農(nóng)林大學蜂學學院
蜂王漿(Royal Jelly),又稱蜂乳,是5~15日齡工蜂頭部的舌腺(咽下腺)和王漿腺共同分泌的混合物[1]。鮮蜂王漿容易受外界光、熱等因素的影響,不易保存,給人們食用帶來不便[2]。而蜂王漿干粉在保持營養(yǎng)價值的基礎上,具有食用方便、快捷的優(yōu)勢,符合現(xiàn)代人快節(jié)奏生活需求[3]。目前,人們已經(jīng)利用凍干技術制備王漿干粉,主要產(chǎn)品形式有王漿凍干粉膠囊,王漿凍干粉片劑等[4]。然而,冷凍干燥技術生產(chǎn)王漿干粉周期長,耗能大,不利于工業(yè)化生產(chǎn)[5]。而噴霧干燥技具有生產(chǎn)周期短、效率高、保鮮性好、耗能低、生產(chǎn)能力大等特點,相比冷凍干燥技術更具生產(chǎn)優(yōu)勢[6]。因此,本試驗采用噴霧干燥技術制備蜂王漿干粉,以王漿干粉得率為考核指標,進行最佳工藝參數(shù)探討研究。
蜂王漿,福建省神蜂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阿拉伯膠粉,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麥芽糊精,山東省西王淀粉有限責任公司;β-環(huán)糊精,郁南縣永光換狀糊精有限公司。
BS224S精密電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KQ5200E型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DKB-501A型超級恒溫水槽,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DHG-9240A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SY6000小型高速噴霧干燥儀,上海世遠設備工程有限公司;
蜂王漿料液配制→冷卻→過率→噴霧干燥→產(chǎn)品→檢測指標
1.3.1料液配制
將蜂王漿從冰箱中取出,放置室溫后,首先,稱取一定量蜂王漿后加入適量已冷卻至室溫的蒸餾水溶解,將事先稱取好的麥芽糊精、β-環(huán)糊精與阿拉伯膠在恒溫水浴槽中攪拌溶解,恒溫水槽溫度控制為55℃~65℃,其次,將王漿混合液與冷卻至室溫的添加劑配制液充分混勻。
1.3.2冷卻
將上述調(diào)配液放置在陰涼、避光處,直至常溫。
1.3.3過濾
將已冷卻至室溫的配制液經(jīng)由孔徑為100目的目篩過濾,收集至燒杯中,并使用保鮮膜密封。
1.3.4噴霧干燥
進入SY6000小型噴霧干燥電子操作系統(tǒng),設置進風溫度,待進風溫度達到預期值后,將壓縮機打開,然后設置空氣流量指數(shù)和進樣量,待機器穩(wěn)定運轉后,將蠕動泵放入待噴霧料液中正式進料。正交試驗所設計的每個試驗均在該方法下進行噴霧干燥(每組試驗重復3次)。
1.3.5各因素水平確定
經(jīng)過預試驗篩選,確定影響蜂王漿噴霧干燥三個因素,即進風溫度、進料量、空氣流量指數(shù),并根據(jù)三種因素對于蜂王漿干粉的得率測定,進一步確定影響蜂王漿干粉三種因素水平的數(shù)值范圍。正交試驗設計為L9(33),因素水平如下:
正交試驗結果如表2、表3所示,根據(jù)Duncan新復極差分析法,由表2中極差分析可以看出,進風溫度對以王漿為原料的產(chǎn)品得率影響最大,是主要的影響因子,空氣流量指數(shù)影響最小。用DP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由表3方差分析結果可以得出,進風溫度對以王漿為原料的產(chǎn)品得率影響顯著,而進樣量、空氣流量指數(shù)對產(chǎn)品得率影響不顯著,所以從節(jié)約能源考慮,選擇B1C1,即最佳因素水平組合為A3B1C1。
表2 王漿干粉得率正交試驗結果
表3 王漿干粉得率方差分析結果
F0.05(2,2)=19.00,F(xiàn)0.01(2,2)=99.00,*表示顯著,**表示極顯著。
圖1 噴霧前后王漿10-HDA含量比較圖
從圖1中可以觀察到,噴霧干燥后王漿干粉的10-HDA含量與干燥前的王漿中所含10-HDA的含量一致。由此說明,噴霧干燥對蜂王漿中10-HDA含量影響不明顯。
通過正交試驗確定噴霧干燥工藝參數(shù)為:進風溫度為175 ℃(實際物料溫度只有30℃)、進樣量為20%、空氣流量指數(shù)為600 L/h。噴霧干燥前后蜂王漿中主要指標10-HDA含量基本沒有變化(干燥前后樣品中王漿干重相同)。
[1] 曹煒,尉亞輝.蜂產(chǎn)品保健原理及加工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
[2] 孫菊影.蜂王漿的質(zhì)量與保鮮[J].冷藏技術,2007,(1):54-56.
[3] 熊元君,陳剛,李勇.蜂王漿凍干粉研究概況及臨床研究[J].新疆中醫(yī)藥,2003,6(21):53-54.
[4] 陳明虎.祖國大陸蜂王漿產(chǎn)業(yè)現(xiàn)狀分析[J].蜜蜂雜志,2005,(1):17-18.
[5] 黃立新,陳國華,ArunS.Mujumdar.干燥技術最新研究進展和展望[J].干燥技術與設備,2007,5(5):215-219.
[6] 賀娜,于曉晨,于才淵.噴霧干燥技術的應用[J].干燥技術與設備,2009,3(7):116-119.
,Email:mxqsf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