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庫珍藏著一部國寶級文物一宋刻本《荀子》,約刻于南宋光宗紹熙年間,它的底本是淳熙八年(1181)臺州唐仲友刻本。此本刊刻精美,字大如錢,墨光如漆,版式疏朗,還保留著北宋國子監(jiān)刻書的敦厚古樸之氣,它的紙據(jù)說用的是宋代的黃壇紙。睹之令人不覺書香撲鼻,掩卷遐想則不免思緒萬千,仿佛身臨兩宋時期工匠雕版印刷書籍的歷史場景中。
這部宋版書《荀子》,背后有一段曲折的流傳經(jīng)歷,不妨娓娓道來,從中可以看到宋版書能夠保存到今天是多么的不容易,以此喚醒我們保護古籍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責(zé)任感。一部書的流傳可以從它上面所鈐的印章看出來,這部《荀子》有“鄒氏子之”、“鄒印同心”、“忠公后裔”、“道鄉(xiāng)書院”、“勤有堂讀書處”、“甲子丙寅韓德鈞錢潤文夫婦兩度攜書避難記”等印章。
鄒子之,生平仕履不詳,這是可以考知的此部書的第一位收藏者。他是宋代忠公鄒浩的后裔,或許是為了彰顯先世的清正顯赫,特意蓋上了這方“忠公后裔”的印章。鄒浩,北宋元豐年間進士。及第后在哲宗朝任右正言官,即評論政事的諫官。鄒浩為人耿介正直,擔(dān)心連累親族,想要辭去諫官,他的母親勸說道:“兒能報國,無愧于公論,吾顧何憂?”遂屢次上疏指摘朝政,結(jié)果數(shù)次罷官貶謫。《宋史》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紹圣三年(1096),哲宗廢黜孟皇后,決定立劉賢妃為后,鄒浩認為此舉不妥而極力諫止,結(jié)果遭到政敵章惇讒言誣陷而貶謫新州。宋徽宗立,鄒浩召回復(fù)任右正言官,遷左司諫,益發(fā)忠言直諫,盡職盡責(zé)。蔡京專權(quán),拉攏鄒浩不成,結(jié)果被打成“元祐黨人”而被再次貶謫衡州、昭州等地。謫官昭州(今廣西平樂縣)時,鄒浩不再過問時政,過起了隱士般的生活,自號道鄉(xiāng)居士,撰有《道鄉(xiāng)集》,學(xué)者稱道鄉(xiāng)先生。“道鄉(xiāng)書院”這方印章即與鄒浩謫官昭州有關(guān),據(jù)《廣西通志》記載,明嘉靖六年(1527)兵備副使李如圭赴平樂途中得井欄石,視之則是道鄉(xiāng)書院斷碑,于是重建道鄉(xiāng)書院以祭祀鄒浩,這方印章應(yīng)該是鄒浩后人所蓋,以寓遙祭先祖之念。
孫朝肅是此部書的第二位收藏者,萬歷四十四年(1616)進士,官廣東布政使。孫孝若,是孫朝肅之子,據(jù)此而知父子二人都收藏過。到了清代,此部書傳到了一位叫顧若霖的長洲籍藏書家那里。顧若霖博學(xué)多聞,而且搜訪了大量的宋版書以及書畫,藏書聞名吳郡,他還專門辟了叫勤有堂的書齋來保存,也常常讀書其中,從所蓋的“勤有堂讀書記”這方印可知宋版《荀子》不但收藏在了勤有堂中,而且其中還響徹著顧若霖讀《荀子·勸學(xué)篇》的瑯瑯聲。顧若霖很珍視這部宋版《荀子》,書中的洿壞破損處都精加補綴,修補的幾乎和原書一樣,相傳他家里有一位裝潢匠叫孫有年,修書一天給工錢銀子二星,有的甚至一天就補一個蟲蛀的洞,也不催促,補書活心細手和。除了藏書外,顧若霖還擅長詩歌古文,兼工書法繪畫,晚年可能因為失意的緣故,專心向禪,不復(fù)問人間世事。
清中期,此部書又流傳到了黃丕烈手中。黃丕烈是乾隆、嘉慶年間藏書大家,王頌蔚稱譽其為三百年來藏書之“巨擘”。黃丕烈“平生無聲色雞狗之好,惟性喜聚書,遇一善本不惜破產(chǎn)購之”,愛好宋版書到了成癖成癡的地步,他給自己刻了一方章叫“書魔”,嗜書之“狂”可見一斑。黃丕烈收藏的宋版書達到了一百多部,他的好友顧莼就稱他的藏書室叫百宋一廛,顧廣圻還送了個雅號叫佞宋主人。書是尤物,辛苦聚起來了總會流散,所謂過眼煙云不免令人惆悵滿懷。黃丕烈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為了告誡子孫謹守藏書,就刻了一方章叫“平生減產(chǎn)為收書,三十余年萬卷余;寄語兒孫勤雒誦,莫令棄擲飽蟑魚,蕘夫氏識”。結(jié)果還是在其卒后藏書散出,多為長洲藏書家汪士鐘收得。
汪士鐘為當時富商,有雄厚的資金用來買書。汪士鐘收得這部宋版書后,又傳到了他的族人汪振勤那里。后來汪家的藏書也散出了,被一位叫韓應(yīng)陛的松江籍藏書家收了起來。韓應(yīng)陛收藏的古書、古器物都很豐富,可惜時運不濟,遇上了咸豐、同治年間的太平軍之亂,藏書損毀了很多,“甲子丙寅韓德鈞錢潤文夫婦兩度攜書避難記”說的就是同治三年(1864)太平軍攻打上海和同治五年(1866)返回故里的攜書經(jīng)過。這方印章是其后人所蓋的,從中可以看出藏書家保護古書的艱難和誓死也要與藏書在一起的境界,正所謂“與身俱存亡”。
民國間這部書又到了陳清華手中,陳清華是一位銀行家,更是一位聲名卓著的藏書家,與周叔弢并稱“南陳北周”。陳清華以一萬金得到這部書后,就進京拿給著名藏書家、版本目錄學(xué)家傅增湘先生看,傅先生笑問:“君非以萬金得熙寧《荀子》者乎?是可以荀名其齋矣?!标惽迦A藏書齋遂以“郇齋”而稱。1949年,陳清華攜生平所購善本碑帖精品帶往香港,幾年后生活陷入困頓,有意出讓所藏以接濟拮據(jù)的生活。消息傳出后,美國、日本以及一些私人藏書家都有意購買,為了避免國寶流入境外,國家文物局局長鄭振鐸先生向周恩來請示,周總理批復(fù)??钯徺I,1955年買了第一批。1965年又購買了第二批,在這批中就有這部宋版《荀子》。從此之后,國寶級文物宋版《荀子》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入藏國家圖書館,得到了妥善的保存和保護。
編輯 趙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