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腳,就好比樹的根,民間有“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的說法,故而提出“養(yǎng)樹需護根,養(yǎng)人需護腳”的養(yǎng)生理論。傳統(tǒng)養(yǎng)生認為:“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迸菽_是一個四季皆宜的保健手段,對溫煦機體、祛邪強身有著很好的效果。
掌握“1355法則”
所謂“1355法則”,就是每天泡1次熱水腳,每次30分鐘以內(nèi),水溫50℃左右,泡完后晾5分鐘。每次泡腳一般以泡到全身發(fā)熱,有微微要出汗的感覺就算是泡好了。
用什么工具泡?
泡腳時水能沒過腳背是最好的,通過熱水的溫度來使腳部以及小腿的得到充分的放松,所以要選一個高一些的木桶來泡最合適。
如果是用中藥泡腳,不要用銅盆等金屬盆,因為此類盆的化學成分不穩(wěn)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fā)生反應(yīng),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zhì),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一般來說,木盆和搪瓷盆比較適合中藥浴足使用。
什么時間泡?
一般人都會選擇在臨睡前泡腳,但如果條件允許,選在下午的4~5點左右泡泡腳是最有利身體健康的,因為這個時候膀胱經(jīng)和腎經(jīng)氣血最旺盛,這個時候泡腳,補腎的效果最好。另外,飯后半小時不宜泡腳,因為剛吃完飯,人體內(nèi)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這個時候用熱水刺激雙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tǒng)的血液轉(zhuǎn)而流向下肢,就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的吸收。所以,最好吃完飯1小時后再洗腳。
泡腳水需要加東西嗎?
能堅持長年用溫水泡腳已經(jīng)是非常好的保健方法了,普通人不用特意在泡腳水中加入各種中藥,如果所加藥物不適合你的體質(zhì),反而會適得其反。另外,由于熱力的作用,泡腳用的物質(zhì)更易被人體所吸收,所以,不要隨便往里面加東西。經(jīng)常用鹽水洗腳其實是會傷腎的,腎功能不好的還容易引起浮腫。
內(nèi)寒重的人可以在洗腳水中加一些干姜或者艾葉,但不能天天加,每周1~2次即可,艾葉用一小把,干姜一兩塊就可以了。
醋有殺菌、止癢的功效,有腳氣的人可以在泡腳的水中加一些。
還有什么辦法讓泡腳的效果更好?
腳底是一個人體的全息穴位反射系統(tǒng),如果在泡腳時適當?shù)丶右园茨?,效果會更好。不會按摩穴位也不要緊,在泡腳的同時兩腳互相搓動,或者用手搓洗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在泡腳的時候喝溫水或生姜紅糖水,讓身體產(chǎn)熱,通過出汗讓寒濕及時排出體外,這對體內(nèi)寒濕盛的人很適合。
茌腳盆底鋪上一層鵝卵石,踏在石子上泡腳有按摩足底的作用,能引血向下,促進腳部的血液循環(huán),但是這種較大強度的腳部刺激不適合有腦血管疾病的人,以免加重腦部供血的不足。
其實泡腳這個保健方法貴在堅持,蘇東坡就曾說過:“熱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覺,但積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藥,其效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