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名山大川就是文人墨客的最愛,特別是那些陡峭入云的高山,更是詩人和作家筆下永遠的題材。
讓我們走進祖國的群山,到文字中去領略山的奇秀、險峻、蔚為壯觀的景象吧!
作家筆下的山
別成一格的還有那些石頭……有的石頭像蓮花瓣,有的像大象頭,有的像老人,有的像臥虎,有的錯落成橋,有的兀立如柱,有的側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有的什么也不像,黑忽忽的,一動不動,堵住你的去路。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陳淼《桂林山水》
古詩中的山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唐】王維《鹿柴》
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
——【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氣。
——【唐】李白《江上望皖公山》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 【唐】李白《蜀道難》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陸游《游山西村》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日光隱隱見蒼海,山色青青聳碧空。
——【宋】張商英《游綿山》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明】高啟《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
詞語
錦繡河山山川秀美江山如畫大好河山湖光山色山光水色
山明水秀山清水秀青山綠水千山萬水山高水長高山流水
危峰兀立崇山峻嶺怪石嶙峋名山大川青山不老漫山遍野
奇峰羅列高聳入云重巒疊嶂連綿不斷山巒起伏懸崖峭壁
刀山火海地動山搖山窮水盡跋山涉水山崩地裂山呼海嘯
翻山越嶺游山玩水深山老林氣壯山河海誓山盟調(diào)虎離山
人山人海安如泰山開門見山愚公移山坐山觀虎斗隔行如隔山
句段
這里的山真陡啊,好像刀劈斧削的一般!
蒼翠的群山重重疊疊,宛如海上起伏的波濤,洶涌澎湃,雄偉壯麗。
山色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和,好像一伸手就可以觸摸到嫩脂似的感覺。
朦朧的遠山,籠罩著一層輕紗,影影綽綽,在縹緲的云煙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就像是幾筆淡墨,抹在藍色的天邊。
那座翠綠翠綠的山站立在碧波蕩漾的湖水中,就像一塊巨大的翡翠飄在藍色的夢中。你看,那一陣陣波濤向山邊涌去,山仿佛在微微飄動;你再看,那半山腰里飄起的一片乳白色的霧呀,簡直就是仙女的隨風起舞的潔白的裙子。
山有雄壯的風采,山也有樸素的品格。山豪邁,山也俊秀。奇險是山,逶迤(yí)是山,平坦是山,突兀是山,溫柔是山,呼嘯是山。山,時而鬼斧神工,時而又平淡無奇。山的性格是剛強的,不懼怕任何壓力,但平素卻顯得和藹慈祥,文質(zhì)彬彬,英俊而柔情。因為有山,流水乃為之改道,因為有山,城市才緣依環(huán)繞。大山以渾厚坦蕩容納萬世匯聚百川。
在山頂,你會覺得山再巍峨,人也能把它征服,而此時的山正默默無聞地向你展示,不遠處它的伙伴比它更壯觀。人在山谷,常會感嘆山高不可攀,而此時的山卻悄然無聲向你披露,很多人正從它的峰頭悠然而下。
山是一部辭典,年輕時讀它薄,年長時讀它厚。“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山讓人類讀了千萬年而永遠讀之不完。山依然那樣虛懷若谷,山總是樂于把豐富的寶藏奉獻給熱愛它的人們。搜尋世上所有的形容詞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