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義犯罪”,應當說,這是上世紀才逐漸出現(xiàn)在人們視野中的一個新名詞。自從它出現(xiàn)的那一刻起,人們就驚訝地發(fā)現(xiàn),它正以愈演愈烈之勢迅速蔓延至全球的每一個角落。恐怖主義犯罪的發(fā)展和蔓延不僅嚴重危害了普通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一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因此,面對愈演愈烈的恐怖主義犯罪,人們不可能視而不見,怎樣打擊恐怖主義犯罪行為,懲治恐怖分子已經稱為當今世界的一個共同話題??梢哉f,恐怖主義犯罪的發(fā)展和懲治恐怖主義犯罪的研究是共同存在并一同發(fā)展的。事實上,恐怖主義犯罪是一個相當古老的現(xiàn)象,它就像搶劫、綁架等現(xiàn)象一樣久遠,只不過在上世紀才逐漸為人們所重視,因為在上個世紀一些國家和人民深受其害。據統(tǒng)計,在1968年至1997年的30年間,全球至少發(fā)生恐怖主義犯罪事件15000多起,造成人員傷亡40885人,其中死亡近萬人;年平均傷亡人數1363名,年均死亡人數319人。僅在20世紀80年代,全球共發(fā)生5431件國際恐怖主義犯罪事件,造成4684人死亡;90年代,發(fā)生國際恐怖主義犯罪事件3824件,死亡2468人。美國在過去20年中,死于恐怖主義犯罪的人數為856人,其中,“9#12539;11”事件死亡人數大大超過過去20年的總和。
恐怖主義犯罪的產生和其他一切事物的產生一樣,不是憑空出現(xiàn)的,而是經歷了孕育、發(fā)展、成長等歷史階段的。研究恐怖主義犯罪的發(fā)展能夠幫助我們更加全面的理解恐怖主義犯罪的成因,同時也為打擊恐怖主義犯罪提供了資料和參考。
一、國際恐怖主義犯罪的演變
第一個階段:上世紀之前是恐怖主義犯罪的萌芽階段
其實縱觀整個人類發(fā)展的歷史,恐怖主義犯罪的萌芽就藏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公元元年左右,一群狂熱的猶太人組成了狂熱黨,他們刺殺入侵的羅馬人以及他們認為對羅馬人態(tài)度曖昧的希伯萊人。還有中古時代活躍于阿富汗和敘利亞地區(qū)的一個穆斯林異教派,他們專門暗殺阿波斯王朝的精英。同樣的事件在世界的其他地區(qū)均有出現(xiàn),比如非洲的“豹人”等。離我們比較近的有19世紀意大利的燒炭黨,他們的目標是通過恐怖襲擊抵制法國和奧地利的侵略?,F(xiàn)在我們回顧歷史,并不能斷言這些行為就是恐怖主義犯罪,因為這類事件不是針對普通民眾的,而且它是否具有正義性我們也不好評判。但是僅從手段來看,這些事件已經有了一些恐怖主義犯罪的萌芽。直到1974年,恐怖主義犯罪這一名詞才第一次在法國的字典里出現(xiàn),它當時是被用來特指雅各賓派在法國推行的恐怖統(tǒng)治,是有特定含義的。法國大革命結束后,這一詞匯被沿用了下來,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發(fā)展才具備了今天我們所說的恐怖主義犯罪的含義。如果要給今天的恐怖主義犯罪訂立一個起始時間的話,應當是1878年。事件出現(xiàn)在俄羅斯。俄羅斯民意黨在當年刺殺了當時的政府元首,然后在1881年又刺殺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他們的組織原則、行動方式、理論體系與現(xiàn)在的恐怖組織無異??梢哉f當時的俄羅斯民意黨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個恐怖組織。
第二個階段:發(fā)展階段
恐怖主義犯罪進入20世紀之后便走上了快速發(fā)展的道路。和第一個階段不同的是,此時的恐怖主義犯罪就是慘絕人寰的、赤裸裸的恐怖主義犯罪了。第二批俄國恐怖主義者應運而生,在這個時期,革命恐怖主義延續(xù)政治謀殺的同時還針對普通市民進行恐怖主義活動。在愛爾蘭,愛爾蘭共和軍通過秘密武裝的組織形式,在1916年制造了柏林血腥復活節(jié)。獨立主義、無政府主義、盲目的襲擊、反殖民主義等,利用知識分子或媒體進行宣傳,同時也跟國際組織、秘密機構、恐怖主義政府相勾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911以前的恐怖主義犯罪的所有特征好像一下子都顯露出來。在這個基礎上,分析二十世紀的恐怖主義犯罪,他們都以政府作為打擊目標,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主要類型。
第一類可以稱作區(qū)域性恐怖主義犯罪。像庫爾德工人黨、愛爾蘭共和軍等一些恐怖組織。他們通過一系列恐怖活動,配合談判、游擊戰(zhàn)等一些策略,讓對手付出政治或物質上的代價,輸贏得失都是以一個區(qū)域或一個政權的得與失來計算的。第二類是功能性恐怖主義犯罪。它完全是為了實現(xiàn)某些政治目的而進行的,經常是跨國犯罪。它常常作為一個政權要挾另一個政權的手段而出現(xiàn),并具有明確的目標:要求撤軍、要求區(qū)域占領或者釋放人質等。這樣的恐怖主義犯罪是針對某個權利機構,逼迫其做出某種妥協(xié)。第三類恐怖主義犯罪可以稱作革命性恐怖主義犯罪,也是比較常見的一類恐怖犯罪行為。其目的通常是針對政府,想要推翻政府的統(tǒng)治。例如意大利的“紅色旅”組織還有無政府主義組織“美麗時代”,都屬于這種類型的恐怖主義組織。它們的目標就是想要推翻現(xiàn)有政權,這些針對統(tǒng)治階級發(fā)動的恐怖犯罪活動有時成為了動員群眾革命的催化劑。
說到這里,筆者有必要做出說明,我們所提到的恐怖主義犯罪是針對現(xiàn)有的國際社會大體系來說的,也是站在每個國家的現(xiàn)有政權角度上來說的。每個統(tǒng)治階級都想維護自己的現(xiàn)有成果,而把一些人的“革命”行為看做是恐怖主義犯罪,因而大肆鼓吹恐怖主義犯罪的危害。如果單純從這個角度來說,列寧的十月革命,包括共產黨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發(fā)動的一系列起義都應當看作是恐怖主義犯罪活動了。筆者認為,作為一個自然人,應當有自己的評判標準,判斷一個事物的正確與否要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分析,恐怖主義犯罪當然也不例外。我們要看到它的存在是否正義,是否脫離了群眾,是否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和擁護,這就是所謂“正義”和“邪惡”的對立,正是正義的“革命”和邪惡的恐怖主義犯罪的本質區(qū)別。如果說二戰(zhàn)之前各恐怖組織還各自為戰(zhàn)的話,那么二戰(zhàn)結束之后到20世界60年代末這一時期就應該是國際恐怖主義犯罪真正形成的時期了。這一時期的恐怖活動具有各種形式,范圍較廣,越來越具有國際性。70年代以后,恐怖主義犯罪進一步發(fā)展,已經基本形成了一個較為松散的國際網絡,恐怖活動和死亡人數日益增多。到了80年代,全世界共發(fā)生4000余起恐怖活動,比70年代增加了百分之三十,死亡人數也翻了一番。到了90年代,在恐怖事件和死亡人數日益增多的同時,更多新的恐怖組織建立起來,而且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恐怖手段也日趨多樣化。另外,更多的恐怖犯罪活動變成了無頭案,這算是一個比較新的特點。因為在恐怖分子看來,不聲張反而能達到更好的恐怖效果,能夠達到最大的恐怖效應。
第三階段:21世紀的恐怖主義犯罪
恐怖主義犯罪進入21世紀,達到了空前的狀態(tài)。特別是“9#12539;11”恐怖襲擊之后,一些反動分子看到了恐怖主義犯罪活動的驚人破壞力和影響力,紛紛加入到國際恐怖主義犯罪活動中來,這就使得國際恐怖主義犯罪規(guī)??涨案邼q,犯罪數量和死亡人數不斷增加。面對日趨嚴重的恐怖主義犯罪形勢,以美國和歐洲為代表的世界各國已經做好了消滅恐怖主義犯罪的準備。一系列反恐措施相繼出臺,國際反恐立法日趨完善;同時,加強在恐怖主義犯罪的預防和監(jiān)管方面,也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反觀恐怖主義犯罪陣營,以塔利班和基地組織為首的國際恐怖主義犯罪網已經形成,各個恐怖組織之間相互聯(lián)系,密切配合,互相滲透,形成了龐大的,有體系、有規(guī)模的國際恐怖主義犯罪網絡,恐怖主義犯罪的國際化程度進一步加強。兩股勢力互不相讓,堅持對立,不斷斗爭。可以說,現(xiàn)階段是恐怖主義犯罪和反恐斗爭的抗衡和發(fā)展階段,一方面,各項反恐公約相繼出臺,反恐力度進一步加大,國家間合作更加密切,同時就反恐問題達成了諸多共識,甚至反恐問題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一些國家間的矛盾調和劑,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世界各地的恐怖襲擊還在不斷增加,而且犯罪方式日新月異,除了以往常見的犯罪方式,自殺式暴力襲擊、網絡恐怖主義襲擊也是近年來新出現(xiàn)的比較常用的犯罪方式。同時,犯罪手段也向隱蔽化和高科技化方向發(fā)展,犯罪效果令人更加恐懼??植婪肿油涍^嚴格的訓練,具有為“使命”不惜犧牲生命的獻身精神。因此,發(fā)展和對立構成了21世紀世界恐怖主義犯罪的新格局。
二、國際恐怖主義犯罪的成因
了解了國際恐怖主義犯罪的發(fā)展過程,接下來需要分析恐怖主義犯罪的成因。為什么恐怖主義犯罪屢禁不止,甚至還以人們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發(fā)展呢?究其根源筆者認為,是民族、文化矛盾不斷加深的結果。國家、民族間實力的差異直接導致了恐怖主義犯罪的發(fā)展和加劇,而世界經濟多極化和全球一體化的進程則加速了恐怖主義犯罪的發(fā)展。
文化矛盾
需要指出的是,當今社會各國家、各民族的發(fā)展程度是不一樣的,各個國家的經濟狀況、政治狀況、社會形態(tài)也不盡相同。同時,統(tǒng)治階級所宣揚的價值理念也是不同的。何為價值理念?歸根結底是一種文化理念。這種文化理念、文化目標構成了統(tǒng)治階級的價值體系。國家要發(fā)展就離不開文化體系的完善,同時,相同的文化理念造就了人們價值觀的形成和基本統(tǒng)一??梢哉f,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離不開文化的發(fā)展和完善。
雖然人類社會發(fā)展到現(xiàn)階段已經具有很高的文明程度,但是這種文明程度又是不均衡的。而且,文化體現(xiàn)了一種信仰。沒有信仰的國家和民族是難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那么,又是什么決定了文化目標呢?首先,宗教作為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宗教本身是具有文化性,所以對宗教的信仰就是對文化的繼承。一個國家和民族有了共同的文化基礎便有了一起向前的動力。但是,不得不指出,有些宗教間是相互對立的,在教義、教規(guī)方面差異顯著。我們理解這種差異的存在,也默認這種矛盾的存在。因此,宗教沖突就在所難免,在它的影響下文化矛盾便產生了。當今世界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之間的矛盾沖突導致了伊斯蘭世界和主要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世界的沖突和矛盾。兩方的教徒都認為自己的教派是最好的、獨一無二的,由此便產生了無法調和的矛盾沖突。除了宗教的沖突,文化矛盾還體現(xiàn)在民族矛盾上。千百年來世界形成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它主要體現(xiàn)在人們對自己的民族真摯的熱愛和奉獻精神上,也體現(xiàn)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上。在這種民族情感的驅使下,民族的發(fā)展、壯大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一方面,人民會通過發(fā)展生產力等方法強大自己的民族,而另一方面也會產生一些負面效應,比方說盲目排外的極端民族主義、武力的暴力民族主義等。上述的兩種矛盾是文化沖突產生的最主要的兩種矛盾,但并不是僅有的兩種矛盾。文化的差異還帶來了生活習慣的差異、政治制度的差異、價值觀的差異等多方面的沖突。雖然這些沖突并不一定會產生恐怖主義犯罪,但恐怖主義犯罪的出現(xiàn)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文化沖突方面的影響。
實力差異
文明沖突出現(xiàn)時,各文明群體都會通過各自不同的方式推行自己的文明,從而實現(xiàn)自己的文化目標。但是應該說,文化目標的推行取決于自己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正是由于各國家、民族之間存在這種差距,導致在文化發(fā)展的道路上所采取的手段也千差萬別。一種文明初步形成之后,伴隨著不斷地發(fā)展、完善、深化、繁榮,自我膨脹意識逐漸顯現(xiàn),因此就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這種文化,繼承和宣揚這種文化,這就稱為文化擴張的前提背景。然而在文化擴張的進程中,各種文明所采取的傳播方式是不一樣的。例如,古代阿拉伯人是通過戰(zhàn)爭推行自己的文明的;到了近代,西方帝國主義國家通過殖民地的方式推行自己的文明;而當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又在大搞霸權主義、強權政策,通過干涉他國內政實現(xiàn)自己的文化傳播??梢钥闯觯鞣N文化在推行的時候,不僅采取的手段不同,而且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如果把一種文化強行地不加任何修飾地加在另一種文化上,勢必會導致激烈的矛盾沖突。這既是對文化本身的一種不尊重,也是對被侵略民族的一種侮辱。不管是通過政治手段也好,通過經濟、軍事手段也罷,都會導致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對抗。這種對抗會導致很多局面的發(fā)生,政治和經濟對抗會導致政治上不建交經濟上不往來,軍事對抗則會導致冷戰(zhàn)甚至戰(zhàn)爭。但是,上述局面的發(fā)生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對抗雙方的兩股力量處在相對均衡的情況下。如果一方強大一方弱小,那么弱小的一方很難和強大的一方相抗衡,這就會導致另一種嚴重后果——恐怖主義犯罪的產生。穆斯林世界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在經濟、軍事實力懸殊的情況下,通過政治、經濟、文化、戰(zhàn)爭等手段已經無法實現(xiàn)他們的政治、文化目標,為了捍衛(wèi)被褻瀆的伊斯蘭教真理和信徒的情感,在圣戰(zhàn)的感召下,一些伊斯蘭教組織和信徒視死如歸,將實施恐怖主義犯罪視為無上光榮的事業(yè)。[16]所以文化間的沖突是矛盾產生的根源,而這種實力差距才是恐怖主義犯罪產生的直接原因。
全球國際化進程加快
文化的矛盾由來已久,各國各民族間這種實力的差距也早已顯現(xiàn),可是為什么恐怖主義犯罪在近年才顯現(xiàn)而且發(fā)展得如此之迅速呢?自從資本主義工業(yè)革命以來,全球經濟迅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個國家在經濟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競賽。同時,人們更加重視科技的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不僅是中國人的首創(chuàng),現(xiàn)在也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認同。正是由于科技的發(fā)展,空間技術的提高,信息技術的突破,使世界經濟的全球一體化進程不斷加速。而隨之也帶來了一些新問題新矛盾。世界經常被看做一個整體,政治、經濟、科學、體育等各方面都不例外。可以說現(xiàn)階段全世界經濟是一個整體,一個國家想要發(fā)展離不開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在各個領域間的分工合作,資源需要整合,技術需要創(chuàng)新,人才需要流動。正是因為經濟的全球一體化,導致了文化滲透的加速,文化沖突的蔓延,并最終導致了恐怖主義犯罪的出現(xiàn)和迅速發(fā)展。
作者簡介:梁棟,河北大學政法學院07級刑法學專業(yè),學號2007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