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當企業(yè)討論這兩個字的時候,人才們卻在用自己的方式嘲弄著企業(yè)——“你才是人才呢!你們全家都是人才,行了吧?我賭你們全家,將來的孩子都是人才!”事實上,誰有資格鑒別,誰凌駕在誰之上?人才,多數僅僅是老板們空談的葉公好龍而已!
人才?人才算老幾?還不是企業(yè)招聘的時候用來哄騙大學畢業(yè)生的便宜話嘛!天真的大學生剛進入社會,聽著企業(yè)對他們的認可,以及許諾的種種條件,頭腦發(fā)熱,熱血沸騰,充滿期望地來到企業(yè),然后呢?
人才?一旦來到企業(yè),能看到哪些規(guī)則是真正對人才成長有實際幫助的?哪些政策是真正能夠激勵人才對他們不計代價付出的合理回報?企業(yè)的老員工又是如何對待新來的人呢?從制度層面到薪酬政策,再到企業(yè)的人際關系,對來的人才沒有任何的鼓勵、正向的激勵作用,反而都是消極的氛圍、陳舊的關系、落后的用人思路和政策。人才,不過就是說說而已的兩個字罷了!
人才?也只有在員工去意已決的時候,企業(yè)假惺惺地繼續(xù)運用花言巧語、甜言蜜語來加大許諾的籌碼,美其名日描繪未來美好的愿景,畫上一張自己都不相信能夠兌現的大餅,這就是許許多多中國民企在現實中對待員工的套路。
人才?誰說了算?算什么?
由于人才問題是社會學問題,因此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或者錯誤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歷,有不同的閱歷,當然對事情也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幾乎所有民營企業(yè)都一致地采取類似的方法來對待員工,對待幾乎所有的人。他們的行為已經能夠準確地反映他們在看待人才這個問題上的價值傾向。
在現階段中國社會,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yè),都存在著三種人才價值觀傾向。
第一種:人才是為企業(yè)所用的。中國長期以來多數都是這個思想。請看當年漢高祖劉邦在總結自己成功用人經驗時曾說過話:“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安國家,撫百姓、給餉銀,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統(tǒng)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所以取天下也!”
這番話都是帝王的思想,人才是為我服務的,是為我的目的服務的。當然,他們有杰出的地方,讓他們發(fā)揮,但歸根結底是為出錢的人服務的。他們沒有自己的主動權,他們要依賴給他們機會的人,依賴給他們報酬的人。
第二種:人才是態(tài)度好的、有奉獻精神的人。中國大量的民企是這樣看待人才的。只要有人不計代價地給企業(yè)干活,他們就是人才。其實,這也是傳統(tǒng)封建帝王將相的一種頑固的思想。人要不計代價,要犧牲自己,要為他人的幸福而活著。
第三種:所有人都是人才。他們都有與眾不同的能力,都不僅能為服務的組織做貢獻,也可以同時為他們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而取得收入。他們?yōu)槠髽I(yè)工作是自由選擇,他們完全有權力將他們自己的才能衡量一個他們認為合理的收入來決定自己的命運。
21世紀已經10年了。這個時代還有一個別名,叫“主語,我的時代”。不到30歲的年輕人,他們完全沒有了所謂組織的約束,所謂奉獻的精神。他們?yōu)樽约憾钪?,他們能夠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他們不需要為企業(yè)奉獻,他們自己的快樂、他們自己的幸福才是決定他們行動的核心基礎。這是時代的進步!是個體人性得到尊重的表現,是個體命運、自由得到最大釋放的民權、民生的解放。
w時代(w是“我”的意思)的到來恰恰就是封建殘渣余孽思想的悲歌響起的時候。任何殘余的、傳統(tǒng)的、守舊的意識、思想都會被這些充滿活力的,敢于挑戰(zhàn)的,勇于迎接變化的年輕人淘汰。當企業(yè)還在抱怨人才難留的時候,人才不多的時候,人才沒有獻身精神的時候。人才卻笑著走向他們自己的大道,去迎接他們自己的快樂。他們可以創(chuàng)業(yè),他們可以干脆就不就業(yè),他們可以過了今天再說。
時代已經到了企業(yè)不得不徹底顛覆過去的陳舊想法的時候!
企業(yè)想留住人才!憑什么?用什么?在今天這個平等的時代,早已經沒有了什么主人高高在上的時代,民權意識已經實實在在地表現在這個時代的年輕人身上。所有象征權力的語言、行為、表現通通都受到殘酷的挑戰(zhàn)、前所未有的蔑視、質疑。當人們無力推翻權力的時候,至少可以不受約束,至少可以精神自由,至少可以遠離。
w時代的序幕已經拉開了,企業(yè)不妨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孤零零悲哀地被遺留在歷史黑暗的角落中。
聆聽著w時代的旋律,企業(yè)不能阻擋歷史的車輪,無力扭轉歷史的乾坤,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伴隨著“我的”旋律,用全新的思想來迎接全民人才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