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爭論,這也是發(fā)揮主體意識的手段,同時也強化了主體素質。
關鍵詞:語文教學: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0)5-094-001
語文學科無論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還是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科學素質,都有著重要而又獨特的作用。如何發(fā)揮其作用,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兒童整體發(fā)展,對此我進行了認真的思考。下面談幾點我個人對這方面的看法。
一、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要主副兼行,有機結合
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是面向21世紀的教育,是為在未來國際競爭中處于戰(zhàn)略主動地位的教育,是本學科的特有功能,也是語文教學目的所決定的?!缎W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人文性。小學語文教學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學,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聽、說、讀、寫訓練的過程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由此可見,語文既要完成本學科特有的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又要完成素質教育提出的各科共有的教學目標——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等。這兩方面教學目標只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協(xié)同實現(xiàn)。因此,在確定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時要有雙項目標意識,一項是具有學科個性的教學目標,培養(yǎng)聽、說、讀、寫的某一個方面的能力;另一項是具有共性特點的教學目標,完成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心理教育、健康教育等某一個方面的教育任務。前一項是主線,后一項是副線,主線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副線要有機滲透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光有主線目標而無副線目標,素質教育就被架空了。光有副線目標而無主線目標,就不是語文課了。只有主副兼行,才能把語文課上成為具有素質教育特點的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語文課。
二、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決定了教學原則,語文課的素質教育,主體性是靈魂。它能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主動精神,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
以學生為主體集中反映在課堂教學的結構上,其結構應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若有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就應由教師幫助解決,發(fā)揮其主導作用。任何一篇課文,對于學生來說,都是舊知與新知的統(tǒng)一體,許多問題學生完全可以自己提出,自己分析,自己解決,從中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為主體作用的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盡可能讓學生有所爭論、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新,學生對同—個問題認識有差異,這是必然的。有差異就會有爭論,有爭論,學生的主體意識就會大大增強。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爭論,這也是發(fā)揮主體意識的手段,同時也強化了主體素質。
三、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
義務教育是基礎教育,是全民教育,它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基本素質。因此,我們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必須面向每一個學生,這是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重要分界線之一。
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反映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反映在教師的每個細小動作之中,教師的眼光是否關注著全班每一個學生,是否把微笑送給全班每一個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否只讓幾個尖子學生回答,是否只是讓那些朗讀得好的學生站起來朗讀;進行每一個項目的訓練,是否考慮中下等生都得到一定的訓練。如果教師頭腦中有面向全體學生的觀念,這些問題是會迎刃而解的。
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一是教師在確定重點、難點的時候要符合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實際,既要以教材為依據(jù),又要以學生為依據(jù),也就是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以學生為依據(jù),要以中等學生水平為依據(jù),這樣可以兼顧上下兩頭,如果僅以優(yōu)等生為依據(jù),那面向全體學生只能是空談而已。二是在課堂重點訓練項目過程中,應讓學生有人人參與的機會。如朗讀訓練,應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提供提綱,保證時間,讓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三是抓兩頭。學生的差異集中反映在優(yōu)生和差生的兩頭,對優(yōu)生,要提供條件讓他們有發(fā)展機會,對差生,應加強個別輔導,做到教學目的要分層,課堂提問要分檔,作業(yè)設計要分類,評價反饋要分度。
四、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要低耗高效
我們的教師,大部分只注意效果,不重視效率,教學效率與素質教育密切相關。素質教育是學生各方面都得到生動活潑發(fā)展的教育,而提高教學效率是學生生動活潑的前提,教學效率低,勢必阻礙學生課外活動和休息時間,勢必會加重學生的負擔,勢必阻礙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身體健康,這與素質教育的精神是不相容的。
加速素質教育的進程,提高教學效率。一要優(yōu)化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明確,而不含糊,要準確而不能隨心所欲,要具體而不能籠統(tǒng),要重點突出而不能面面俱到,要以語言訓練為重點,要以理解內(nèi)容為重點。二要優(yōu)化教學過程。教學要形成以語言訓練為基本特征的訓練機制和遷移機制,提倡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廢除逐段串講,逐段串問的傳統(tǒng)模式。三要優(yōu)化教學方法。方法要為達到教學目標服務,凡是較好地達到教學目標的方法都是好方法,要提倡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四要優(yōu)化教學渠道。語文學科的特點,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恳粭l腿,怎么也走不快。抓課外,花時間相對較少,而效果相對又較好。因此,課內(nèi)課外要兩手抓。
總之,語文教學要適應時代的步伐,依據(jù)《大綱》的要求。著眼于素質教育,增強素質觀念,在加強語文基本功訓練的同時注意培養(yǎng)兒童的能力,發(fā)展智力。從而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