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的一個最好的衡量尺度,那就是老師和學生是否從中獲得了快樂。老師教得快樂,學生學得快樂,寓教于樂,其樂融融,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
那么,怎樣才能讓課堂快樂起來呢?筆者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實現(xiàn)快樂的教學相長的一個重要因素。要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不僅來自于課堂上的情緒調(diào)動,還來自于生活中的關懷與信任。中學生大多數(shù)都處于青春期,他們渴望自己被關注,渴望自己的心事能向他信任的人傾訴。可是,很多學生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告訴老師。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很大程度上說明我們的師生關系存在問題。我們老師除了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外便不再關心其他方面。可是,師生之間沒有了信任,又怎能實現(xiàn)教學相長,教學成績又談何而來呢?為了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我每學期都與每個學生談一次心,了解他的快樂和痛苦;給每位學生寫一封信,寫一寫老師眼中的他,給他提出合理的目標和建議;課間與學生打打乒乓球、羽毛球、聊天,這樣,與學生的關系融洽了,課堂上是師生,課堂下是朋友,而課堂和生活能融入在—起的師生,教和學是不是都會很快樂呢?
二、樹立快樂的教學理念
亞米契斯說過:“愛是—切教育的契機”。對老師而言,我們首先要熱愛教育,把教學當成一種快樂的享受,并把自己的這種理念傳達給學生:學習是享受,是快樂的源泉。每次上課之前,我總要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決不讓自己的情緒影響課堂,每次都讓自己的情緒激蕩,讓微笑浮在臉上。因為我知道,我的微笑會感染每一位學生。一個快樂的課堂應該是這樣的:不是教師強迫學生去學習,也不僅僅是學生愿意去學習,而是主動地參與學習。在課堂上,不管學生做什么,我都要他情不自禁地跟隨著我的思路走,積極地去探究。要每一個人都主動快樂的參與,就要給每個人體驗參與快樂的機會。如給生字注音,可讓后進生去做;朗讀,可讓全體參與;而開放性強、有難度的問題則留給智力較好的學生。我不要求每個人都會,我只要求每個人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提高。毋庸置疑,積極的情緒、樂觀的態(tài)度是師生互動的最好的調(diào)料,也是教學成功的基礎。
所以,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想方設法去引發(fā)學生的快樂情緒,幫助他們樹立快樂的理念。
三、營造恰當?shù)慕虒W氛圍
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能很好的駕馭教學過程,而且能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比如在教學《“諾曼底號”遇難記》時,我精心設計了一段導語:“天地之大德曰生,我們應該關注生命,善待生命,珍愛生命,守護生命。當海難發(fā)生時,常常會有無數(shù)鮮活的生命葬送在冰冷的海水中,在扼腕嘆息之余,我們不僅要思考:悲劇能否避免?或者盡可能地減少生命的傷亡?今天我們—起走進雨果的《‘諾曼底號’遇難記》一文。”這段導語用遞進式的排比句,激起學生對于生命的敬畏之情,用事例引發(fā)學生對已有經(jīng)驗的回憶,接著巧妙設疑,導入新課。這樣白描式的導語,讓學生充分領悟到了語言的無限魅力,啟發(fā)學生思考,啟迪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閱讀探究的興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新課的學習當中。
四、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
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對課堂有一種快樂的期待,他們像期待魔術師那樣,期待著老師的到來,他們不知道老師又會以什么方式來上這一課。在語文課上,我們應巧妙設計精彩的導語,恰當?shù)倪^渡,實時的練習。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真的就像萬花筒般讓學生著迷。多變的方法,多變的手段,而永遠不變的是教師教學的激情。講詩歌,我們舉行朗誦會;學小說,我們結合同名電影比較分析;讀戲劇,我們試著表演;學科普文,我們試著做實驗;學成語,我們可以猜謎語;讀字音,我們可以說繞口令;口語課,我們開展辯論會……例如同樣在《“諾曼底號”遇難記》中,哈爾威船長毅然與船共沉海底時,我設計了一個練習:“人們?yōu)榱思o念哈爾威船長,打算為他立一塊紀念碑,請你設計這塊碑,該如何設計?怎樣寫墓志銘?”一“題”激起千重浪,學生們各抒己見,墓碑設計匠心獨運,墓志銘更是精彩紛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不死的船長”、“—個大寫的人”、“這里安息著一個偉大的靈魂”等。我想,只有給學生搭建一個真正開放的平臺,才能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提升自己的認識,深化自己的情感。如此一來,老師快樂,學生著迷,還害怕教學效果不好嗎?
(責任編輯 呂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