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生活著兩只三只腳的大熊貓。這兩只大熊貓為何只有三只腳?它們的殘疾背后,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故事?
截肢大熊貓
2001年2月,位于四川省西部的寶興縣夾金山上仍然是一片冰天雪地。
2月26日下午兩點半,在海拔2000多米的鍋巴巖上修筑公路的民工吃過午飯剛回到工地。突然,遠處傳來一聲哀叫,接著是“咚”的一聲巨響,好像什么東西從懸崖上摔下來了。民工們愣住了,忽然有人像醒悟過來似的說:“不好,是大熊貓的聲音!”
民工們立即放下修路的工具,不顧懸崖峭壁,攀著箭竹雜草爬到懸崖邊。天哪!懸崖下的公路上竟然直挺挺地躺著一只渾身是傷的大熊貓幼仔。工人們趕緊沿著懸崖邊的小道跑到公路上,只見熊貓幼仔的耳朵、尾巴、四肢滿是傷痕,鮮血淋漓,十分可憐?!跋劝阉偷椒渫罢Wo區(qū)再說?!币幻窆そㄗh。大家一起動手,小心翼翼地把受傷的大熊貓從地上抬起來。誰知還沒抬上車,奄奄一息的大熊貓突然乘人不備,一下子從人們手上溜了下來,奪路而逃,一頭鉆進箭竹叢中,轉眼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寒風呼嘯,大雪紛飛。天氣如此惡劣,這只渾身是傷的大熊貓幼仔在荒山野嶺中即使不再受到其他動物的傷害,也很難存活。必須盡快找到這只傷痕累累的大熊貓。民工們趕緊將情況上報給相關部門。很快,一支由保護區(qū)管理處工作人員、派出所民警、民工組成的臨時搜尋隊開始了艱難的搜尋工作。大家顧不上吃飯、休息,在大熊貓?zhí)优艿牡胤椒磸退阉?,一直沒發(fā)現(xiàn)它的身影。天黑后,搜尋隊成員在路邊點燃篝火,輪流值班,為受傷的大熊貓站崗放哨。
第二天天剛亮,更大規(guī)模的搜尋行動又開始了。大家知道,多耽誤一分鐘大熊貓就多一分危險。除了搜尋隊繼續(xù)尋找受傷大熊貓外,管理處又組織了當?shù)?6位村民進行“拉網(wǎng)式搜索”。搜尋隊隊員每隔兩米站一個人,把山林里的石縫、土坎翻了個遍,草窩、荊棘扒開看了又看,卻始終沒有找到那只大熊貓。隊員們的身體被荊棘掛得到處是傷。
上午10點左右,一名眼尖的搜尋隊隊員突然發(fā)現(xiàn)半山腰處一棵油松樹的樹枝輕微顫動了一下,上面似乎還有一團黑影。他連滾帶爬地跑近一看,受傷的大熊貓正用前肢抱著頭,躲在樹上瑟瑟發(fā)抖。
這時,其他隊員也小心翼翼地靠了過來。這棵樹的左邊是懸崖,右邊是荊棘叢,大家都不敢輕舉妄動。好在保護區(qū)工作人員訓練有素,很快在下面鋪了一張大網(wǎng)把油松四周罩得嚴嚴實實。緊接著,一名隊員小心地爬上樹,把大熊貓安全地抱了下來。大熊貓早已凍僵,幾乎失去行動能力,渾身鮮血凝結成鮮紅的冰珠。后來治療這只大熊貓的醫(yī)生說,如果再晚一會兒找到大熊貓,它可能已經(jīng)凍死在樹上了。
得知有一只大熊貓幼仔受傷的消息后,四川省林業(yè)廳、雅安市市委、市政府和寶興縣縣委、縣政府的領導立即指示:不惜一切代價,挽救大熊貓的生命!
受傷的大熊貓被送進寶興縣醫(yī)療中心,那里的醫(yī)護人員早已嚴陣以待,趕緊對大熊貓進行檢查治療。他們發(fā)現(xiàn)這只大熊貓為雄性,重35公斤,大約兩歲,全身有多處撕裂傷痕,其中右耳被咬碎成10多塊,缺損面積達三分之二,左后腿被咬傷,尾部有較大面積的咬傷,身體虛弱……根據(jù)傷痕分析,它可能是與豺、豹或其他猛獸進行殊死搏斗后墜崖,加重了傷情。醫(yī)生們當即對大熊貓傷口進行清洗、縫合、包扎,并做了抗感染、抗休克等處理。經(jīng)過一周的搶救治療,3月7日晚,受傷的大熊貓被轉移到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獸醫(yī)院。
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搶救小組發(fā)現(xiàn)受傷大熊貓的左后肢已嚴重感染化膿,脛骨露出兩三厘米,受傷的尾巴和耳朵因發(fā)炎后瘙癢難忍,也被它用爪子抓爛。從X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大熊貓的左后肢腓骨已完全骨折,創(chuàng)口深約7厘米,肌肉已開始腐爛,有可能危及生命。專家小組經(jīng)過反復會診討論,決定立即對受傷大熊貓進行截肢治療。
3月8日的手術十分順利。專家小組對截下來的大熊貓左后肢進行解剖,吃驚地發(fā)現(xiàn)發(fā)炎的骨頭中間缺了一大塊,估計是大熊貓受傷后疼痛難忍,自己把骨頭啃掉,連肌腱也完全咬斷。
大熊貓終于脫離了生命危險。一個多月后,這只大熊貓的傷口愈合。經(jīng)檢查,各項生命體征完全正常,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獸醫(yī)院為它開了張不同尋常的“出院證”。這只大熊貓幼仔不幸成了“三腳熊貓”,以后在野外獨立生存的能力大大減弱,只能進行終生人工飼養(yǎng)。
這只大熊貓被送到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飼養(yǎng),取名“戴麗”。2003年12月28日,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開園后,“戴麗”又被送到碧峰峽基地。后來,歌唱演員費翔到碧峰峽參觀大熊貓,認養(yǎng)“戴麗”為“干兒子”,并為它取名“翔翔”,一是表明它和自己有些關系;二是希望它能飛翔,健康地生活下去。
“戴麗”雖然只有三只腳,卻十分頑皮,經(jīng)常在地上翻滾玩耍。它剛到碧峰峽時,體重只有57公斤,明顯偏瘦。有工作人員說它“當時就像一個發(fā)育不良的少年”。而現(xiàn)在,它的體重增加到了90公斤,比其他同齡大熊貓都要胖。
“戴麗”漸漸長大了,它的家很寬敞,是座“獨門小院”,足足5700平方米。大熊貓“宿舍”調(diào)整時,臨時給它安排了一個伙伴同住,它毫不領情,舉掌就打了新來的“室友”一頓。管理員只得趕緊把它們分開。后來,管理員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戴麗”脾氣暴躁,原來是心中“有了她”。它總是喜歡呆在一個較高的地方,默默地注視著隔壁“三號院”里的大熊貓“月月”,那是一只還未成年的雌性大熊貓。
看著“戴麗”受著“相思”之苦,管理員愛憐不已。據(jù)管理區(qū)的工作人員介紹,“戴麗”由于左后肢被截掉了,不但不能爬樹,連自然交配也很困難。它雖然到了性成熟期,但只有在適當?shù)臅r候,對它進行人工取精,滿足它當爸爸的愿望。
野生“三腳熊貓”進村
無獨有偶。2005年12月5日,四川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還成功營救了一只三只腳的病殘大熊貓。
2005年12月4日下午,夾金山下的寶興縣氣溫驟降,不一會兒就飄起了雪花。一夜風雪,寶興縣中壩鄉(xiāng)紫云村一社的村民楊忠明睡得很不踏實,他總覺得院子里有異樣的聲音。起初沒在意,后來聲音越來越大,他便爬起來到院子里用手電筒四處照射,發(fā)現(xiàn)有一團黑乎乎的東西。走過去一看,竟是一堆還冒著熱氣的大熊貓糞便。
“原來是國寶大熊貓來過?!睏钪颐饔炙奶幉炜戳艘环瑳]發(fā)現(xiàn)異常便回去繼續(xù)睡覺了。次日清晨,楊忠明起床后打開房門,發(fā)現(xiàn)屋檐下、柴棚里都有大熊貓的糞便。他拿起掃帚打掃,準備把糞便倒進屋后一個廢棄的磚瓦窯里,誰知窯洞里竟躺著一個龐然大物。楊忠明嚇得險些跌倒,待稍微平靜后又壯起膽子走近察看,終于看清了龐然大物的真面目:原來是只正在酣睡的大熊貓,它身邊還有一堆吃剩的豬骨頭。
楊忠明怕大熊貓從窯洞里跑出來傷人,趕緊扛來一扇門板擋住洞口,用木棒死死抵住。做完這一切,楊忠明叮囑家人看管好大熊貓,氣喘吁吁地跑到紫云村支部書記茍必江家里,大聲喊道:“茍支書,大熊貓跑到我家里來了!”
茍必江聞言大驚,趕緊打電話向蜂桶寨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報告。根據(jù)經(jīng)驗,下雪天到山下來的大熊貓大多是“老弱病殘”,因無法捕食,便試圖到村民家里尋找食物。保護區(qū)中壩管護站職工舒錦峰和大水溝大熊貓野外救護站職工接到消息后,立即趕赴現(xiàn)場搶救。
12月5日中午12點,窯洞中的大熊貓仍在酣睡,茍必江、舒錦峰等人組織了幾十名當?shù)厝罕姕蕚鋵嵤┚茸o。考慮到大熊貓野性尚存,難以接近,現(xiàn)場營救隊隊員將鐵籠安放在窯洞口,制定了兩套方案:一是用長竿將繩子伸入洞內(nèi),套住大熊貓胸部,將其牽拉出來;二是將封閉的窯頂挖開,塞入填充物,縮小大熊貓蜷縮的空間,一點一點地將大熊貓擠出來。
茍必江組織了20多個村民開始實施第一套方案,誰知繩套剛伸進去,大熊貓一掌掃過來,竹竿頓時斷成兩截。反復多次都沒有成功,營救隊決定實施第二套方案。但由于窯洞廢棄多年,搶救人員生怕打洞時弄垮窯洞,壓傷大熊貓,大家只好用手一點一點地往外摳土。誰知因判斷不準確,挖出的洞口正對著大熊貓頭部,倒土填充反而堵住了大熊貓的出口。眾人一合計,又在大熊貓身后摳出第二個洞口,緩緩地倒進泥土,大熊貓也一點點地退出洞口……當它發(fā)現(xiàn)洞口有一個鐵籠正等著它時,立即咆哮起來,無奈泥土越堆越多,它只能被迫蜷著身體鉆進鐵籠。
大家松了一口氣,準備關閉籠子時,大熊貓揮舞著巴掌,一掌把籠口邊的鋼筋掃彎,圍觀村民嚇得四處逃散。搶救隊員趕緊在籠口插放了一排木柵,才把大熊貓攔住。此時,夜幕已經(jīng)降臨。
這只大熊貓從被救回大水溝的那一刻起,就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紫云”?!白显啤北凰偷酱笏疁蠒r,人們驚異地發(fā)現(xiàn),它的左后腿竟然沒有腳掌。原四川省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局長崔學振從事大熊貓保護研究工作30多年,得知后十分驚訝,連夜趕來察看。保護區(qū)工作人員為“紫云”稱了體重,71公斤,年齡在10歲左右,是一只成年的雄性大熊貓。“紫云”的耳朵有缺損,鼻梁上有陳舊傷痕。成年的雄性大熊貓為爭奪交配權,要相互爭斗,勝者才能獨享愛情。它們爭斗時,極易受傷的就是面部。看來傷殘的“紫云”也曾經(jīng)是“求偶戰(zhàn)團”的一員。
“紫云”的左后腳掌是先天缺失,還是后天致殘?如果是先天缺失,這10年它是怎么在野外生活的?如果是傷害致殘,又是受的什么傷?……這一切,都是難解之謎。
后來,“紫云”被送到雅安碧峰峽基地圈養(yǎng)。大熊貓專家稱,野外三只腳大熊貓的出現(xiàn),說明大熊貓的野外生存能力是很強的。正如大熊貓的祖先從吃肉到改吃竹子,依然能很好地適應自然環(huán)境一樣。它們雖然表面笨拙,卻有著敏捷的身手。對于大熊貓隱秘的野外生活,未解之謎實在太多,人類能做的就是盡自己所能,好好地保護它們。
(壓題圖:躲在洞穴里的“紫云”)(責編 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