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說說王昭君吧。
作為古代最成功的和親使者與“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已成為中國歷史長河中一顆熠熠生輝的恒星。但我更愿意站在女人的角度,去懷想一個名叫王嬙的民家女子。想她到底有著怎樣的花容月貌、過人才情?想她這樣一個風(fēng)華絕代傾城傾國的中原美麗女子,別離故土遠嫁匈奴后,站在漠北蒼茫遼闊的天空下,被狂野的風(fēng)沙吹打弱柳扶風(fēng)的倩影時該是怎樣的心境?想她如何能適應(yīng)天寒地凍風(fēng)沙蔽日的氣候和匈奴人一樣住穹廬、衣氈裘、食畜肉、飲酪漿的塞外游牧生活?想她在往返一趟的路程就需要兩年多時間的情況下,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心切怎么辦?想她的兩個女兒是否也有如她一般的美麗?
縱觀昭君出塞的前因后果,對于昭君本人而言,無論如何都是一場悲劇性的際遇。本來嫁與呼韓邪單于后備受寵愛,并與單于生有一子,但不到兩年,也就是公元前31年,50多歲的單于就去世了。彼時,昭君想到了歸漢,但漢王一紙以國事為重,須服從胡俗的詔書,就輕易斬斷了昭君南歸的念想,再也沒有回到過滋養(yǎng)她的山清水秀的江南,于是只能“含情欲說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結(jié)果是“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最終永遠留在了那片荒涼清冷的土地上(行文至此,一聲嘆息,竟無語凝咽)。
南歸無望,王昭君忍辱負重,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風(fēng)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fù)株累單于雕陶莫皋,再生二女。公元前20年,復(fù)株累單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33歲的絕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據(jù)說每到秋天,四野枯黃,唯獨昭君墓上之草獨青,故名“青?!薄U丫薜叫倥枪?3年,去世時33歲,這應(yīng)該只是一個巧合。屈指算來,昭君在匈奴大約生活了13年,如此風(fēng)華正茂的年齡便香消玉殞,是環(huán)境所致,還是憂郁所致,不得而知。但我知道,并無皇家公主尊貴身份的昭君和親所產(chǎn)生的始料不及的史詩性的社會效果,以及她被入選古代四大美女(宋元以后才確定下來)的殊榮,她本人并不知情,更未從中受益。不像今天,某個美女只要獲得某項桂冠,緊接著就會有走不盡的紅地毯,上不完的雜志封面,各種各樣的廣告代言,名利雙收,風(fēng)光無限。
此時,我坐在雅致的餐廳,正品著溫和醇香的美酒——昭君33°。酣暢淋漓間,思緒穿越時空,飛越千年,我仿佛看到一個名叫昭君的女子懷抱心愛的烏特琴(琵琶),紅衣飄飛,翩若驚鴻,身后是白雪皚皚的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