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山里,有幾條溪流,據(jù)說有10余條。我見到的是幾條無名小溪。這些小溪,相貌平平,不瀑不瀉不洶,平平靜靜。她們就像個純情美麗的村姑,一路遲遲疑疑地走,到了風景獨秀的地方,還要停歇一下,在鏡子般的水面上照照自己的倩影,又一路歡歌地出山而去。
山是陡峭了一點,兩山為谷,就將她們擠在深澗里了。深澗里滿是竹樹,陽光少見,陰影憧憧。溪岸多懸?guī)r,溪澗里多是麻石,大如桌小如斗,如缽如碗如杯,要跋涉過去,一路的坎坷。她們沒有什么怨言,只想走出去,匯入洣水,再湘江而長江,直通茫茫無際的大海。云陽山里,沒有什么大的溪流,但都面朝著大海。
比如說有條小溪,叫云陽溪吧,好像是從紫微峰左側(cè)一山谷里蹦出來的,沿著平緩的山坡斜行而來,到了白云寺的后側(cè),繞寺而過,跌進山澗里。那山澗長約半里,像掛壁上的一根白帶,飄飄飛飛。山澗里多竹樹,又多山石,大大小小,磕磕絆絆,它居然能穩(wěn)住性情,在山石上翻幾番跟斗,左右盤旋,一路歡樂,飛落云陽池。云陽池是新修建的高峽平壩,又叫放生池。池水碧透,一眼可見數(shù)丈。那山石,黑的白的黃的紫的都有,斑斑剝剝,好像淀在玻璃瓷缸里,顏色分明。這小溪匯入這碧池里,呆一會兒,歇歇腳,又從另一口子流出去,左右盤旋,不舍晝夜,直奔洣水而去。云陽山的溪水好像不易暴漲,認定的路徑,會一直走到底,不回頭。
奇山必有異水,還有更絕的。云陽山里有一白蓮峰,山高不高?高,四周全是群山,它獨在群山之上。峰巔上有兩處泉湖,積水面約有1500平方米,相當闊。一名天鵝湖,一名天池。天鵝湖心,有一圓石,露出水面有幾尺高。《茶陵州志》記:“白蓮峰上有白鶴池,水不盈不竭,常湛湛焉,莫測深淺也。”深淺還是可測的,“常湛湛焉”,說的泉水的顏色。湛,是深藍色的意思?!罢空俊?,是個什么顏色?天際的顏色,大海的顏色,都有一點,但要說出來,又有點難。大概有點像美玉的顏色吧!想想看,這泉湖水有多么藍。藍得不好用什么言語來形容了。更奇特的是它“不盈不竭”。大凡湖也罷,海也罷,更不用說小溪江河水了,總有些盈虧。要做到“不盈不竭”,太難了,它居然做到了,你說怪不怪。它難道是山的精靈匯就?
說有泉,我看也是天下神泉了。一日兩日,一年兩年,可以做到,千萬年、億年能做到的,恐怕就是這樣的“神泉”了。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