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上班的路程,你有心理準備嗎?10英里,20英里,還是30英里?如果是300英里呢?隨著這一路程強勁的增長勢頭,有些人一生中上下班的通勤路程累計將超過繞地球12圈。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在上班途中消耗些時間是可以承受的,甚至可以稱為一種“旅行”。我們在地鐵、公車里坐上半個小時,聽聽廣播、讀讀書、看看報。較自己的工作而言,很多人可能更喜歡這種“旅行”。但實際情況是:1/10的英國人每天花在上下班上的時間超過了2小時,74萬人(英國總人口的3%)通勤的時間超過了3小時,這就像每天參加一次馬拉松比賽。在馬路上、火車上、公交上、渡輪上,甚至飛機上,有的人每年通勤的時間幾乎達到了一個月。而且越富的人可能需要旅行得越遠:據調查,家庭月收入在1萬美元以下的人群,平均工作往返距離為5英里,而收入超過4萬的人群,其工作往返距離為10英里。真可謂在金錢驅使下長途跋涉。
火車-公交-渡輪-公交
40歲的凱特·蘭姆斯頓家住倫敦,工作地點在懷特島,每次工作通勤要花去整整3小時。凱特是個律師,同時也是兩個孩子(一個9歲,一個6歲)的母親,她早上6點20出門,去趕6點37分從克拉彭樞紐站開往南安普頓的火車。到了南安普頓后,她要轉乘公交車去趕8點一刻的過海渡輪。半小時之后,她抵達懷特島,再坐半個小時公交車才能抵達她工作的法院所在地。凱特說:“當我結束工作,走出法院的時候,我還覺得精力十足,可等我到家時,基本已經累散架了。本來下了班就應該跟孩子在一起才對,可我卻在火車上?!比绻挛?點半下班,那她就能在8點左右到家,正好趕上給孩子們念一段睡前小故事。如果4點半還沒下班,那就可能會晚一個小時甚至更多。
“遠距離通勤”會給人們的生活和家庭帶來什么影響呢?安·麥克來肯是企業(yè)管理顧問,她認為壓力是毫無疑問的:“通勤生活會逐漸削弱你,它非常累人。如果你持續(xù)過這種生活,你會終日處于疲累的狀態(tài),造成精神和肉體上的雙重傷害。”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簡簡單單地接受,它就是一場有壓力的旅行,通過接受現(xiàn)狀來緩解壓力。
上下班通勤、人際關系和工作是很多人每日生活中壓力的幾大來源。據英國勞工部調查,全英有2900萬人在工作,其中的2500萬需要通勤,剩下的屬于電話工作者或在家工作者。通勤最能體現(xiàn)在40-44歲的男性身上,他們駕駛汽車;而女性主要乘坐火車、公交、長途大巴和出租車。
火車-火車-地鐵
馬克·托馬斯的家在柴郡的康格爾頓,工作地點則在加那利港的一家大銀行。他上下班來回要走320英里——從出門到進門,時間為3個小時。 “我沒有開車”,他解釋道,“駕駛會使我處于生理極限的邊緣,而在火車上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睡覺、讀書、工作?!?/p>
托馬斯今年47歲,早上6點離家,步行6分鐘到達車站,6點10分乘坐開往特倫特河畔斯多克的火車,在那里他要等20分鐘,然后轉乘6點48開往倫敦的火車,到達倫敦的時間是8點22分?!敖酉聛砦揖偷米鲎顗牡拇蛩懔?,因為倫敦的地鐵系統(tǒng)可不是什么好玩意兒。這樣我差不多9點能到加那利港。”
這種通勤他已經“享受”5年了,根據他的計算,到2010年,他的通勤總路程將正好是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他把工作往返時間視作“自己的時間”:在火車上做些準備工作,從手機到筆記本電腦,這樣當開始正式工作的時候,就能全身心地投入;他也利用這些時間學習音樂(他參加了教堂的唱詩班)、吃東西、休息和放松心情。
令凱特煩躁的是,在火車上多待一分鐘就意味著和孩子們少待一分鐘,而托馬斯則認為這是3小時的“冷靜時間”:“如果我在辦公室渡過了不開心的一天,那當我邁進家門的時候,我就會像個陌生人,大家都會覺得不自在。我妻子說有時他們幾乎都不敢確認那個走進家門的家伙就是我,他們更希望我能在車里多待一會兒?!?/p>
托馬斯幾乎從來沒有和孩子們一起吃過早飯,晚上也趕不回來哄孩子們睡覺,接送孩子們上學就更是做夢了。他的生活不僅是不停地拿起皮包、放下皮包,還包括小心翼翼地、避免在凌晨5點把家人吵醒。
托馬斯已為現(xiàn)在的公司工作了將近30年,早就習慣了這種通勤。很多人在上下班通勤的途中結下了戰(zhàn)友般的情誼,他們交換心得,共同抱怨?!澳憧梢哉f我是不負責任的父親,每天都不著家,但我們在康格爾頓住了15年,我們已經深深扎根于此,絕不會搬走。”
汽車-飛機-出租車
安迪·沃根把“通勤”這個概念的外延大大地擴展了:他往返于國家之間,乘坐飛機。沃根在一家商業(yè)資產投資公司工作,家住溫切斯特,但他的辦公室卻在阿姆斯特丹。在一個工作周里,他通勤的時間為20小時。他周一上午乘飛機出發(fā),周二晚上飛回來,然后周三上午再飛過去,周四晚上又飛回溫切斯特。在他妻子懷孕期間,他每天都要飛去飛回。他承認,那是相當長的旅程。
他的通勤可以稱為“超級”:他早上6點離家,開車15分鐘到南安普敦機場,6點45分坐上飛機,飛行持續(xù)一個小時,然后再乘15分鐘的出租車到達辦公室。
43歲的沃根非但不在意工作往返的時間和距離,而且積極地享受它。也許這并非理想的生活方式,但他喜歡這一事實:每個禮拜都不一樣,還能去很多有意思的地方。他在阿姆斯特丹有一套公寓,他會騎著自行車,從公寓沿著運河河岸直達辦公室。盡管他可以和公司進行視頻會議,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工作,但還是不能替代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如果有資產需要評估,他還得飛到資產所在地進行實際調查?!拔也话堰@看成通勤,這不過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彼淇斓卣f。如果他整整一周都不在家,他妻子會感到郁悶,但實際情況是他只有兩個晚上不在家里。他說:“我想她也挺喜歡這種生活的。這給了她一定的獨立性。”
而克里斯·桑德森——未來實驗室戰(zhàn)略與預測部份的合伙創(chuàng)建人,卻謹慎地批評了沃根的“通勤烏托邦”觀念。他的研究表明:從工作整體發(fā)展的趨向來看,工作往返正在消失。傳統(tǒng)的辦公室工作方式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他說:“隨著能夠在家進行工作的人口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力資源主管認識到,在家工作并不缺乏甚至相當具有創(chuàng)造性,那么3個小時的通勤時間就有點滑稽可笑了?!?/p>
[譯自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