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隨“中國盲人代表團”訪問北歐五國,所到之處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盲人養(yǎng)老院與療養(yǎng)院
丹麥的養(yǎng)老院創(chuàng)辦于1961年,目前在全國有許多家。丹麥盲人協(xié)會主席嚴森先生陪同我們來到哥本哈根近郊的一家盲人養(yǎng)老院,這里的老人年齡最小的64歲,最大的93歲,平均年齡81歲。
這所養(yǎng)老院全部是平房建筑,每個老人有一套房子,房前可以種植自己喜愛的花草。房子后面是一個大走廊,可以通向養(yǎng)老院的各個地方。每間屋內(nèi)只配給一張木床,其他陳設都按老人自己的愛好布置,有的老人把家里的老式桌椅、沙發(fā)以及古香古色的陳列品擺到這里,真是別具一格。
養(yǎng)老院內(nèi)風景也很美,一條條小路兩旁種植了很多果樹,地面上鋪滿了草坪,路口有盛開著花朵的花壇,還有一個小型動物園,里邊有鸚鵡、百靈鳥、松鼠、山雞、白兔等小動物。
在養(yǎng)老院里,我們同老人們一起歡度豐收節(jié)。席間,丹麥民族歌唱家表演了許多獨唱歌曲,很多老人都不約而同地跟著唱了起來。
院長瑞克先生告訴我:“盲協(xié)共創(chuàng)立了6座養(yǎng)老院,這所養(yǎng)老院是最大最先進的,還經(jīng)常組織外出旅游?!?/p>
然而,丹麥社會也有其不足之處。有一位丹麥盲人老奶奶感慨地對我說:“我在養(yǎng)老院里雖然很舒適,但享受不到你們中國的家庭快樂。我有兒女有子孫,他們很少來看望我。”的確,在丹麥,子女一般不承擔瞻養(yǎng)老人的義務,老人失去生活能力后便只有進養(yǎng)老院,因此,丹麥老人往往會感到精神上無所寄托。
8月的一個下午,瑞典朋友陪同我們來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最大的一所療養(yǎng)院參觀。這所療養(yǎng)院建于1974年,共設有70個床位,全院只有一名院長、一名會計、一名管理員和7名服務人員。療養(yǎng)院院長介紹說:“這所療養(yǎng)院是專供盲人在盛夏季節(jié)休養(yǎng)用的?!睋?jù)說,每人每天需花費180克朗,政府每天補助50克朗。瑞典的盲人療養(yǎng)院很多,大多規(guī)模較小。院長陪同我們來到院子里。療養(yǎng)院前面是一望無際的波羅的海,海面上波浪起伏,后面是一座小山,周圍綠樹環(huán)繞,在入口臺階處,配備有可以發(fā)出鳥鳴的信號器,為盲人引路。在樓口處還配備了另外一種聲音信號,便于盲人準確地找到樓門。憑借這些聲音信號,盲人可以安全自如地在院內(nèi)行走。
科技與盲人
瑞典政府對殘疾人的教育也非常重視,斥資2億克朗建立了目前世界最大的盲人協(xié)會大廈。整座大廈高200多米,外觀宏偉,設計很先進。大廈里有圖書閱覽室、錄音室、游泳池等,是一個盲人的活動中心。瑞典還有一所專為盲人和弱視者治療眼病、增強視力的“盲人眼科中心”,內(nèi)設許多眼病治療和康復的先進儀器設備。
在這里,我看到高科技為那里的盲人帶來許多方便。盲人協(xié)會大廈里的電梯沒有專人管理,盲人自己就可以操作電梯門前的叫音設備,還能根據(jù)訊號清楚地判斷電梯是在哪一層樓。當電梯到來時門會自動打開,盲人只要用手按一下有盲文標志的電紐,電梯就會安全地把盲人送到目的地。大廈里還有十幾個專門為盲人服務的錄音室,配有40多名工作人員。瑞典盲協(xié)每年要花100萬克郎從國外進口錄音設備。
瑞典的盲人在街上橫穿馬路、過人行橫道時有聲音信號為其引路,以便順利通過。
在瑞典的眼科中心,我看到許多為弱視者提高視力的器材,有望遠鏡、各種各樣的放大鏡等。最使我感興趣的是“電視放大閱讀機”,外形類似20英寸的大電視機,讀者把普通印刷的書刊放在鏡頭下,書刊上的文字就被反射至電視屏上,放大倍數(shù)可高達50倍。我隨手寫了幾個字放在鏡頭下,熒光屏上就呈現(xiàn)出拳頭大的字,看上去很清楚。
在芬蘭,我還看到一種精巧靈便的“全盲用光學讀書器”,它是由一個盒子和小鏡頭組成的。讀書時右手拿著小鏡頭對準文字移動,就如同手持放大鏡看書一樣,左手食指按在小盒的上部,就可感覺到字母的形狀,能完全憑觸覺閱讀普通的印刷品。
在挪威的一所盲校里,我還見到幫助盲人行走的導行眼鏡,它比普通眼鏡稍笨重一些,走路時把耳塞放在耳朵里,若6米之內(nèi)有障礙物,耳塞就會發(fā)出清晰的訊號,離障礙物越近,訊號音響越強。還有一種是給又聾又盲的人使用的工具,握在手中,前方有障礙物就震動,離障礙物越近,震動越大。
導盲犬與盲人
北歐國家用犬為盲人引路已有多年歷史,并設有專門的機構——“導盲犬學會”。 導盲犬一般都選擇大體型、機警聰敏的犬,還要經(jīng)過幾個月專門的訓練,然后須和主人在一起生活兩周,再經(jīng)過有關部門批準領取合格證后,才能正式上崗為盲人領路。
在訪問挪威期間,我常常在大街上看到導盲犬為盲人引路的生動景象。導盲犬能清楚地辨認十字路口和人行橫道上的紅綠燈,不僅領盲人上街過馬路,而且還能引導盲人上下樓梯。有一次,我在盲人協(xié)會大廈里,看到一位盲人步履自如地從樓梯上快步走下來,遠遠看去,就像明眼人一樣利索,走近細看,原來他前面有一只導盲犬在引路。這只導盲犬長得高大,形似綿羊,后背上有一個馬鞍形的架子,上面掛著合格證和一條皮帶,皮帶的另一端就握在盲人手里。有意思的是,這只導盲犬的嘴里還為主人叼著一本書呢,儼然一個“小助手”。
挪威盲協(xié)秘書長休斯維格先生也有一只很棒的導盲犬,每天上下班都靠它帶路。到了辦公室,導盲犬就溫順地趴在辦公桌下守候著主人,當主人一起來走動,導盲犬就緊緊跟隨在主人的身邊。休斯維格先生告訴我們,這只導盲犬已跟他生活整整15年了。
在挪威的特隆赫姆,我們應邀到一位盲人家里參觀訪問,只見主人從樓梯上急匆匆走下來迎客,忘了穿鞋,他的導盲犬馬上就跑到樓上,把拖鞋叼下來,送到主人身邊。在丹麥一個歡迎晚會上,我看見兩位盲人的導盲犬也和主人一同坐著小汽車。到達目的地后,導盲犬先跳下來,等主人下車后,導盲犬就走在主人前面為其領路。晚會即將開始,我們來到大廳就座后,導盲犬就鉆到桌子下面靜靜地等候著主人。一直到晚會結束后,導盲犬才從桌子下面爬出來,陪伴著主人退場。
目前,在國際上,盲人使用導盲犬已十分普遍,僅瑞典一國就有200多位盲人用導盲犬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