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活下來
人類自上世紀中進入太空以來,在宇宙探索上再沒有太多進展?!敖裉?,很多科學家實現太空飛行純粹是為了飛行而飛行”,宇航員、哲學博士謝爾蓋·克里切夫斯基說,“每一次飛行都只是從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的技術轉移。”他認為,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的主要任務是向外太空擴張,不是只限于建立科學基地。這是出于要把人類作為一個物種保護起來的情感。災難隨時可能發(fā)生,隨之而來的是地球上的生物將處于滅絕的邊緣:從行星撞地球(似乎恐龍就是這樣被消滅的)到核彈,或者資源被用盡……那么,在實現遷移太空的道路上有哪些問題等待著人類呢?
月球事業(yè)
離地球最近的月球以及重力、溫度、照明度都與地球類似的火星被認為是兩個主要的遷居星球。
把人送上月球之前,科學家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保障人類生存所需的氧氣、水、食物。如果可以通過浮土——月球表層的表皮土開采到氧氣的話,那么,水呢?這也正是世界上一些大型宇航機構正在絞盡腦汁希望解決的問題,有時某個機構宣稱似乎在月球上找著水了,但卻通常沒有下文。
未來月球居民的飲食問題也很重要。人類將來能在月球上種菜、養(yǎng)雞嗎?月球上的引力比地球小6倍,給植物澆水、植物的生長等都成問題。養(yǎng)雞就更別提了,在那種重力狀態(tài)下,雞會像雞毛一樣飛起來。
建立外星城市還存在一個不小的問題——能源。如果我們要把人類遷移到別的星體,這些星體上必定要有大量的、不間斷的能源供應。目前對于太空能源的來源,研究者們只知道兩個——核能和太陽能。在月球上使用核能的前提是把核裝置運離地球,而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能夠保證裝滿鈾的運載火箭在地球上升空時不會發(fā)生事故。使用太陽能相對簡單一些,人類只需“集中”太陽能然后把能量發(fā)送到“月球人”需要的地方去。然而,如今的太陽能電池不便攜帶,使用效率也不高??茖W家發(fā)現了作為月球表層浮土混合物而大量存在的氦-3,但至今人類還沒有掌握把這種元素轉變成能量的方法,它的使用就更遙遙無期了。
半圓狀物的城市
人類遷居別的星球還有一個基本技術方面的問題不容忽視——建造住宅。在外星房屋的設計上,科學家們的最大難題是太陽輻射。眾所周知,地球磁場外部的太陽輻射程度很高,整個宇宙中對一切生物構成主要威脅的就是太陽輻射。研究者稱,建造宇宙住房時有兩個辦法可以抵擋太陽輻射:要么將房屋建造得足夠高大、厚實,要么深入到星球內部幾米處建造房屋。
但首先人類不習慣生活在“地下”,其次要在別的星球上挖地三尺,必須運送大量建筑設備到這個星球上,這在經濟上相當不劃算,因此研究者提出的最好方法是把房屋建成球形的充氣式風動結構,可以部分地被埋入地下。
研究人員相信,未來的外星基地將是半球狀物的集合,在這些半球狀物下人類將建造房屋和工業(yè)建筑??茖W家們將纖維、尼龍等有機布匹視為外星基地的設計材料。這種有機布匹堅固且體積小,方便從地球運送出來。然而,由于無法承受紫外線和真空狀態(tài),這些材料必須用鍍鋁的外殼包裹運送。半球狀物外表層所需的鋁和鈦都能在月球上找到。
據估測,在建造地球外基地的初期需要從地球運送70-100噸的貨物。頭10年只能住2-6個人,這些人的任務可不輕,他們需要安裝、對接、檢查好所有的設備,為人類進一步擴張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金星”計劃
莫斯科國立工業(yè)大學教授弗拉基米爾·伊格里茨基認為,在移居外星球的問題上,醫(yī)學生物方面的因素比技術上的考慮更為重要。火星上的萬有引力比地球小3倍,而月球上則小6倍。“即使是蝸牛也無法在失重狀態(tài)下正常繁殖,因為在最開始的幼蟲階段它們的器官和神經系統(tǒng)就會出毛病。月球甚至是火星上的引力足夠讓一個人從生命之初就可以正常生長的說法完全不符合事實?!?/p>
他認為,移居金星是最為現實的。金星上的引力和地球引力相當,如果我們不僅想在那里居住,而且要在那里延續(xù)后代、養(yǎng)育動物、不靠地球供應的話,這一點是最主要的。只要引力相當,動植物在那里肯定會和自然環(huán)境一同生長。
但金星的問題一是表面溫度過高,二是自轉非常慢。金星上的一天略微比地球上的一年短一點,也就是說,在金星上,早上出生的人有可能連涼爽的晚上都活不到。但這并不會難倒科學家,方法就是:改變整個金星上的氣候。為此,伊格里茨基建議在金星上安裝類似于“核能冬季”的裝置?!叭绻覀冇嗅槍π缘赜眯⌒行亲矒艚鹦牵敲唇鹦潜韺訉袎m埃浮現,表層溫度將會降到需要的溫度。”伊格里茨基說。用那些可控的宇宙大石塊能夠改變金星自轉速度——瞄準赤道切線扔過去。之后,金星的自轉速度就可以和地球的自轉速度相當。說真的,人類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實現如此宏偉的工程,科學家也說不清。但在等待金星冷卻和自轉變慢的這段時間里,我們或許可以嘗試著更加珍惜地球。
[譯自俄羅斯《總結》]